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多元自由的学术、教学环境,为师生提供了成长和发挥的巨大空间;西南联大开创的中国通识教育系统,创造了教育神话,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西南联大逻辑通识课》是中国逻辑学开山宗师金岳霖教授与其得意门生殷海光教授二人教学与研究的结晶。金岳霖教授重点讲解逻辑作为认识和表述世界的准绳,有让生活免于混乱和盲目的重要价值,而殷海光教授则以创新对话体,使初学者免于枯燥和不得门径之苦,轻松掌握逻辑知识,并活用于生活,获得美好清醒的人生。
《逻辑十九讲》是美国著名思想家、作家、 新思想运动 之父威廉姆 沃克 阿特金森针对大众读者所撰写的一本逻辑学通俗入门读物。全书从逻辑学*浅显的概念入手,用通俗和生活化的语言,系统、简洁地阐述了逻辑学*基本的原则与思维方式。其中诸如推理、归纳、因果关系、真假命题、是非条件等专业术语,作者都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解释,旨在让读者明白逻辑对于日常生活及普通思维、行为方面的价值和意义,并掌握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以扩展、提高读者的认识面和认知能力。
.
你是不是被问到“为什么”时,常常回答不出来?是不是常常被问“你想表达的重点是什么”?是不是遇到新的工作,或上司突然交代的工作,常常不知如何下手?是不是常常被指责工作没有做完,或不够高效?是不是常常临时抱佛脚,最后一刻才完成工作? 如果是这样,西村克己著的《逻辑思考力(经典版)》就是帮你转换思维方式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实用宝典,是可以让你转换思维方式的逻辑思考圣经!书中生动的图解再现了缺乏逻辑的后果和原因,告诉你在思考问题、写作、言语表达时,有逻辑是关键。 阅读本书,学习培养逻辑思考力的7大方法,在思考、写作、表达时运用逻辑思考力的20大窍门,你就能够从混乱无序的思想压力中解脱出来,就能理清思路,准确表达自己,顺利沟通,快速完成工作。
本书是作者在从事普通逻辑学教学和研究工作20年的基础之上写成的。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类比与假说、论证、普通逻辑学的基本规律等。书中理论阐述透彻,内容系统全面,文字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每章均附有练习题,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文科通用教材,又可供相关理论工作者及广大读者学习、研究之用。本书的写作目的是:,使采用本教材的教师觉得普通逻辑学易教。第二,使学习普通逻辑学的学生觉得普通逻辑学易学。第三,使自学者觉得普通逻辑学没那么难学。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进行本次修订。
本书共分5个篇章,初步介绍了逻辑学的基础知识。第1章是介绍概念,第2、第3章是介绍命题(包括命题的联结和命题的结构),第4章是介绍了推理论证的过程,最后1章则综合讨论生活中常见的逻辑推理。 本书作者陈永明教授不仅是数学教学领域的专家,也是优秀的科普作家,因此本书对逻辑内容的讲解与数学紧密结合,希望对各位读者学习数学亦有所帮助。
本书是写给普通读者的逻辑入门书,以逻辑小故事为线索展开。全书分为两篇:篇以逻辑小故事出发引导读者进入逻辑的殿堂。包括概念、命题、推理、逻辑规律、非逻辑思维等逻辑学基本内容。第二篇主要是和生活相关的逻辑故事,按照反语,严谨的推理逻辑,敏捷的思维逻辑,巧妙的演绎推理工具,归纳和类比逻辑推理,在故事中以很多生活细节讲解逻辑,教人如何 清晰思考 。 书中每个故事都有很强的趣味性,使得读者可以在阅读故事的同时,轻松掌握逻辑基础知识,并且学会如何使用逻辑工具处理实际问题。
《简明逻辑学二十讲》是一本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智慧小书,是作者多年教学和研究的心血之作。作者采用了20堂公开课的形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通过的老师娓娓道来,用一个个轻松、幽默的小故事展现复杂的逻辑学。内容采用对话体,在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之中,辨析和掌握一个个逻辑学概念。本书是逻辑启蒙的经典读物。本书从情绪、专注、沟通、记忆、读写、习惯等多个维度讲述了日常生活中的思维误区,帮助读者建立起系统的思维逻辑。
我们遇到的许多问题其实都可以用逻辑学来思考解决,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应该懂得一点逻辑学。 这是一本写给普通读者的逻辑学入门书,用66堂生动、鲜活的逻辑常识课,带你走进一个妙趣横生、思想交锋的认知新世界。本书将枯燥深奥的知识,用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案例和故事进行解读。本书从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常用逻辑思维、逻辑技巧的进阶、逻辑的谬误、逻辑突破等纬度出发,让你快速把原本枯燥泛味的专业知识变得简单又有趣。 本书可以让你少走弯路,快速掌握严谨、缜密、清晰的思考方法,提升记忆力、创新力、想象力、执行力,从此告别无处不在的思维陷阱
诡辩是现实生活中人人都会碰到的事情,如何认识诡辩手法、掌握破斥诡辩的方法,是现代人实现有效沟通的技能。本书在强调逻辑本身的逻辑标准的同时,也力求探询逻辑的伦理标准。即正常有效的人际沟通如何在必须符合逻辑思维规则和规律的同时,也必须要符合沟通交际的伦理规范;在体味如何认识、破斥诡辩的方法论意义的同时,也要追寻逻辑之“法的意识”下的人文价值。
《逻辑基础问题》为逻辑提出了一个全面系统的新基础。 众所周知,为逻辑构建一个系统的哲学基础是一个异常困难的问题。本书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方法论。人们普遍认为,逻辑的基础必须采用传统的基础方法论即基础主义。不过,这一方法论在原则上不能为基础学科提供基础。这就使得哲学家完全放弃去为逻辑构造一个基础。但是,基础主义不是*合理的基础方法论。本书提出基础整体主义作为替换的方法论。基础整体主义将强烈的基础性要求与整体主义工具结合,为逻辑建立了一个可行的、系统的基础。本书运用这一新的方法论为逻辑描绘了一个实际基础,其出发点是逻辑在人类知识中所起的作用,即提供一个普遍的、特别强有力的推理或后承方法,尤其是,逻辑后承必须保证真在前提到结论的传递,而这一保证必须具有一种特别强的模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