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记载老子,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名耳,字耼,姓李氏,周守藏室之史。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度函谷关,为关令尹著书五千余言。 《简帛老子》出土于荆湘不同时空地域,楚简《老子》甲乙丙,文字高古,书道优美,展示老子才艺与渊博学识,灵动商周古文形声与精神。以其深潜九地,秦火尤眠,东汉许慎无从星摘,《说文解字》未能备载。帛书甲示人以秦隶书面貌;帛书乙则为西汉隶定既久文字。《老子》书辞,“微妙难识”“雠校篆籀”,遵循简帛文字以矫正穿凿,昭炳老子宏旨而大放光明。庶夫阅者有所适从,填补学术空白,奉献文明构建。 本书将《老子》竹简本、帛书本、北大汉简本、傅奕本逐句对照排列,通过对从字词、句式、韵式、修辞、语义、结构等方面分析了该书两千年来的演变,揭示古本
本书为孔学堂文库系列,是关于韩国儒学研究的重要论著。主要是围绕著艮斋一系脉络上溯而开展,在韩国朝鲜朝儒学的分系中,分有东人与西人,东人为岭南学派或称退溪学派,西人为畿湖学派或称栗谷学派。由学脉来探讨艮斋为何会经常与李震相、李华西、奇芦沙等人论辩。若以朱子学为标准,栗谷的“气发理乘一途”,较能合于朱子的太极之为无为,而气是所乘之机的说法;至于退溪的理发、理到说,相较上则远于朱子。而艮斋的“心具理”“性师心弟”等主张,亦较华西、寒洲的“心即理”说来得准确,而合于朱子。
《淮南子》以道家为旨趣,杂以儒家、法家、阴阳家、兵家思想精华,是一部博古通今的书。天地阴阳,四时五行,天理人事,用兵制胜,寓言讽世,人世间治乱之道等等,内容很好广泛。论及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和出入守常,很能体现道家无为而治思想,而寓言讽世,亦很有趣味。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老子》,以其天人合一归根复命的情怀、道观物高瞻远瞩的格局、善利万物的博大胸怀、少私寡欲的恬适心境、以退为进的生存策略、以柔克刚的坚韧精神、见微知著的深湛智慧、长生久视的贵生意识,在世界思想目前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汤文辉、刘志强主编罗宇菲译关瑞林、尹红、刘荣绘的《老子选译(汉柬对照)(精)/东方智慧丛书》精选自中华文化很重要的典籍之一《老子》,准确释析,精心翻译,汉柬对照,并配绘精美插图,为柬埔寨语人群阅读《老子》提供一个优质读本,实现中华文化的良好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