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册内容,描述自然无为法门的全过程,40幅8开彩图:一、金丹二、灵根三、真传四、还丹五、养丹六、养胎七、脱胎八、合道九、长生
本书集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晚年思考之大成,在西方的设计界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帕帕奈克关于环境问题的设计构想更加接近于今天的“可持续概念”。帕帕奈克对环境设计的讨论是与社会公平、第三世界的发展以及人类生存的可持续性等问题绑在一起的,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关系。其思考最全面地反映在《绿色律令》里。 在《为真实的世界设计》思考的基础上,帕帕奈克在本书中继续对“人的尺度”、“设计伦理”、“设计的精神”、“设计生态学”、“设计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绿色律令》通过大量的案例和理性的分析证明,设计可以而且必须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持续恶化负责。
《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的初衷是提供一些与人道灾难有关的历史知识,并提醒一些与记忆伦理、道德思考和价值抉择有关的问题。这个初衷至今没有改变。然而,不幸的是,新一代人对历史灾难的知识与思考和抉择之间的脱节与错乱,比我当初写这部书的时候更严重了。此次再版也许正是一个再次提醒这些问题的机会。
人类是脆弱的,人类生命常常被伤痛、疾病与残疾所威胁,因此,人类的生存也经常需要依靠他人。然而,纵观西方道德哲学的历史,人类的脆弱性和依赖性并未得到足够的关注,首要的道德行动者往往被塑造成理性、健康和不受干扰的形象,而残疾人则被视为他者。在《凤凰文库·人文与社会系列:依赖性的理性动物》这本原创性的著作中,阿拉斯戴尔·麦金太尔从本体论层面对人类的脆弱性和依赖性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生命的脆弱性、生存的依赖性使得人类的共处只有在德性的状态下才可能得到兴旺与昌盛,这才是人类生存的真理。
《生命医学伦理原则》是最负盛名的生命伦理学世界名著,可以说没有任何一本生命伦理学著作比它享有更广泛的声誉。 该书形成了生命伦理学中的主导学派-——原则主义。首次提出并论证了四大生命伦理原则:尊重自主原则、不伤害原则、有利原则和公正原则。这四大原则已成为普遍公认的生命伦理原则,成为指导医疗伦理决策和科研伦理决策的基本原则。 它也引起了广泛争论,并因此催生了诸多生命伦理学派的诞生。
《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的初衷是提供一些与人道灾难有关的历史知识,并提醒一些与记忆伦理、道德思考和价值抉择有关的问题。这个初衷至今没有改变。然而,不幸的是,新一代人对历史灾难的知识与思考和抉择之间的脱节与错乱,比我当初写这部书的时候更严重了。此次再版也许正是一个再次提醒这些问题的机会。
儒家实意伦理的中心在于论证儒家伦理的根本在如何于当下一念之间作出“儒家”式道德判断并进而依此行为。本书将从古典儒家伦理论说入手,讨论意念在何种意义上是“儒家的”并且是“伦理的”。“实意”发端于《大学》之“诚意”,在本书里为“实化意念”而实有其意,据此展开一个儒家实意伦理思想系统。全书围绕儒家伦理的十大相关问题:善与缘、身与意、境与生、己与人、意与义、孝与仁、情与礼、人与权、家与国、主与民展开论述,意图在中西比较哲学的框架下,围绕实意与人缘创生力的中心议题,考察儒家伦理学涉及的多方面问题。儒家实意伦理学说明,人可以通过更好地理解人与他人的共生关系来创造有价值的生活情境,这一哲学观有助于振兴儒家伦理传统,并为中西哲学对话的深入指明新的方向。
美德伦理学是道德哲学在20世纪后期取得的最重要发展。罗莎琳德?赫斯特豪斯对这一发展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而本书是她对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美德伦理学的全面阐释和辩护。她展示了美德伦理学如何为行动提供指导,阐明了道德困境,并指出情感具有非常重要的道德意义。她有意拒立,在康德和新亚里士多德主义之间发现了更多共同点,并且她从美德伦理学视角对“出于责任感”而行动提出了阐发。她鉴别出属于美德的那些品质特征,并用人性证明了自己的区分。
《自身的自我》共十章内容。作者从自己对美国道德教育尝试的调查入手,提出当代美国道德教育的普遍途径是通过锻炼孩子们对自由意志的控制而强化其道德意识。这种途径的基本理念根据是“自由意志使人能够也必须承担道德责任”,引出了“自由意志”话题。而在随后几章的内容中基于新脑科学所得出的“实验”内容正是作者所提供的“新内容”。“新内容”的核心提示是,人类并没有天赋的“自由意志”,人行动不是由自由意志决定,而是由如下三个因素共同决定:自然、教养和现实环境,三种因素的有效协调为一种新伦理学提供了建构性框架,从而迥异于传统的自由意志框架。正是在此意义上,作者把《自身的自我》称为一种“非传统史”。
《德博诺创新思考经典系列(全5册)》由(英)爱德华·德博诺著
本书集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晚年思考之大成,在西方的设计界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帕帕奈克关于环境问题的设计构想更加接近于今天的“可持续概念”。帕帕奈克对环境设计的讨论是与社会公平、第三世界的发展以及人类生存的可持续性等问题绑在一起的,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关系。其思考最全面地反映在《绿色律令》里。 在《为真实的世界设计》思考的基础上,帕帕奈克在本书中继续对“人的尺度”、“设计伦理”、“设计的精神”、“设计生态学”、“设计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绿色律令》通过大量的案例和理性的分析证明,设计可以而且必须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持续恶化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