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辞书出版社组织复旦大学等院校编纂的由复旦大学教授朱立元主编的《美学大辞典》(修订本),于2014年4月出版。 本书是我社2010年出版的《美学大辞典》的修订缩印本。选收美学方面词目近4000条。全书按学科分类编排,分为美学原理、中国美学、外国美学、艺术美学类,每大类下均细分相应小类,如美学原理下分有美学、经典美学、美、审美、美感等小类。书末附有中外美学大事年表、外文索引等。 本次修订少量调整了框架结构;增补了近年来的资料,如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动漫艺术、公共艺术、视觉艺术、新媒体艺术、音乐剧,如2009年至2013年逝世的美学人物及其卒年,如中外美学大事年表2009年至2013年等。
本书以不同时代的主要人物、天人关系、宇宙观念、家园意识、人居环境建设、环境美的鉴赏和体验等主要问题为线索,按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代、宋代、明代、清代六个历史阶段进行分述,系统梳理了中国古代环境美学的发生和发展历程,揭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环境美学的基本内容和具有代表性的思想观点,明确了中国古代以农耕文明为基础、以寄寓家国情怀、构建和谐自然的天人关系为目标的环境美学思想特色,同时结合城市、乡村、园林、建筑等实物遗存或考古发掘资料,对中国古代人居环境建设中的审美意识进行了具体的解读。
上海辞书出版社组织复旦大学等院校编纂的由复旦大学教授朱立元主编的《美学大辞典》(修订本),于2014年4月出版。 本书是我社2010年出版的《美学大辞典》的修订缩印本。选收美学方面词目近4000条。全书按学科分类编排,分为美学原理、中国美学、外国美学、艺术美学类,每大类下均细分相应小类,如美学原理下分有美学、经典美学、美、审美、美感等小类。书末附有中外美学大事年表、外文索引等。 本次修订少量调整了框架结构;增补了近年来的资料,如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动漫艺术、公共艺术、视觉艺术、新媒体艺术、音乐剧,如2009年至2013年逝世的美学人物及其卒年,如中外美学大事年表2009年至2013年等。
《如果这是宋史》由高天流云著
对身体意象史的重构仅是手段,目的在于揭示身体美学研究范式的转变。作为使美学回家的尝试,本书所重构的身体意象属于哲学—美学层面,完全不同于大众文化语境中的身体图景。后者聚焦于身体的外形、尺寸、重量、表层魅力、镜头感,固然有其意义和流行的理由,但无法揭示身体的真实身份。为了让身体在本体论(尤其是是社会本体论层面)显身,对身体的研究就必须大众文化层面,进入与其复杂性、尊严、曲折命运相称的语境。本书就是这种尝试的产物。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象学美学史”的很终成果。研究涉及哲学家和美学家十人,即胡塞尔、盖格尔、英加登、杜夫海纳、海德格尔、萨特、梅洛–庞蒂、伽达默尔、姚斯、伊瑟尔。这十个人物,几乎每个都是大师级的人物,都值得单独用专著来研究。事实上,中国学界此前对于现象学美学的研究也只是个别性、局部性的,本书基本上是抢先发售对现象学的系统研究。美学史往往涉及“历史阶段”的划分。根据以上名单,现象学美学史大体上包括三个阶段:现象学美学阶段(盖格尔、英加登、杜夫海纳),存在主义美学阶段(海德格尔、萨特、梅洛‐庞蒂),诠释学与接受美学阶段(伽达默尔、姚斯、伊瑟尔)。
徐国源主编的这本文化诗学与城市审美(空间性媒介化与城市造像)综合运用文艺学传播学社会学文化地理学等学科知识,突出跨学科的城市分析视野立足于城市化社会背景下作为物质性和象征性交织的城市空间,深入到城市日常生活层面,突出城市与文学媒介相互结构与建构的研究视角,对中国城市观的迁移城市媒介化城市美学等问题进行分析;对现代化思路下过度理性化的城市功能主义思路提出挑战,彰显水泥森林中的个体灵魂及诗意审美等问题
本书为1999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西方美学通史》(7卷本)的修订版,曾荣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八五”“九五”规划重点研究项目,在著名美学家蒋孔阳先生主持下,经近十年的努力才完成,这么大规模的西方美学史著,在国际都是。以时间作为分期,分别为古希腊罗马美学;中世纪文艺复兴美学;十七十八世纪美学;德国古典美学;十九世纪美学;二十世纪美学(上);二十世纪(下)
唯美主义最初在“别求新声于异邦”的现代性思想文化启蒙浪潮之中被引介至中国,几经误读与改造,最终湮没于抗日救亡的革命洪流之中。《审美现代性与都市唯美风——海派唯美主义思想研究》不同于以往对唯美主义的意识形态解读与道德价值判定,试图从中国的审美现代性建构与现代都市文化视角出发,聚焦1937年之前的“老上海”这一特定文化场域中的“都市漫游者”和唯美文人共同体,多维阐发“海派唯美主义”的发生缘由与诗学品格,分析唯美主义和中国“世纪初唯美主义”、“海派唯美主义”内在的家族相似性,揭示其对于五四以来过多强调理性启蒙而相对轻忽感性审美的“结构性缺损”的弥补之功,由此展开对中国现代唯美主义的价值重估。《审美现代性与都市唯美风——海派唯美主义思想研究》由李雷著。
《美在境界》收录了作者陈望衡在近三十年的学术生涯中所撰的环境美学、中国古典美学、艺术述评等文章,系统地介绍了作者的“美在境界”的核心思想。该作者从事美学、中国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等研究,出版有学术专著二十余部。
《明末清初江南士人日常生活美学》从审美角度对明末清初江南士人的日常生活进行了研究,旨在揭示其艺术精神与历史面貌。 为凸显出江南地域与士人身份的特点,《明末清初江南士人日常生活美学》选择了居室、养生、游玩、饮食等几个方面来体现这一特征。在对审美现象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支配现象的本质,即他们的生活何以会艺术化、审美化?将现象与本质联系在一起,使二者互相阐释,深化与具化研究。
《美在境界》收录了作者陈望衡在近三十年的学术生涯中所撰的环境美学、中国古典美学、艺术述评等文章,系统地介绍了作者的“美在境界”的核心思想。该作者从事美学、中国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等研究,出版有学术专著二十余部。
高山主编的《二十四史(共16册)/国学经典藏书》是合在一起的中国古代二十四部史书的统称,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