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国人眼里,冯友兰就是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就是冯友兰。 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担任客座教授期间,讲授中国哲学史,其英文讲稿经过整理后编写成《中国哲学简史》并出版。此书一出,便成为西方人了解和学习中国哲学的入门书;其后又有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日文等诸多译本出版。几十年来,《中国哲学简史》一直是诸多世界名校中国哲学课程的通用教材。 资料是古代的,眼光却是现代的;运用史料时是史家,探讨问题时却是哲学家。 本书译者赵复三 《中国哲学简史》以时间为线,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一一串联,同时融入了作者对中国几千年传统思想、文化、精神、智慧等方面的深刻理解,以开阔的视野对中国哲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正如冯友兰先生之女、作家宗璞所言: 我常想这本书像是太上老君炼出来的
本书 次出版于1952年,经由钱穆的 历代政治得失 题演讲讲义整理修订而来。作者通过对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的政府组织、选举考试制度、经济赋税制度、兵役制度的流变沿革进行考察,分析了 历代政治的利弊得失。全书在对 历代政治制度、文化 要提要钩玄之余,还对 代以来国人对 传统文化的种种误读乃 否定,做出了反思,为读者 了深刻的思考空间。
理清中国哲学的脉络,从搞懂中国哲学三大流派开始。 通过手绘漫画和段子,陈磊(笔名:混子哥)领衔的半小时漫画团队带我们真正读懂了中国哲学的三大流派 儒家、道家、墨家的诞生和发展。 孔子的 礼 其实就是生活指南,连每个人该听啥歌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老子的《道德经》其实就是一份写给统治者看的述职报告; 墨子竟然是个嘻哈侠,他的核心思想 非攻,兼爱 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peace and love! 从原始社会到百家争鸣,轻松搞懂儒家、道家、墨家的诞生和发展,让你在哈哈大笑中,不知不觉就理清了中国哲学的完整脉络! 翻开本书,分清中国哲学的三大流派,理清中国哲学的来龙去脉!
你是不是也对种类繁多的国学典籍头疼不已?你是不是想要一本轻松有趣的国学入门书?通过手绘漫画和段子,陈磊(笔名:混子哥)领衔的半小时漫画团队就带读者分清了国学的各大门派,理清了国学的来龙去脉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魏晋玄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儒家 就像HR,*会处理人际关系,把国家秩序安排得明明白白; 道家 向往自由,推崇无为而治,offer送到手里都不接; 法家 都是职业经理人,他们用开公司的套路,把国家一步步做大做强; 玄学 就是摸鱼哲学,清谈就像在公司例会上扯淡; 理学 是儒学的全新款式,说社会秩序也是自然规律,要追求 天理 ; 心学 专门跟理学抬杠,说人心就是 天理 ,要知行合一,追求 良知 。 本书延续半小时漫画系列严谨又搞笑的风格,从孔孟老庄,到程朱陆王(程颐、程
没有意义,我们将无法生活。但是,我们对于我们日常的意义的基础从未追问过。倘若我们追问今天的成功人士、当代英雄,追问他们的成功的究*意义,他们的回答将始*只是 成功*意义 , 成功就是我的生命*值的实现 。 我们背负小小的行囊,走在这时代的荒野上,去体验生命本身的*值。我们为了*些不起眼的却又真切的生命意义的实现,付出我们的辛劳。尽管这些意义在这个时代的标尺上没有位置,但它们真实。我们在这些虽不起眼,却又真诚的努力中获得我们真实的愉悦。 当宏大叙事已经解体的今天,叙事并没有停止,而是化为了*些小叙事。在无数的小叙事中,我们重新编织起生命的意义。
内容简介 为什么说《易经》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儒释道共奉的经典?故宫三殿、清华大学的校训、上海交通大学的校名和《易经》有着怎样的关系?自强不息、物以类聚、正大光明等常用的成语都出自《易经》?身在职场,我们怎样运用《易经》的智慧与领导、同事相处?……本书凝聚张其成教授四十余年研究《易经》的精华和成果,作者将经义中的阴阳动静、得失吉凶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平实易懂。第一部分系统阐述《易经》的历史起源、文化内涵、卦爻辞的解读方法等基础知识,第二部分则详细解读《易经》的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句爻辞,帮助读者懂得知变应变的法则,获得做人、做事的启示。《易经》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六十四卦,对应着世界和人生的六十四种场景,每个场景对应着不同的阶段
本书是著名哲学家,“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世界中国学”特殊贡献奖得主杜维明先生与17位代表各大文明传统的世界知名学者的对话实录。对话者包括社群主义思想家迈克尔·桑德尔,批判社会学代表人物丹尼尔·贝尔,社会现象学代表人物彼得·伯格,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等。思想家们围绕全球化与文明对话、现代性与精神传统、后现代主义与后工业社会、公共领域与市场及政府、启蒙人文主义与生态文明等世界性的思想议题进行了深度的交流。对话一方面阐发了中国文明的基本理念、重要思想和哲学智慧,另一方面也反思地评析了当今世界的主要思潮。
本书贯穿数千年的思想,对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哲学家、哲学典籍、哲学问题、学术事件进行了全面探究,将整个中国哲学史娓娓道来。 蔡仁厚认为,中国文化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中华民族有自己的文化问题和思想问题,有自己的文化生命所透显的原则和方向。因此,只能说在中国哲学史上没有出现西方式的近代哲学,而不能说中国哲学没有近代阶段。 关于中国哲学的源流,他指出,孔子以前的阶段是中国哲学的“源”,孔子以后则是“流”。无论是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还是南北朝隋唐的佛学以及宋明理学,皆在同一文化生命主流的统摄下呈现出了大开大合的发展态势。
本书以历史学与文献学的方法,叙述6—10世纪中国禅思想史的脉络与演变。作者综合禅门史料、石刻文献、传世文集和敦煌文书,从历史、思想、文化意义及影响三个维度,考证、叙述禅史最关键的四个世纪中,禅宗及其思
《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代表作品,他整理了苏格拉底与友人的谈话,用对话体形式展述其哲学思想。本书涉及柏拉图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学、教育学、文艺学、政治学等各个领域,其中主要探讨的是理想国家的问题。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是西方政治哲学的源头,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书是根据目前流行的布鲁姆(Allan Bloom)的《理想国》英译本译出,全注全译;翻译为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杨献军,其语言流畅,通俗易懂;全书正文后还附有其他版本所没有的 阐释与导读 ,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其思想精华,是不可多得的优秀版本。
对当代中国人而言,财神一直是家庭祭仪和新年礼俗中的标志性神祇,对财神的崇拜是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尽管供桌上的财神神像十分常见,但 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财神信仰根源为何。 五通神 开始是山魈一类的精怪,邪性是他 鲜明的特征。他不是文化英雄、美德化身,相反,他恃强凌弱,体现了人类 丑陋的恶习、贪婪和欲望。但从18世纪起,其变体五路财神成为掌管世间财富的 神祇、江南财神信仰的核心。 万志英以大众或通俗 为大框架,审视了五通信仰的缘起和漫长演变。这份时间跨度长达三千年的研究,充分展现了中国 文化中神灵的邪恶面,及其在道德上的暧昧与矛盾,使我们得以窥视不同时代背景对普通人生活和思想的影响。
暂无内容简介。。。。。。
《传习录》是研究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哲学思想以及心学发展历程的重要资料。“传习”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传习录》的内容生动而活泼,共分上中下三卷,上、下卷主要是王阳明与弟子、友人的论学问答,中卷主要是王阳明的论学书信。 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最容易体会《传习录》思想的方式,就是用一种心灵的碰撞、一种情感的共鸣去阅读,去思考。这也是郦波教授之所以选择从评点入手,去走近这部伟大的心学经典的根本原因。 在郦波教授的引领下,读者跟随他的评点,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置身阳明先生与弟子们其乐融融的课堂,在阳明先生与弟子们的问答思辨中,收获一种感悟,获取一份心得。
《哲学简史》是一部通俗哲学著作,是在其鸿篇巨制《西方哲学史》的基础上勾勒新意,编撰而成的又一部全新的哲学史入门书。 罗素在其《哲学简史》中,以各个哲学流派及其代表哲学家为中心,记述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对各个哲学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哲学家生活的时代状况加以描述,内容涉及历史、科学、经济、政治等方面,帮助读者能够更全面、更立体地把握西方哲学两千年来都出现了哪些哲学观点,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观点,以及这些观点是如何影响后世的,当然还包括罗素本人从哲学家的角度对这些哲学观点给出的回应及批判。 罗素的《哲学简史》一改以往哲学书的艰深晦涩,通俗易懂,可谓是了解西方文化的入门书。
......
“人活着”既是哲学的基本命题也是现实生活的根本问题,就是人生的意义及生活的方法。本书以鲜活的事例和深湛的哲理,从尊严、体面、幸福、优雅、明白五个层面,构成完整的生活方式系统,创新中国传统的生活方法,规划人类共同体中的个人方案。作家的情怀与视野、学者的广博与深邃、诗人的浪漫与远方,交织在平凡与诗意之中,找寻实用的生活之道。这是一部新时代中国式生活方法的日常行动书。
两千多年儒学发展有一主一辅两条线索,主线是道德践行,辅线是道德存有。前者的主题是人如何成德成善,内部有一个“一源两流”的奇特现象,其中“一源”指孔子,“两流”分别指以孟子、象山、阳明为代表的仁性之流,以及以荀子、伊川、朱子为代表的智性之流。后者的主题是道德之心如何影响天地万物,使其成为存在。 两条线索有一个复杂的互动关系。道德践行之主线决定人成德成善,有了道德的人会以善的眼光看待天地万物,从而产生道德存有之辅线;道德存有之辅线形成后,染有道德色彩的天反身又成了道德的形上根据,从而大大加强了道德践行之主线的力量。 儒家生生伦理学在这个谱系中有自己的定位:就主线而言,它不再局限于心学的立场,而是回到了孔子之“—源”,以聚合“两流”;就辅线而言,它不再以天讲人,而是以人
本书2008年在我社初版,印数4000册,豆瓣评分8.7,近几年不断有读者问起,旧书在孔网被炒至二三百元一本。现纳入作者的作品集精装再版,作者进行了适当的增删,重写了一篇较长的后记。 在宋明理学的展开过程中,张载哲学所发挥的枢纽性作用,早已成为学术界的一般常识。长期以来,关于张载的研究和讨论一直是中国哲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气本与神化》以相关基本文献的细读和精准的概念分析为基础,通过彰显文本自身的肌理,来重构张载哲学的固有脉络。在试图将张载哲学回置入历史的精神语境的过程当中,“述”的解释学态度重构了一个场域,而这一场域使得读者与思想家的“相遇”成为可能。
以反讽和非反讽的视角探讨古代诸子的世界 重新思考和体验中国人的生存经验、思维习惯和自我身份 长期生活于中国、从事中国思想研究的美国汉学家任博克, 在天台宗、庄学研究有非凡的造诣。 作者对按照西方思想模式解读中国经典提出了质疑,力图表现中国经典的特殊品格与人类价值。 中国与西方到底有何不同? 比照希腊-欧洲思想的主客二分,中国古典的思维方式、内在人格和生存经验,都指向了一个连贯的整体(“理”),其犹如格式塔。 虽是古人的传统与经验,却依然活在当下中国人的自我心灵、关怀策略和政治认同中。 与西方思想相比,中国早期思想家如何理解相同与差异、自我与他人、内部与外部、相对与绝对?任博克在《一与异的反讽》一书里,基于中国传统思维与起源于古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