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世俗时代意味着什么?几乎所有人(至少是西方人)都会同意我们活在世俗时代。而且在过去几个世纪,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发生了显著而深刻的变化。在这本对于我们的时代具有定义性的巨著中,泰勒探讨了这个问题。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我们究竟是如何 从一个 不可能不 信仰上帝的社会 , 走向一个 即便对*坚定的信仰者来说, 信仰 也 只是诸多选择之一的社会 ? 在这些问题上,泰勒一直是*洞见的思想家之一。他向我们提供了一个历史视角。他考察了现代性的世俗化面向在 西方基督教 世界的发展。事实上,他所描述的不是一个单一的、连续的转变,而是一系列新的尝试。在这个过程中,早期的宗教生活形式逐渐消融或不再稳定,新的形式被创造出来。在此我们看到,今天的世俗世界不再由宗教的缺席来刻画 尽管在一些社会宗教信仰和实践出现了
《附录和补遗》是叔本华1850年的封笔之作,这个书名有点笨拙但意思清晰,即 附属作品和遗漏之篇 ,分两卷。第1卷是附录,包括观念论和实在论简史、哲学史散论、论大学的哲学、论命运、论见到鬼魂及与此相关的东西、人生的智慧6篇。这些后续补充的哲学短文是我的更重要的、自成体系的著作以外的附带作品,里面既有一些探讨相当特别的、各自不同的论题的论文,也有对更加各式各样的题材的零散思考和想法。把所有这些文章结集在此,主要是因为这些文章由于其题材的缘故而无法收进我那成体系的著作中去,而少数若干文章则因为写作得太迟了,以致不曾在那自成一体的著作中得到其应有的位置。
内容简介 格言是有力量的,因为它是思想中撮取的精华。本书中的 格言 和学术絮语,有随手写下的杂想,也有从已经出版的书中摘取的句子,还有一些是没有发表的讲稿和笔记中的言说片段。作为思之火花,它们非逻各斯地松散排列,随意地闪耀,这种原初的混沌,很可能就是精神本身的应有在场方式。
朱子学之讲论,历来皆因袭故常,未见有通贯全部之整理与鞭辟入里之疏通。至于新近二十年来,幸有超越前代之成绩;而钱穆《朱子新学案》之富赡,与牟宗氏《心体与性体》之精严,尤为卓著。 钱氏撰述《朱子新学案》之主旨,在本于朱子之原书,以讲述朱子之学术;而于文集、语类之称引,尤特为详悉。 全书分五大册,都二百万言。其内容可约为三大部分:一、思想之部:此又分为 理气 与 心性 两部分;、二两册属之。二、学术之部:此又分为经学、史学、文学三部分,并添附校勘、考据、辨伪与游艺、格物之学;第四、五两册属之。三、行事之部:虽以有清人王懋竑之朱子年谱而不复着笔,然介于思想与学术两部之间,钱氏特为考述朱子早年从游延平之姑末,及其对北宋五子与南宋湖湘之学、浙东之学之评述,以及朱陆异同等篇,实亦朱子生平学行之
《最好的告别》 当独立、自助的生活不能再维持时,我们该怎么办?在生命临近终点的时刻,我们该和医生谈些什么?应该如何优雅地跨越生命的终点?对于这些问题,大多数人缺少清晰的观念,而只是把命运交由医学、技术和陌生人来掌控。影响世界的医生阿图 葛文德结合其多年的外科医生经验与流畅的文笔,讲述了一个个伤感而发人深省的故事,对在21世纪变老意味着什么进行了清醒、深入的探索。本书富有洞见、感人至深,并为我们提供了实用的路线图,告诉我们为了使生命晚年的岁月有意义,我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 作者选择了常人往往不愿面对的话题 衰老与死亡,梳理了美国社会养老的方方面面和发展历程,以及医学界对末期病人的不当处置。书中不只讲述了死亡和医药的局限,也揭示了如何自主、快乐、拥有尊严地活到生命的终点。
《实用主义救了我》 让我们今天得以生存的真理,明天可能变成谬误。 威廉 詹姆斯《真理的观念》 你听说过 命运 吗?你害怕宿命论吗?你担心所谓 自由意志 只是自欺欺人的玩笑吗?威廉 詹姆斯觉得,如果不能好好地回答这个问题,那么人生毫无意义。于是,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他抑郁,焦虑,尝试自杀。为了拯救自己,威廉 詹姆斯踏上知识之路,从此开辟实用主义哲学、实验心理学,成为美国本土首个原创哲学家、19世纪顶尖思想家之一。 加缪曾说,回答人生的意义,就是回答了所有根本的哲学问题。实用主义的迷人之处,正是它对人生意义的解答和强大的心理自助色彩。实用主义是一种人生哲学,它适用于所有在生活中找到快乐和智慧的心愿:先行动,再相信;关注具体的生命体验;树立积极健康的习惯;从而跳脱意义危机。实用主义哲学对人
生活在世俗时代意味着什么?几乎所有人(至少是西方人)都会同意我们活在世俗时代。而且在过去几个世纪,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发生了显著而深刻的变化。在这本对于我们的时代具有定义性的巨著中,泰勒探讨了这个问题。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我们究竟是如何从一个不可能不信仰上帝的社会,走向一个即便对最坚定的信仰者来说,信仰也只是诸多选择之一的社会? 在这些问题上,泰勒一直是拥有洞见的思想家之一。他向我们提供了一个历史视角。他考察了现代性的世俗化面向在“西方基督教”世界的发展。事实上,他所描述的不是一个单一的、连续的转变,而是一系列新的尝试。在这个过程中,早期的宗教生活形式逐渐消融或不再稳定,新的形式被创造出来。在此我们看到,今天的世俗世界不再由宗教的缺席来刻画――尽管在一些社会宗教信仰和实践出
本书从与社会科学研究相关的概念、分析过程和哲学问题出发,通过反思和分析潜在于社会科学研究之基础的哲学概念、原则和假设,论证社会科学与哲学之间内在的密切关系。 本书一般性地谈论了理论与事实之间的关系,对包含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核心概念和分析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供了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在研究过程中把理论与经验分析相结合的充分必要性;讨论了社会科学中的一般哲学问题,批判性地检验了被社会科学家们广泛使用的哲学观点:个人主义、整体论、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直觉主义、经验主义、实用主义、理性主义、主观主义、实在论和理性选择理论,在此基础上,为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了一系列相关的替代选择??系统论、科学或突现唯物主义、理性?经验主义和科学实在论,并为其合理性进行了辩护。
《交往行动理论》是哈贝马斯很重要的作品。在本靠前卷中,哈贝马斯先比较简单地对行动与合理性概念进行规定,然后在对韦伯与卢卡奇、法兰克福学派的分析中详细展开了他的关于行动与合理性的思想。他区分出了四种行动类型:目的性行动、规范调节的行动、戏剧式行动、交往行动。四种行为侧重于世界的不同方面,并得出结论,交往行动比其它行动在本质上更具合理性,因为它考虑了所有这三个世界。交往行动组成的世界也是由日常语言支撑的世界,即生活世界。 交往行动也是一种言谈行动。言谈行动又分为三种有效的断言(陈述):在"命题内容"或涉及外部或主观世界方面,陈述是真实的;在关于现存的规范关系或社会界方面,陈述是正确的;在表明经验者的意图与其主观感受方面,陈述是真诚的。在现实的交往活动过程中,这三种有效断言能被提出、
《活着这么简单的事》 本书探讨了卡夫卡的思想,不从文学或社会学的角度,只是去学习如何过得更好。卡夫卡洞悉人类问题的目光,能帮我们找到创意性的妙方,解决每天遇到的怪事与困难。这本堪称同类丛书中独一无二的实用手册,能引导我们穿越日常生活烦恼的隧道,找到尽头的光明,同时使我们厘清困扰自己的问题。 本书的每一章都以一句格言作为开头,再从心理或实用角度加以阐述,让读者得以在生活中运用。这门探讨卡夫卡式哲学的原创新课程,让人在跳脱犹如《审判》和《变形记》里的生活荒诞情节时,不致偏离通往幸福的道路。 《人是带有偏见的动物》 本书汇集了尼采这位德国旷世奇才对我们日常生活有启发性的99句格言。无论是在职场上还是在私人领域中,尼采的哲学总是让人印象深刻,其疗愈性也能让每个在十字路口徘徊的人找到属于
《提高德性素养 享受道德人生:班华德育原理文集》优选了班华先生从1980年至今关于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论文50余篇,涵盖班华先生从宏观德育基本理论到微观学校德育课程与实践的系统思考,囊括其从事德育研究近40年的精华之作。其中包括他早期对思想品德过程、德育方法等专题的奠基性思考,也包括他对个性教育、暗示及隐性德育、创造性独特视角下对德育的反思,更包括他紧随时代主题,对市场经济下的德育、乡村生活中的德育、网络空间中的德育等具有中国社会发展时代印迹的现实问题的前瞻性思考,同时,鉴于班华先生对中国德育实践的特别关切,此论文集也收录了他对中国德育改革、德育课程与教材建设以及中国德育实践中的一些问题的思考。
《新唯识论》是熊十力的代表作之一。 《新唯识论》要解决时代的问题,这就给他提出了各种新的任务,科学知识如何安顿,本体论、宇宙论、人生论和知识论如何思考,这些问题又如何在本体和现象的构架中回答,他都要回应。 熊十力在中国的固有学术里寻求的资源,最关键、最重要的有三个。第一个就是唯识论,主要因为唯识论理有认识论问题。在中国自身所有的学术里头,没有处理知识论这一部分的。可是在唯识学里头,包含了我们如何认识外物的问题,而且有一套非常严密的讲法。但仅有唯识论的知识学问题,对熊十力来说是不够的,它还得有超知识的东西,所以他是 援儒入佛 ,从另外两个资源 王阳明哲学和《周易》里构建超知体系。因此,《新唯识论》在纯知识领域建立了中国哲学的自尊,把唯识论的思想提高到一个哲学的极高境界。 本书稿是
《性格的塑造》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59岁时完成的一本书,书前附有w.贝仁·吴尔夫医学博士的精彩导读。作者搜集了阿德勒诊所中的典型案例以及美国大城市学校与儿童指导中心的经典案例,通过缜密的观察来描绘并探索孩子人格的动态和心灵世界。本书抛弃枯燥的理论架构,用充满温柔的同情和关怀指导孩子面对人生中的青涩、尴尬和彷徨,帮助孩子塑造阳光、健康、良好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