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辛亥革命带来的帝制消失,与新文化运动带来的反传统思潮,中国学术也卷入了一场深层次的“革命”之中。这场革命的核心内容就是:经学的瓦解。 《经学的瓦解》展现了西学东渐中,中国学术研究的主流整体性从章太炎的“以史为本”转向胡适之的“以史料为本”,新文化运动、整理国故、古史辨相继兴起,全面移植西方学术分科,从而实现中国学术现代转型的基本历程。 《经学的瓦解》从经学角度对现代分科之学赖以成立的一系列预设提出质疑。中国文明的核心即在经学,经学大义之相传,方能保礼乐文明之不坠。作者提出:重回经学!
《大学·中庸诵读本(升级版)》是“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读本系列之一,流传广泛,大众认可度高,利于诵读。能够满足广大老师及中小学家长、学生的整本书阅读需求。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一、注音版无障碍阅读。本版采用大字注音排版,方便孩子诵读。二、严谨准确的疑难注解,让孩子无障碍理解全文。对于较难或是易理解错误的字词进行注解,不仅让孩子自己读懂国学,还能加深对国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商君书》,又名《商君》、《商子》,现存26篇,其中2篇内容已佚,仅存目。《商君书》是阐述法家思想理论、政治主张的重要著作。《商君书锥指》以严万里校本为底本,参校数十种校说,博采众长,详加辨正,多有新见,为目前较好的校释本。
《了凡四训白话文》由李连胤等译
证严上人有感于时下年轻人的生命困惑,父母师长也不一定能找对方法,帮得上孩子的忙,决定通过十二堂好命智慧课,包括:争时间、重孝顺、顾好心、美人文、入慈济、做志工、说母语、善人生、明情绪、不吸毒、绝非行、显佛法,来为迷途的孩子加持祝福。希望通过十二个不同面向的开导启示,从个人的小爱,拓展到为他人付出服务的大爱,让年轻人对生命课题不再无所适从,能尽快找到人生的方向,让生活更有定见,更能够肯定自我的价值,活出好命的人生,也撒下大爱的种子!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来介绍这套书:阳明先生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先从《圣人传奇里》走进先生的传奇,从“神仙送子,圣人出世”到“谈笑间,建功立业”,一览先生“鞠躬尽瘁,光明一生”的恢宏“影片”。再来细观《同学少年》,领略先生的年少时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阳明洞天》,一窥先生年少时求法问道的经历;《龙场悟道》,探析先生被贬龙场,悟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讲学黔中,心学长存。阳明心学以“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引领我们穿透心灵的种种藩篱——阖上先生的壮怀激烈的传奇一生,且再让我们来做《心灵修行》,从“心”开始,从“佛禅”走入,融摄佛禅,初窥“知行合一”,逐渐恢复心灵最初的摸样,慢慢做到“达观”;进而可以《吾心光明》,再慢慢体悟阳明心学的古为今用。让阳明心学相伴前行——《
《修己立人:儒家与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师生为友,教学相长,予不教,父之过,己欲立而立人,学而优何往?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四方千言之泽被,等。
“长生不老”一直是千百年来世人的向往与追求。究竟如何修炼,方家各有所见。为答复学人的咨询求教,南怀瑾先生结合自己多年来的修习实践,以及古今述作,撰写了《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一书。书中着重叙述了佛、道、儒三家的静坐修持法。内容包括:静坐的姿势与要点;静坐中体内气机的反应,与由此而引发的心理与生理的变化;佛家的七支坐法;道家的内丹静坐法;打通任督脉、奇经八脉的方法;中医经络学说中的气功,以及《太极炼丹秘法》《菩提道次第论》等著作中的修炼法。为纠正讹传误修、怡生养年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易经》由于春海译
本书由《庄子浅说》和《庄子思想散步》两部分构成。《庄子浅说》包括生活篇、生死篇、思想篇、终结篇几部分,对庄子的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刻划;《庄子思想散步》则由四篇关于庄子思想的演讲稿组成。本书是陈鼓应先生讨论庄子的一本简明而全面的作品。一向被视为深奥幽玄的《庄子》,以及迷离传奇的庄子,在作者笔下有如拨云去雾,气朗风清,完整展现。本书对迅速、全面了解庄子其人其书具有高屋建瓴的引导作用。
......
《〈儒典〉精粹》从《儒典》中精选三十三种,包括儒学研究的代表性专著和儒学人物的师承传记两大类。版本珍稀,不乏宋元善本。并请古典文献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为每种书撰写解题,介绍作者生平、内容、版本流传等情况。繁体竖排,精装影印。
随着辛亥革命带来的帝制消失,与新文化运动带来的反传统思潮,中国学术也卷入了一场深层次的“革命”之中。这场革命的核心内容就是:经学的瓦解。 《经学的瓦解(精)》(作者陈壁生)展现了西学东渐中,中国学术研究的主流整体性从章太炎的“以史为本”转向胡适之的“以史料为本”,新文化运动、整理国故、古史辨相继兴起,全面移植西方学术分科,从而实现中国学术现代转型的基本历程。 《经学的瓦解(精)》从经学角度对现代分科之学赖以成立的一系列预设提出质疑。中国文明的核心即在经学,经学大义之相传,方能保礼乐文明之不坠。 作者提出:重回经学!
明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他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形成“陆王学派”,主张用反求内心的修养方法“致良知”,以达到“万物一体”的境界。《传习录》三卷,是王阳明心学的主要载体。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杨国荣教授为本书撰写了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