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是华夏之瑰宝,对中华文明产生深刻影响。儒家思想不单对于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巨大意义,对于当今世界的和平、发展也提供重要精神资源。本套书稿通过研读儒家经典文献,对著述中的重要文字作简单的注疏通解,以利于有一定基础的读者通读儒家经典,了解 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书稿由从事传统文化研究的学者撰写,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对于读者研习儒家经典著作、了解儒家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作用。本文稿收录北宋 理学家邵雍的《观物篇》共十四篇, 这十四篇中《观物内篇》十二篇,为邵雍自著,《观物外篇》二篇,为其门人弟子记述。本文稿较全面地反映了邵雍在哲学、理、历史学方面的理论大纲。
本书选取了近百位中国古代圣贤的富有原创性、启发性的思想片断或言论,它们都是古代圣贤们在各自的生存环境中对人类命运或历史发展的独特思考,以及在面对具体事件、具体现象时做出的富有创造性的应答,包含文史哲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领域。作者不仅阐发了这些思想的精要,还以现代视角审视它们的当代价值,阐释五千年中国思想文化的精粹,是一部深刻而不乏灵动的思想史小札。
本书以中国学术史之宏阔视野,撮述朱子学要旨,内容论及自孔子以后迄于朱子此一千七百年来儒学传统之流变,朱子学之思想脉络,及朱子学之流衍,以此明朱子学承先启后之重要思想价值。本书高屋建瓴、内容通俗易晓,朱子学之精粹尽在其中,实为阅读和研究朱子学之入门书。
担心看不懂《易经》?有了这本书,轻轻松松读懂《易经》!《易经》被称为群经之首、文化之源、诸子百家之始,其内容极其丰富,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社会生产到日常生活,从管理之道到做人处世……几乎包罗万象,无所不含,它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冯戈吸收易经智慧精华,以趣味十足的漫画形式讲解这部流传已久的国学经典。其风格诙谐幽默,文字深刻直白,让我们笑着笑着就读懂了《易经》,学会了《易经》里的做人处世哲学。
......
德国哲学家尼采曾说: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林语堂曾说: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 李飞编著的《每天半小时读懂 道德经 》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在版式上,都力求呈现出多方位的立体化效果,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体会和感悟两千多年前的哲人圣典。我们相信,无论你是治学修身、处世待人,还是经商置业、从政为民,无论你是学富五车、富商大贾,还是贩夫走卒、平民百姓,总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智慧。
把日子过得有趣,懂得从平淡生活中、细碎小事里发现趣味,是一种生活态度, 是一种 的能力。 近40篇饱含哲理、至真至纯、温暖治愈的“光阴故事”,写给每一个在疲惫的生活里怀抱英雄梦想的人。这本书藏着你曾经的无聊、无趣、苦闷和抹鼻涕的糗样儿,让你读过之后会恍然发现曾经的自己浪费了那么多珍贵的时光。这一生,其实不长,也不短,刚刚好能让你学会去做一个有趣的人。在平淡的生活里描画色彩,于无趣的世界中活得有趣,才是一个人*大的本事。
《心书》为熊十力处女作,汇集熊氏1916年至1918年间的笔札25则。《尊闻录》系熊十力弟子高赞非整理的熊氏1924至1928年的论学语录与笔札。二书均为熊十力早期著作,相较参读, 能体现熊十力学术观点的变化及其根本思想的确立。
任继愈所著的《墨子与墨家(精)》运用翔实的历史资料,采用逻辑手法对墨学产生的时代条件,墨子的形象,墨子的思想如兼爱、非攻、非乐、节用等作了客观的论述,且对人们家喻户晓的止楚攻宋的故事注入了新的内涵。作品既肯定了其积极进步的优良思想,又指出它的历史局限性,采用辨证的历史观点进行分析,具有独到的见解。
《百喻经》是一部佛教寓言集,因为全书含有九十八个譬喻,所以叫《百喻经》。 朱文叔编著的《百喻经寓言》不谈佛理,只将有趣的寓言部分选出来供读者欣赏。我们读了这言约意丰的寓言故事,定能获益匪浅,又觉回味悠长。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成“四书”,是儒家的基本经典,古代士子的 之书,宋淳熙年间朱熹撰《四书集注》,而“四书”之名始立,并成为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课本。本书加以陈戍国教授的精当注释,方便读者理解。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 》和《春秋》等五本儒家经典的合称。 《 》又称《易经》,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为《 》,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而传部含《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七种十篇,称之为“十翼”,是孔门弟子对《 》经文的注解和对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论述。 此次出版加上了是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陈戍国教授对原文的精当校注,系陈教授整理古籍的主要成果。
《论语》博大精深,经典言录随处可见,可一般读者意欲撮其要旨,绝非轻而易举之事。本书作者陶继新先生,潜心研读《论语》二十余年,以“大成之路”“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等十五个专题的形式将《论语》的重要内容分门别类地予以阐释,既有《论语》的经典章句及其译文,又有朱熹、张居正、钱穆等先贤大家的精彩注疏。使读者既可轻而易举地各取所需,有效地用之于工作生活之中,更可以认真学习,文而“化”之,升华生命的境界。同时,作者对《论语》的深入研读与独特的生命阅历和谐而成的心灵感悟,通过晓畅而优美的语言逐一铺展开来,让这本书不时闪耀出思想的光芒与智慧的妙道,读来给人以精神的震撼与奋发向上的力量,从而让这本书既彰显出“陶氏”独具的风格,也在众多解读《论语》的图书中摇曳出别具一格的风景。
《了凡四训(精)》是明代思想家袁了凡留给子孙的家训,以毕生学识、经历与感悟为根基,谆谆讲授“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道理。行善事、得善果——以入世心劝人向善、谋求磊落的生活,堪为一部历久弥新的生活方式手册。 曾国藩读后,感念书中“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之言,为自己改号“涤生”,并且要求曾氏子侄此书;胡适奉此书为研究中国中古思想史的重要代表作;“民国四大高僧”中的印光、弘一师徒提倡诵读;日本阳明学家安冈正笃认为本书是“人生所能动的伟大学问”,建议天皇及首相视之为“治国宝典”;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自称从本书中得到人生顿悟。
本书汇编了马一浮的两部著作。一为《泰和宜山会语》,此为马一浮在抗战时期与浙大师生在江西泰和、广西宜山所作之演讲,乃 宣讲“六艺论”;一为《法数钩玄》,此书乃其 佛学专著,是对佛家名相的整理与通释,全书次第分明,引经据典,释义精要。
《中国人的修养》是蔡元培公民道德修养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收录他最为重要的道德思想代表作品《华工学校讲义》和《中学修身教科书》,并收录他其他几篇有关道德修养的文章,充分体现了蔡元培先生对于现代中国人应具有的道德素养的总体构想。
《朱子学和阳明学》为一本面向社会的通俗读物,写得简单易懂,是岛田将自己的阳明学论文和著作论证过的主要观点浓缩而总结概括出来的著作,岛田自认是对自己阳明学研究的总结。本书上起宋儒,下迄李卓吾,追溯了理学发展的内在逻辑,认为阳明学是对朱子学从外(王)向内(圣)的必然发展,肯定理学思想的基盘是“中国一般人民的生活意识”,而非佛教的翻版;肯定了儒学作为“有”之哲学的价值;同时对“理”、“气”内涵和工夫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解析。该书为初步学习研究宋明理学的学者们提供了一个简要的读本,自1976年5月刊行后,曾多次再版,并有多种语言译本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