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文集:读书与做人》 《读书与做人》选编的篇目既能够很好地体现胡适思想,又照顾到了大范围受众的阅读习惯,对及趣味性和知识性的增加,具有很大的作用。本书精心编选了胡适在当时即引起很大反响的散文随笔之精要,彰显其治学、为人、处世的大师风范,以还原一个真实的胡适。 《胡适文集:人生有何意义》 《人生有何意义》是胡适精选文集,汇集了胡适先生浩如烟海的著作中*富有闪光点、与人生有何意义主题相关的文章,集结成册,胡适深受赫胥黎与约翰 杜威的影响,自称赫胥黎教他怎么怀疑,杜威先生教他怎样思想。他学识渊博,学贯中西,对中国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那么他是怎么看待人生的呢,阅读本书,您能窥见胡适先生思想宝库中闪烁的数不清的珍宝。 《胡适文集:容忍与自由》 《容忍与自由》收录了
汪晖代表作,也是21世纪中国思想领域的扛鼎之作,出版二十年来在国内国际人文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迄今已有英文、韩文(全译本),及日文、意大利文等多语种译本。 作者以 现代中国的形成 为核心关切,以 知识考古 为方法,从观念史与社会史互动的双重视野中,追索现代中国认同的思想脉络与形成机制。全书两卷四部,每部分别以 理与物 、 帝国与国家 、 公理与反公理 和 科学话语共同体 等为论题,试图追问:宋明时代儒学的天理世界观是如何形成的,它的历史动力是什么?清代帝国建设与近代中国的国家建设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晚清思想对于现代性的复杂态度能够提供给我们哪些思想的资源?现代中国的知识体制是如何构筑起来的?现代公理世界观与天理世界观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而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提供的是关于什么是 中国 ,什么是 中国
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和19世纪的生物进化学说所奠定的新的宇宙与人的观念,构成了今天对宇宙与人的认知基础。而宇宙与人观念的新旧变迁又引动了包括宗教、伦理、美学、社会政治学说等诸领域的思想震荡、观念协商或革命。本书以近代中国的大思想家、国学大师章太炎之思想经历为轴心,来辐射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跨越大西洋、太平洋的英语、日语、中文三个文化圈,涉及英、美、日、中四国,围绕革新中的宇宙与人的观念所牵动的宗教、伦理、社会政治学说、美学诸领域之思潮跌宕和交互影响。这是一部流动的人类精神的史诗。在寰球的同一段时空中,各个国别固有的文化特征不同、当前之社会命题有别、内部的派别分歧深刻,使得整体上步伐相同的观念革新面临理解要点之参差错落、逻辑理路之递演流变。恰恰是在这么一个复调喧哗的格局中,才能
......
本书是2018年王东岳在混沌大学举办系列讲座的文稿,从远古人类、氏族社会、农牧文明到现代工业文明;从单细胞生物到组织形成、器官分化、人体系统对环境的适应;从象形文字、拼音、文言文;从孔子、老子、庄子到佛教、犹太教、伊斯兰教,本书内容涉及天文、地理、人文、生物、医学,无所不谈,无所不包。涉猎之广,令人称奇。
冯友兰是20世纪中国*有影响的哲学家,以 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以道中庸 为座右铭,自称为 三史释古今,六书纪贞元 。12卷本的《冯友兰文集》,主要包括 三史 六书 ,还有《三松堂自序》、《人生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研究》从文本考证与理论研究、历史考察与逻辑分析多维视角,并以一种独特的 叙述方式 ,深入而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历史演变和基本问题,是第一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专著。本书通过对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历史考察和逻辑分析,说明了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本特征,分析了苏联、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反思与重建,从本体论、辩证法、历史观、认识论、价值论等多维视角阐述了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本问题,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使哲学的理论主题从 世界何以可能转向人类解放何以可能 ,从 认识世界何以可能转向改变世界何以可能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就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书通过对 事 的多维度考察,展示了把握现实存在的独特进路,在扬弃思辨的形而上学和形式的形而上学的同时,也使以真实存在为指向的形而上学在新的形态中得到延续。从总体上看,本书可以视为建构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的具体尝试。
严复和福泽谕吉是中日两国近代化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两人都在东方的强大帝国遭遇西方的坚船利炮之时为本国的自强和发展积极寻找出路;两人都是传播西方先进思想的先驱者,为开启民智,增进对于西方的了解做出了重要贡献;两人都著译兼备,将本国悠久的文化和西方思想融会贯通。中日两国的近代化历程相异,严复与福泽谕吉的行动、著译风格、思想和人生轨迹也有许多差异。在中日启蒙思想这一主题下,本书以历史的纵向变化和时代的横向关联为坐标,以严复与福泽谕吉两人的思想特点和变化为研究的重点,分列时代篇、文化篇、思想篇和实践篇,从不同的方面和维度,系统地对中日近代启蒙思想进行了透视和比较,呈现了两位启蒙思想家的复杂图像、相通性和独自性,作者在不少问题上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对于梳理中日两国的近代化历程给
本书把从1840年到1919年的哲学新进展称为中国近代哲学史,概括为四个转向。一是思想家从健动史观逐渐转向进化史观;二是思想家从对价值世界的关注逐渐转向对客观世界的关注;三是思想家从对价值理性的关注逐渐转向对工具理性的关注;四是思想家改造子民意识,逐渐发现新的人格。 本书把1919年到1949年的哲学新进展叫作中国现代哲学史,概括为三大思潮。一是现代新儒家哲学思潮,立足于价值理性,试图解决传统价值观如何转型的问题;二是中国实证哲学思潮,立足于工具理性,试图解决知识如何获得的问题;三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立足于实践理性,试图解决中国社会如何改造的问题,此思潮当之无愧成为主流。
在近代中国, 自然 和 人 是两个重要的思想概念,它们既是社会变迁、西方科学思潮东渐的产物,又对中国社会变迁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核心含义也不断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保留着中国古典思想传统的含义,另一方面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是时代变迁和东西方文化碰撞的产物。本书全面地梳理了这两个概念在中国近代不同的哲学家、思想家那里的不同意义,从严复、章太炎、胡适直至张岱年、辜鸿铭、殷海光等,分别深入地探讨了他们各自思想中有关两个概念的理论,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细致地展现出两个概念的发展谱系和链条。
国学大师梁启超尝云:“康节先生,以宇宙万有,皆生于心,事事凭空创造,后人无此聪明,故不能传其学”。于此可见梁氏对邵雍的推崇备至和邵子之学不得其传的遗憾。邵雍以其先天之学和击壤之诗名扬后世,成为南宋以来象数易学之宗主和理学诗派的鼻祖。正因为邵雍之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故而四库馆臣谓历代皆重其书。 邵雍的著作生前没有得到很好的整理,但《皇极经世》较为完好地保存下来了,而目前较为通行的版本是则为道藏本和四库本,此次整理出版《皇极经世书》以飨研究者和爱好者。
梁启超著述集大成之作,再现民国初版原貌的经典版本 《饮冰室合集》编于1929年梁氏逝世后,是梁启超授权的著述集成,堪称梁氏思想文化探索与贡献的集大成之本。虽然在此前后出现过众多梁著版本,但它们都不能取代《合集》的典范意义。该本于193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充分体现了梁启超与中华书局的密切联系和长久友谊。是书一仍原貌分为《饮冰室文集》16册,《饮冰室专集》24册,合计40册。本书可见作者思想之发展及三十年来政局及学术界转变之迹。 2013年是梁启超诞辰140周年,中华书局特推出《饮冰室合集》典藏版。典藏版恢复初版原貌,分装40册,在对经典版本的纪念中增加使用的便利;放大开本与版心,重选底本,限量精印,制作更加考究。
《诗经》由罗吉芝译注
本书从晚清之际受到西方影响而发生巨大转变的中国思想着笔,从对万国公法的了解和运用、强权与公理、变法与革命、义利之争、新旧之辨、科学与宗教观念等角度,对清末民初之际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变化开展了分析。其间穿插介绍这一时期对中国人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人在不同层次和角度上的观点,兼顾个体的思想变迁,呈现出纷杂而不凌乱、冲突但不混沌的时代思想画卷。本书认为,近代中国思维方式的转变核心就是对 富强 或者说 自强 的追求,这一核心之下凝聚了持有不同观点的知识分子和行动者。
本书是王中江教授研究近代思想史的代表作之一。本书以 进化主义 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历史为研究对象,脉络清晰地呈现了其自初传到深化、演变的发展过程,展现了进化主义这一理论复合体中所包含的解释力和理论衍生能力,呈现了其在解释中国近代危机和提供变革动力与方向上承担的多重角色,为理解近代中国思想、社会的发展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视角。
本书分为4部分,部分绪论,澄清此书所要讨论的 意识 概念和问题域。第二、三部分是本书的主要部分,分别从意识结构和意识发生的角度,借助现象学、心理学等精神科学的研究,多角度、多层面讨论意识。第四部分是一个总结,从方法和运用角度总结意识研究, 如作者所说,这本书里提供的是对意识现象学的一个系统研究的尝试:整个阐述是从感知分析开始,到性格分析结束。现象学的意识分析在这里以三种表述形态逐步完成自身勾画:其一,从静态的意识结构研究到动态的意识发生研究;其二、从横向的意识行为分析到纵向的意识权能分析;其三、从彰显的意识理论到潜隐的无意识理论。概而言之, 系统 在这里是指意识的静态横截面和发生纵剖面的两个向度的展开脉络。 从结构现象学的横截面角度进行的权能研究会首先将意识权能分为三大类型来进行研
为了学习、研究、实践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南开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精心选择了本院学者有关中国式现代化的文章结集,本书从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的若干问题、中国式现代化与国际大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哲学基础几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在20世纪中国哲学中,金岳霖被认为是具有原创性的中国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被誉为 中国哲学界第一人 。 金岳霖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构了 知识范式 和哲学体系。他为我们树立了哲学理性默然沉思的典范,树立了探求真知、立一家之言的典范,树立了传道授业、自我完善的人格典范。他的一生,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代,感受过各种各样的生活,其思想与追求既带着时代的印记,又折射着个人的选择。本书就是从这两方面展开了对金岳霖的阐释和刻画。本书深入浅出,夹叙夹议,是讲述金岳霖学术思想和人生际遇的一部优秀的传记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