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谱广泛搜辑近代佛教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的著作、书信、事迹报道和四众弟子的纪念文章,事实求是地提供大师从出生到圆寂之间读书、出家、参学、潜修、弘法、慈善救济的系年史料。特点是注重记述体现大师道风的事迹和大师关于净土教义的法语。为研究印光大师一生弘化的历史以及近代佛教史特别是净土宗历史提供史料,为研究印光大师的佛教思想、儒教思想特别是净土思想提供参考,为学习和研究印光大师文钞者亲大师懿范、入净土妙门提供助缘。本书开头部分为印光大师概述3万余字,主要内容包括印光大师略传、印光法师的道德和道风、印光法师佛学思想概述、印光大师对近代佛教的贡献,各界都印光大师的评价以及大师的影响。年谱正文按照年代分为从出生到出家前、北方潜修和参学时期、普陀山潜修时期、出世弘法至移锡报国前、报国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批准号:12CZX034)的*终结项成果。?全书从“生活政治”角度对以《礼记》为代表的传统儒家礼乐精神进行了研究,提出儒家的礼乐制度既具有生活文明的意义,也具有政治文明的意义,并对涉及衣冠、饮食、居住、车舆、乐舞等礼乐制度进行考察,指出从儒家的日常礼乐制度中可以发现政治观念、政治价值的落实,而日用常行的礼乐安排也体现了以“差异性”为核心的儒家治理观念。?总体上说,书稿从整体上对《礼记》进行了政治哲学维度的研究,并在现代性立场上对“差异性”主导的儒家政治哲学提出了反思,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现实意义。
这是一本关于设计思维理论与应用的工具书。 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是美国商业创新咨询公司IDEO提出的一种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本书从设计思维的源起及在国际上的发展展开,以一个mini工作坊带你走进设计思维的世界,从设计思维的经典购物车案例、设计思维与创造力自信、设计思维方法论等方面展开叙述,并重点讲解其在管理上和商业上的应用。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看到未来”,是基本的趋势描述以及设计思维的认知导入,回答了“为什么”会出现设计思维的热潮;第二部分“赢得未来”,着重于设计思维理念及方法论的介绍,回答了设计思维“是什么”;第三部分“谁在左右”,是帮助读者拓展对设计思维及其他相关领域理念的认知,同时通过理念之间的对比,帮助已经在行动学习、精益创业、敏捷开发领域实践的读者更好地理
本书试图初步阐明汉语言哲学的内涵及其与中国哲学研究的互动关系。汉语言哲学经由汉语言考察展开穷理尽性以至命的哲学思考。析而言之,其一,基于汉语的独特经验,考察中国思想关于语言的本质、语言的作用与限度、语言和思想、世界、人的存在之间的基本关系等方面的洞见;其二,基于汉语的独特经验,通过跨语际的比较研究,考察汉语语法结构和中国思想的基本特质之间的相关影响;其三,基于汉语的独特经验,通过对中国古代及现代思想关键词的现象学描述,反思中国思想的语言环境,探索元哲学、知识论、政治哲学等层面的基本问题。
语言问题从来就是哲学视野中的重要话题。哲学是语言学的摇篮,国外语言学家都经受过哲学的早期训练。这样必然使他们的语言学研究原创性多(没有只引进不创新之类的奇怪病像),理论深刻,方法论丰富,可是国内长期忽视了。王寅老师号召国内语言学界及早地具有自觉意识,全面地打通哲学与语言学,做个语言学研究的明白人。他在这本书中1清晰梳理西方哲学和语言哲学简史、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2积极响应中国学者提出的前沿观点,努力发展钱冠连先生等提出的"中国后语哲"理论。他提出,研究西土的东西不忘本土的资源。继承重要,不忘创造更重要。这方面的论述,贯穿全书至始至终。
生成语法也称转换-生成语法,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一种语言学说。它的创建人是当代理论语言研究大家N·乔姆斯基。《乔姆斯基生成语法述论》围绕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分别从生成语法的发展历史、生成语法的范式转变、生成语法的自主主义与心智主义内涵、生成语法的科学观与科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阐释。
本年谱广泛搜辑近代佛教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的著作、书信、事迹报道和四众弟子的纪念文章,事实求是地提供大师从出生到圆寂之间读书、出家、参学、潜修、弘法、慈善救济的系年史料。特点是注重记述体现大师道风的事迹和大师关于净土教义的法语。为研究印光大师一生弘化的历史以及近代佛教史特别是净土宗历史提供史料,为研究印光大师的佛教思想、儒教思想特别是净土思想提供参考,为学习和研究印光大师文钞者亲大师懿范、入净土妙门提供助缘。本书开头部分为印光大师概述3万余字,主要内容包括印光大师略传、印光法师的道德和道风、印光法师佛学思想概述、印光大师对近代佛教的贡献,各界都印光大师的评价以及大师的影响。年谱正文按照年代分为从出生到出家前、北方潜修和参学时期、普陀山潜修时期、出世弘法至移锡报国前、报国
本书试图初步阐明汉语言哲学的内涵及其与中国哲学研究的互动关系。汉语言哲学经由汉语言考察展开穷理尽性以至命的哲学思考。析而言之,其一,基于汉语的独特经验,考察中国思想关于语言的本质、语言的作用与限度、语言和思想、世界、人的存在之间的基本关系等方面的洞见;其二,基于汉语的独特经验,通过跨语际的比较研究,考察汉语语法结构和中国思想的基本特质之间的相关影响;其三,基于汉语的独特经验,通过对中国古代及现代思想关键词的现象学描述,反思中国思想的语言环境,探索元哲学、知识论、政治哲学等层面的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