《帛书道德经》 关于道德经—— 历史上有各个不同版本的《道德经》,本书在编校过程中,涵盖了帛书甲本、帛书乙本,河上公本、王弼本《道德经》。附录收录了竹简本《道德经》,力求完整。 《道德经》,又称《老子》《五千言》等,是道家思想著名的代表作,对后世的哲学、科学、文学等各大领域影响深远。 《帛书周易》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与《连山》《归藏》并为“三易”。-说《连山》《归藏》皆为《周易》的衍生物。至秦汉时,《连山》《归藏》都已失传。汉武帝时,《周易》和《易传》被称为《易经》,或直接称为《易》。自此以后,有称《周易》,有称《易经》,有称《易》。《汉书·艺文志》中记载《周易》的形成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相传,上古伏羲,留天地之象;中古周文王演《易经》之道;近古孔子及弟子后学,注《
本书内容讲述:《论语》中所蕴含的哲理,历经千年岁月洗涤,仍旧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更重要地,杨门一代又一代钻研学问,薪火相传而又推陈出新地阐释《论语》、接续传统,更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杨树达治《论语》,是先辑古义,著《论语古义》,而后逐步扩充为疏证,研治时间很长,充分体现了他对整理《论语》的重视和慎重。陈寅恪先生读到该书时赞叹道:“今先生汇集古籍中事实语言之与《论语》有关者,并间下己意,考订是非,解释疑滞。
本书以文化心理结构或者说中国文化的三个预设——此世取向、关系本位合团体主义为理论基础,分别从大一统、德治、人伦、孝治、礼治、风化合制度几方面分析儒家治道产生的深层土壤,深入批评了学界盛行的制度决定论思维。
......
本书与《帛书老子注读》为姊妹篇,一为入门版,一为进阶版。作者根据《老子》各章内容的主旨,将相关联的论述归到一起,独立为节,共计58节。每一节以历史典故、寓言故事或通俗解说切入,引导读者通过比较形象的方式对老子哲学思想形成初步感受。继而对《老子》原文进行注释和现代汉语翻译。最后采用“以经解经”的做法,在每章《老子》原文后关联一至三段《庄子》原文,进行译读,实现“以庄解老”。作者把老子有关道、治国、修身(养身)等思想,贯通阐述,互相印证,体例新颖,通俗好读。对于有兴趣研习道家哲学的读者,本书是很好的入门读本。
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讲述了自己从事哲学教育与研究的治学经历和心路历程,表达了对学问之道的自我领悟,阐释了对哲学的不断追问与理解,表述了那些仍然使自己激动的思想。言语间展现出一位哲学家的睿智通达,流露出一位思想者对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无限热爱,呈现出一位教育工作者对哲学教育、哲学人才培养的深刻思考。
本书是中国哲学目前重要的经典著作, 然其文简而意奥, 一般读者很难读懂, 故历来解说纷纭。杨树达此书, 博采诸子及史籍, 将各种引证与诠释相应地集于原句之下。对于初学者来说, 藉此可晓《老子》的大意; 对于研究者, 则可省去大量翻检之劳, 对研究两书的思想及其研究史极有帮助。杨树达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 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他对《老子》的研究解读尝试从咬文嚼字的角度出发, 通过考证与主观阐述相结合, 既有议论的生发, 也有考证的精深, 可以说是研究老子的书目。
《国际汉学研究书系》将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该书系包含西方早期汉学经典译著的内容,旨在翻译和整理西方早期汉学历史名著。可以说,这方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与特点。目前国内西方汉学早期历史的重要著作基本是在大象出版社出版的。我们将继承这个传统,将翻译的范围逐步扩大到能涵盖西方各国汉学历史的名著。 其次,开拓出海外中原文化和黄河文化研究著作翻译新系列等新内容。大象出版社地处中原,中原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黄河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干。在世界范围展开中华文明的研究,这个新的系列将拓宽我们对中原文化和黄河文化研究的视野。 再次,增加中西文化交流史翻译与研究系列内容,旨在介绍西方出版的中西文化交流史著作,同时展示国内对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近代以来的中西文化交流史涉及中国和西方两方的社会与文
《晚明王学原恶论》于2018年由台湾大学出版中心出版,今由崇文书局首次引进出版。本书将“恶”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问题,系统梳理了中国哲学目前的“恶”论。本书首先对先秦及两宋儒者的“性恶”思想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着重考察了晚明儒者如何在恶的问题上步步展开:王阳明论恶之起源,开启晚明多元的学术风格;浙中与泰州学者突出“念”的当下性与即时性,指出知识活动、心知功能可能会成为恶的帮凶;罗念庵提出良知搀和的问题,指出知见、空言问题带来的弊病及相应的克治工夫;儒家恶论的集大成者刘蕺山对恶的议题做了系统区分与总结。
丛书邀请国内很好儒学专家阐释对于儒学的独特理解,各册从不同角度解读儒学,组成一套体系完备、结构完整的学术丛书。本书为李景林教授近年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方面的学术新理念、新观点以及独特的新贡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近期新的学术理念为统领,坚持学术性和可读性的原则,围绕“四个讲清楚”“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自信”的框架组织编辑。将新时代儒学研究所关注的核心问题、热点问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表述,形成一套集众多儒学大家学术研究成果的学术丛书,为打造世界儒学研究高地、儒学人才汇聚和培养高地、儒学普及推广高地、儒学国际传播高地提供重要的学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