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雍编著的《梅花易数》为《故宫珍本丛刊》术数类占卜、属中之一种,原书藏北京故宫,宋邵雍著,清秣陵德聚堂刻本。 相传, 宋庆历中,康节邵先生隐处山林,冬不炉,夏不扇,盖心在于《易》,忘乎其为寒暑也,犹以为未至。糊《易》于壁,心致而目玩焉,遂于《易》理,欲造《易》之数而未有徵也。 后偶得此奇书,融会贯通,乃 观梅以雀争胜布算 ,即赏梅时以雀争叫声取卦,甚验, 后世相传,遂名 观梅数 云 。这就是《梅花易数》书名的由来。 《梅花易数》或以年月日时起卦、或以字的笔画数起卦、或以某物的数目起卦,即所谓 随物起数,随数起卦 是也;然后利用易经、易理进行分析,以判断人或事的吉凶。此外,本书还详细介绍了我国传统 拆字术 的理论和方法。 术数包含的内容十分庞杂,长期以来对其误解甚多,为了使读者对术数有一个
《易经与中医》整理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南怀瑾先生应邀为中医学界人士讲课的记录。在书中,先生从文化和学理的角度,探讨易学与中医之间的复杂关系,由此谈到了《易经》文化的方方面面,涉及了道家的生命学说等,梳理
《梅花易数》,又名“周易梅花数”、“梅花心易”,相传为宋代易学家邵雍所撰,广泛流传于民间。作为一种衍自《周易》的占卜之法,梅花易数以先天八卦次序为数,取象八卦万物属类,合易理与象数为一,简捷灵活,数百
中国由晋代起,即有玄空与斗数的秘密传授,这种传授,今日称为“中州学派”。据说由晋代的郭璞开始成立,及至明末,有蒋大鸿出,融合道家与儒家,将此发扬光大。 中州学派每代只传一人,虽有旁支,但未得教法,于近代此学派传人为刘惠苍先生,他于高龄时传于王亭之先生,王亭之先生感到若仍依一师一徒的传统,实嫌不足,因此将所学公开,撰述斗数玄空系列,次第说明这传承千余年的中国绝学,《安星法及推断实例》即为其中之一。 斗数先须安星,古代传下安星的诀法,是在手掌中排列一百多颗星宿,这诀法称为秘密,本书将此公开,并排列成表格,以便现代人应用。并附上推断十二宫的实例,以便读者认识这门古老的术数。 《安星法及推断实例》为学习中州学派紫微斗数的基础读物。全书对中州学派的安星法与推断法进行了全面的讲解,其中中州
南怀瑾著述的《易经杂说》是南怀瑾先生有关《易经》的讲记。其中,前部分主要介绍了《易经》的一般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后部分着重解释了六十四卦(始“乾卦”,终“未济卦”),而以对“乾卦”的解说为详
《周易》也称为《易经》。它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是儒、墨、道等诸子百家思想的总源头,所以历来一直被誉为“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从本质上来讲,《周易》是一本关于“”的书,也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它上可测天,下可测地,中可测人事。 关于《周易》的作者和成书过程,学术界有这样一句话做了准确的概括,那就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所谓“三圣”、“三古”,指的就是“伏羲为上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下古”。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周易》,是由伏羲、周文王和孔子先后完成的。 在中国古代,凡是有所作为的帝王、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等,无不把《周易》视为必修之术。因此,几千年来,《周易》一直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在各个领域对其进行研究
《周易》是中国*早*重要的典籍之一,在中华文化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儒家尊之为 群经之首 ,道家崇之为 三玄之一 。此书产生的历史,充满美妙的神话传说,向来令人神往。其探赜索隐、玄思宇宙的深奥哲学和象数图式,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独树一帜的,令古今中外不少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术数家为之倾倒。《周易》蕴涵着多方面的文化价值,在中华文化史上占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受到普遍推崇。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 》亦称《易经》,简称《易》。相传为周人所做。易的主要意思是变化, 以高度抽象的六十四卦的形式表征普遍存在的双边关系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变化,并附以卦爻辞作简要说明。每卦有卦辞,每爻有爻辞。卦辞与爻辞是经文,称为《易经》。 鲁庆中所著的《生活的智慧--简妙 》以简明浅显的语言将《易经》蕴含的道理重新复述,并辅以少量概括及评论,可作为易学及古典文学、历史学爱好者的入门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