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辞书出版社组织复旦大学等院校编纂的由复旦大学教授朱立元主编的《美学大辞典》(修订本),于2014年4月出版。 本书是我社2010年出版的《美学大辞典》的修订缩印本。选收美学方面词目近4000条。全书按学科分类编排,分为美学原理、中国美学、外国美学、艺术美学类,每大类下均细分相应小类,如美学原理下分有美学、经典美学、美、审美、美感等小类。书末附有中外美学大事年表、外文索引等。 本次修订少量调整了框架结构;增补了近年来的资料,如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动漫艺术、公共艺术、视觉艺术、新媒体艺术、音乐剧,如2009年至2013年逝世的美学人物及其卒年,如中外美学大事年表2009年至2013年等。
本书以不同时代的主要人物、天人关系、宇宙观念、家园意识、人居环境建设、环境美的鉴赏和体验等主要问题为线索,按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代、宋代、明代、清代六个历史阶段进行分述,系统梳理了中国古代环境美学的发生和发展历程,揭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环境美学的基本内容和具有代表性的思想观点,明确了中国古代以农耕文明为基础、以寄寓家国情怀、构建和谐自然的天人关系为目标的环境美学思想特色,同时结合城市、乡村、园林、建筑等实物遗存或考古发掘资料,对中国古代人居环境建设中的审美意识进行了具体的解读。
《人文漫步·镜像与流年:一个人的美学史》是刘成纪老师的学术随笔,全书以时间为轴贯穿起作者关于美学、人生以及生活中诸多寻常事件引发的感悟与思考,文笔清新,情感真挚,语言幽默,寓意深刻,巧思与妙笔迭出,可读性强。从中可看到一位中年学者的睿智与博识,更可感到一个与我们相似的人在生活点滴中所寄予的美好。
“移情”,即“感情移入”,意为在审美活动中,主体将自我情感与生命移入与己本无关的无情感无价值的物质材料上,使后者成为可看见“美”的对象。“移情说”是朱光潜美学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作为中国现代最重要的美学先驱之一,自西方“移情说”理论进入中国以来,朱光潜在前人的介绍与诠释之基础上,对“移情说”有一理解、接受、批判、讨论、实践与矛盾生成的过程,并前人,成为“移情说”的中国代言人。因此,关于朱光潜对“移情说”的接受与运用的探讨,也是对“移情说”与中国现代美学观念之生成的探讨。本书除梳理朱光潜对西方“移情说”的接受与运用,讨论“移情说”在朱光潜的美学理论建构与诗学实践方面的影响之外,也以此一面相为例,重新审视中国现代美学观念之生成及其过程中中西美学观念的碰撞、误解与融合,反省中西美
王阳明的美学思想体现了当下存有的明觉良知即为境界,它包含着圆融了道德与审美的三种境界形态——仁境、诚境和乐境,三者各具特色而又相互交融,并以乐境为追求。本书拓展了王阳明美学思想研究的维度,阐述王阳明所处的人文世界,考察儒学(道统、功夫论等)流变中的阳明心学,并关注二者的相互影响,试图对阳明美学有更为深刻和全面的理解。
在当代,无论是世界范围内还是中国语境中,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都面临着多重挑战,世界政治格局、文学发展格局以及当代文化秩序已经发生了复杂的变化,但这并不影响作为一种思想精神与理论精神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仍然会有它的现实性,也不影响作为一种哲学理论和方法观念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生命力。当下,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正走向综合创新的发展过程,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即如何在学理层面上更切实地面对当代文化经验,如何在根本上将那种学理层面上的理论建构与生活经验和情感诉求层面上的现实发展结合起来,以增强理论对象化现实的能力,是这本《理论的再生产: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理论、问题与方法》讨论的主题。
本书为2012年11月在杭州召开的“蔡元培梁启超美育艺术教育思想与当代文化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此次会议为蔡元培梁启超美育思想领域第一次全国性专题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华美学学会、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浙江理工联合主办,浙江理工中国美学与艺术理论研究中心承办,东南艺术学院协办。论文集内容涉及蔡元培梁启超美育艺术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特点、当代价值、比较研究等基本问题,也涉及了蔡元培梁启超美育艺术教育思想的人生意蕴和人文价值等前沿问题。由汝信、钱中文作序,汇聚了聂振斌、胡经之、王元骧、宛小平、刘悦笛等一批名家之作。约34万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