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大师注《庄子内篇》,创意于约万历十六年(1588年),*终克成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前后长达三十二年之久,堪称憨山后半生倾注心血的精心之作。大师自言: 庄子一书,乃老子之注疏。予尝谓老子之有庄,如孔之有孟。若悟彻老子之道,后观此书,全从彼中变化出来。
半部《论语》治天下 ,自古至今,无论在士人当中还是在老百姓中间,《论语》一书都是中国人的一部不能逾越的圣典。《论语》作为中化文化的源典,其论证的主张思想已浸透到到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行为方式里去。如何在新的 文化重建 里使古老的典籍重新释放出新的活力?《论语》是中国儒家的宝典,其中记载着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
《孔子哲学思微》不仅给出了孔子哲学的新解,还提供了比较哲学的范本。这种大跨度多层面的对话,由哲学家郝大维和汉学家安乐哲通力完成,故而既展开于哲学思辨传统与汉学考辨传统之间,间接地表现为中西圣哲的恳谈,又展开于古代经典文本与现代阐释话语之间,鲜明地表现为古今心音的交响。《孔子哲学思微》令人信服地证明,鉴于长期以来的文明碰撞和思想混杂造成了难以自拔的阐释迷宫,所以倘要澄清对中国精神的某些不自觉误解,往往有赖于加深对西方精神的批判性理解。
作品从公羊学谈起,系统地介绍了中华民族大一统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尤其解析了与儒家思想的密切关系,是从一个角度切入中国思想史的经典作品。
《儒家要典导读书系》通过精选儒家经典,对其进行研读,并对著述中的重要文字作简单的注疏通解,以利于有一定基础的读者通读儒家经典,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图书由从事传统文化研究的专业学者撰写,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可读性,对于读者研习儒家经典著作、了解儒家传统文化有很好的帮助。
杨伯峻、杨逢彬译注的《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作之一。全书共20篇、492章,** 语录体 。班固的《汉书 艺文志》说: 《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本书辑录汤老10篇有关儒学的文章,大致反映了著者对传统儒学的深入思考,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论天人合一》《论知行合一》《论情景合一》探讨儒学有关真、善、美三个价值取向的基本态度;《论普遍和谐》《论内在超越》《论内圣外王》等篇意在多元共生、普遍和谐的背景下为当今人类解决矛盾冲突提供有益的思想资源;其他《论道始于情》《论和而不同》《论周易哲学》各篇亦从多个视角深入浅出地对传统儒学作整体观照,高屋建瓴,发人深省。在新旧世纪之交,汤老标举反本开新这一哲学命题,指出中华文明的复兴之路在于抓住当今中西文明对话、激荡的契机,反思、自省其传统,打通古今中西,从而使国人在华夏文明丰厚遗产的基础上重构价值理念。
《孟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儒家典籍。孟子生于战国时代,他继承了孔子的精神,始终为人伦正义,为道德政治奔走呼号。所以在《孟子》书中所记述的,不仅是为政的原理准则,更是人人身心道德修养的基本。 《万章》是《孟子》一书七篇中*短的一篇,但也是*引人入胜的一篇。孟子与万章师生二人,针对许多话题,展开连串针锋相对的妙问妙答,问答犀利又充满禅机,内容所涉及的,有些更是数千年来炎黄子孙心中的疑问。《万章》上下两篇,主要在阐述君道、臣道、师道、友道,以及士大夫、知识分子立身处世、做人做事的大原则,也就是所谓的伦理之道、人伦之道。 《孟子与万章》是南怀瑾先生关于《万章》篇的讲记。南怀瑾先生带领大家深入研读并解析孔孟思想的原义,令读者对于诸多问题豁然开朗。
《大学 中庸诵读本》(附《孝经》)(插图版)是 中华经典诵读工程配套读本 之一,专为4 12岁的青少年儿童编写,我们依据版本收录《大学》《中庸》《孝经》全文,并附有拼音,对难字、难词、难句做了精炼、准确、易懂的注释,同时,配有大量与文字密切关联的图片,让读者在愉悦的审美中,品味经典的魅力。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是华夏之瑰宝,对中华文明产生深刻影响。儒家思想不单对于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巨大意义,对于当今世界的和平、发展也提供重要精神资源。本套书稿通过研读儒家经典文献,对著述中的重要文字作简单的注疏通解,以利于有一定基础的读者通读儒家经典,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书稿由从事传统文化研究的学者撰写,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对于读者研习儒家经典著作、了解儒家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作用。本文稿收录北宋著名理学家邵雍的《观物篇》共十四篇, 这十四篇中《观物内篇》十二篇,为邵雍自著,《观物外篇》二篇,为其门人弟子记述。本文稿较全面地反映了邵雍在哲学、理、历史学方面的理论大纲。
本书为国学普及读本 “华夏文库 经典解读系列”系列其中一册,本系列书精选了中华民族思想史、文学史上有深远意义的典籍、著作,邀约国内对此有一定研究的专家、学者进行全新、全面的分析与解读,使其能够在不改变原有思想主题的前提下,成为适合当今时代的人群进行了解和阅读的出版物。 《近思录》是依朱、吕二人的理学思想体系编排的,全面阐述理学思想主要内容的一部著作,囊括了北宋五子及朱吕一派学术的主体。本书稿深入浅出的讲解分析了《近思录》的思想主旨,可以作为对于古典文化、国学名作有兴趣的广大读者和历史爱好者难得的参考资料
《墨子》别具一格,力图解决一些墨学里纠纷的问题。先生自言:像 墨家得名的由来 墨子的生卒年代 墨学的全部系统 别墨和墨经 等处,以及许、宋、尹、惠、公孙诸家和墨学的关系,在本书里均是想独辟蹊径、自造一贯的见解。《惠施公孙龙》简要叙述惠施和公孙龙的生平,为二者列年表,并对其主要观点进行阐析。
该书是日本著名哲学家和辻哲郎研究孔子的专著,作者精通东西方哲学,被誉为 日本比较文化研究的集大成者 。 书中提出了 人类的教师 的概念,将孔子与释迦牟尼、苏格拉底等先哲做比较,并分析了 世界四圣 为什么会成为圣人;梳理了四位先哲的传记,重点对与孔子相关的史料,如《孔子世家》《孟子》等进行了批判,指出了其中的不可信性;此外,作者从《论语》 原典出发,对这本书的成书早晚、编排次序、语录体特征进行了分析,重新考察了有子、颜渊、子路等重要人物。 总之,这是一本兼顾学术性和趣味性的经典小书,有宏观的世界文化比较,有敏锐的深刻洞察,也有充满哲思的人生感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孔子形象。
《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与思想的一部书,自西 汉以来, 为中国识字人一部人人***书。古人云:半部《论语 》治天下。 马恒君编著的《论语正宗(全文解读本)》以历 史上公认的*版本为底本,原文准确可靠。 《论语正宗(全文解读本)》的注解兼综百家之 长,通俗流畅易懂。凭借此 书即可品味经典中的微言大义,寻回中华古典智慧。 常读传世经典,能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开启智 慧, 拓宽视野,健全人格,增广心量,加深涵养,提升心 灵境界。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是华夏之瑰宝,对中华文明产生深刻影响。儒家思想不单对于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巨大意义,对于当今世界的和平、发展也提供重要精神资源。本套书稿通过研读儒家经典文献,对著述中的重要文字作简单的注疏通解,以利于有一定基础的读者通读儒家经典,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书稿由从事传统文化研究的学者撰写,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对于读者研习儒家经典著作、了解儒家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作用。 《知言》是胡宏的主要学术著作。全书采用随笔札记的形式,辑录了胡宏历年讲学的言论,该书是胡宏教育思想完整、系统的记录,也记存了胡宏的政治、哲学、史学等观点,是研究胡宏学术教育思想的主要依据。此次导读是对著述中的重要文字作简单的注疏通解,以利于有一定基础的读
本书以“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为原本,从中选取了《四书语录》《五经语录》各100条进行编纂。其中《大学》7条,《中庸》9条,《论语》50条,《孟子》34条,《周易》23条,《尚书》19条,《诗经》16条,《礼记》22条,《左传》20条,并为各条做“提要”和简明注释。“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为政以德”、“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等耳熟能详的警句均收录其中。
《〈论语〉纲要》内容分三部分:孔子的仁学、 两端 方法论和 天人之道 。从 仁 、 忠恕 ,到 不为 、 知止 ,通过经典章句的语义分析,揭示出 仁 的价值观,以及背后的方法论;再以孔子 两端 方法论为指引,推导出其 天人之道 执两用中 的中庸思维。体例上,分为 纲目 和 专题 两类,前者是《论语》核心观点的梳理,加之传统疏证;后者是相关论题的散论,以孔子思想来探讨现代议题,既是学术思考,也似 思想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