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重视生命境界的创造,追求形式之外的意趣,要在变化表相中表现不变的精神,时间性超越便是艺术家最为重视的途径之一。“四时之外”四字,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灵魂,也是造成中西艺术内在差异的本质方面。朱良志教授这本新著主要是从时间和历史入手,来讨论中国艺术的发展和核心观念的形成,发掘中国艺术在时间超越中所体现的独特的历史感、人生感和宇宙感。朱良志教授在本社出版的《真水无香》,主要讨论“天趣”问题;《南画十六观》,以“真性”为线索,追踪文人画的发展;《一花一世界》,围绕“量”对传统艺术观念展开思考;《四时之外》,则是传统艺术中“时间”问题的探讨。四本书都是对中国艺术基础观念的研究,抉发新意,见解独到。
《续修四库全书》作为我国迄今为止优选型丛书,为清乾隆时官修《四库全书》的续编,分经、史、子、集四部。经部共260册,含历代经部(尤其是乾隆至清末)典籍1400余种。本书为经部典籍的提要,由当代学者精心
本书是卢卡奇关于美学和文艺学的集大成之作。书中以日常生活作为美学的本体论基础, 从马克思主义反映论、实践论和生存论的视角对审美和艺术做了系统的考察, 成为国外阐释性美学的一种范本。书中坚持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对艺术和审美的起源、审美的目标和结构本质、艺术创作和接受的心理学及美学原理以及艺术的社会效应做了独到的剖析, 并且指出, 艺术具有反拜物化的使命, 它要在他律与自律的博弈中, 发挥人类自我意识的功能。作者认为人们社会生活中各种存在形式、以及它们间的关系处于第一性, 而人们的心理和意识居于第二性, 这些会随社会发展而产生变化。
《货币哲学》是西美尔的代表作品。作者从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角度对货币的属性、货币所产生的生活形态及影响等展开了深入探讨,分析了货币交换形式对个体人、社会文化等诸方面的深刻影响,认为货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人类自身的理性化,让人类获得了广泛的独立性和自由空间,同时亦使人际关系日趋非人格化,甚至异化。
《资治通鉴》是北宋大政治家、大史学家司马光领衔修撰的一部历史名著,记载了战国初年至五代末叶1362年错综复杂的历史,是一部贯通古今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其气势与规模,不仅在古代中国,就是在中世纪的世界史坛
中国艺术重视生命境界的创造,追求形式之外的意趣,要在变化表相中表现不变的精神,时间性超越便是艺术家最为重视的途径之一。“四时之外”四字,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灵魂,也是造成中西艺术内在差异的本质方面。朱良志教授这本新著主要是从时间和历史入手,来讨论中国艺术的发展和核心观念的形成,发掘中国艺术在时间超越中所体现的独特的历史感、人生感和宇宙感。朱良志教授在本社出版的《真水无香》,主要讨论“天趣”问题;《南画十六观》,以“真性”为线索,追踪文人画的发展;《一花一世界》,围绕“量”对传统艺术观念展开思考;《四时之外》,则是传统艺术中“时间”问题的探讨。四本书都是对中国艺术基础观念的研究,抉发新意,见解独到。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精粹》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集中收录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的70件(组)珍品档案的100幅图片,涉及纸质档案、实物档案和特殊载体档案等,每幅或每组图片配以简短的文字解读和内
《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辽史(套装共5册)》包括《辽史一》《辽史二》《辽史三》《辽史四》《辽史五》共五册。《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辽史(套装共5册)》讲述了辽史一百六十卷,元脱脱等修,记载辽政權二百多
本书从古希腊写起,却将重点放在现当代,书中包括进了新形成的历史、新的资料、新的视角。本书的篇幅安排是,从古代到英国经验主义占全书篇幅的一半,而从康德到现代的篇幅则占另一半。这样,既让让学生对美学的历史有一个大概而准确的了解,又迅速接近当代现实,了解正在出现的新的思潮、流派和方法。说自己身边的事,对正在出现的大量的材料作一概括,对还活着的同事作一评价,这些都是极其艰难的,但也正是这样著作,对学生很有帮助。本书适用于高校艺术学、美学的基础理论课程,也适用于相关专业的研究者与社会读者。
《中国美学通史》是关于中国历 美学思想的发展史,从上古时期的商代开始一直写到1949年,反映中国美学从上古时代到近现代的全幅波动,力求成为一部闪耀着当代光芒的美学史。 先秦卷先秦美学是中国美学史的起点,也是中国美学史的 个思想高峰。本卷重点讨论先秦诸子各家对于美学问题的观点,以及美学思想如何与该思想系统中的其他部分相联系。 汉代卷汉代是中华传统文化定型的时代,中国美学的基本特征也在汉代基本形成。画像砖的古拙典雅,大赋的铺张扬厉,建筑的庄严雄伟,无不凸显出汉文化博大、包容、人文化的精神。 本卷紧扣汉代历史文化特征,叙述汉代美学发展的历程、特点和成就。 魏晋南北朝卷魏晋南北朝美学开启了中国美学发展的新阶段,秦汉讨论的若干美学问题在此得到深化,并出现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内涵的美学概念。本卷
乔治·桑塔耶纳(GeorgeSantayana,1863-1952),哈佛大学哲学系教授,美国现代早、著名的哲学家和美学家之一,也是诗人和文学批评家。他诗性的哲学和文学作品独树一帜,备受好评。早年钱钟书也很欣赏他的文笔。《美感》既是桑塔耶纳的部美学专著,也是美国部系统的美学著作,在美国美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英国百科全书》(6卷)称之为“对美学的重要贡献”。桑塔耶纳也因此被视为现代美国自然主义美学的先驱。导言强调了美感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卷一美的本质:从肯定美是一种价值出发,区别了审美判断与道德判断和知识判断。卷二美的材料:材料美既指对象的质料、色彩、声音等,又指人的感官机能对对象的感觉。卷三形式:形式美是材料按照的规律组合起来形成的。卷四表现:表现和材料、形式一样都是构成美的重要因素。结论:美是难以
乔治·桑塔耶纳(GeorgeSantayana,1863-1952),哈佛大学哲学系教授,美国现代早、著名的哲学家和美学家之一,也是诗人和文学批评家。他诗性的哲学和文学作品独树一帜,备受好评。早年钱钟书也很欣赏他的文笔。《美感》既是桑塔耶纳的部美学专著,也是美国部系统的美学著作,在美国美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英国百科全书》(6卷)称之为“对美学的重要贡献”。桑塔耶纳也因此被视为现代美国自然主义美学的先驱。导言强调了美感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卷一美的本质:从肯定美是一种价值出发,区别了审美判断与道德判断和知识判断。卷二美的材料:材料美既指对象的质料、色彩、声音等,又指人的感官机能对对象的感觉。卷三形式:形式美是材料按照的规律组合起来形成的。卷四表现:表现和材料、形式一样都是构成美的重要因素。结论:美是难以
《中国汉字美学史》是中国装饰文字从史前刻绘符号至20世纪现代美术字七八千年历史的部通史性质的图录书籍。《中国汉字美学史1(史前卷)》既是中国装饰文字七八千年发展演变资料的全面展现,又是20世纪100多年装饰文字学术研究的集中反映。《中国汉字美学史1(史前卷)》为史前卷,主要以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大溪文化、陶器刻绘符号组成,直接体现了原始社会人们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观念,初步表现了文字初萌时期的形式美因素。
《中国汉字美学史》是中国装饰文字从史前刻绘符号至20世纪现代美术字七八千年历史的部通史性质的图录书籍。《中国汉字美学史5(宋元明清卷)》既是中国装饰文字七八千年发展演变资料的全面展现,又是20世纪100多年装饰文字学术研究的集中反映。本册为宋元明清卷,作者以扎实的宋体字设计功底,从专业的角度对在绝大多数人看来千字一面的宋、元、明、清雕版宋体字进行分析研究,精准解读,洞幽察微,廓清了宋体字近千年发展的时代特征、演变规律及风格差异,并采用整体展示、局部放大等形式,展示了宋体字在近千年发展中在多种载体、多种材质上所形成的多种个性化面貌。
本书以晚明文人日常生活美学观念为研究对象,以内容驳杂、风格各异的小品文为基本文本,提炼概括出“欲”“闲”“癖”“奇”“生”五大美学概念,以之为纲,联系晚明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文人的生活状况,将其生活审美实践与生活美学观念结合起来探讨,从而勾勒出了晚明文人生活美学的基本风貌,并揭示了诸核心观念间的历史渊源和相互关系,研究视角独特。全书逻辑严谨,旁征博引,资料翔实,进一步扩展了研究领域,对当今时代的生活美学也有启迪。
《中国汉字美学史》由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总主编,是一本中国装饰文字从史前刻绘符号至20世纪现代美术字七八千年历史的部通史性质的图录书籍。《中国汉字美学史4(秦汉隋唐卷)》既是中国装饰文字七八千年发展演变资料的全面展现,又是20世纪100多年装饰文字学术研究的集中反映。本册为史前卷,主要以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大溪文化、陶器刻绘符号组成,直接体现了原始社会人们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观念,初步表现了文字初萌时期的形式美因素。本卷为《秦汉隋唐卷》。
高国藩编著的这套《中国巫术通史(上下)》主要是以敦煌巫术为轴心,考察和探索了我国各类巫术流变史,共分为五十余章,至五章是总说巫术的概念,让人知道巫术是怎么一回事,然后在第六至五十六章中,按时间顺序、朝
《审美与:奥古斯丁美学思想研究/北大美学研究丛书》主要围绕古罗马帝国时期思想家奥古斯丁在“审美与人的”这一问题上的看法展开,试图通过对奥古斯丁美学思想的阐释,凸显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在其思想系统中的地位,进而推进对奥古斯丁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把奥古斯丁的论证带入当前美学的反思中,指明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在今天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