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道教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摄生、养生之术,素为世人视为瑰宝。金刚长寿功是我国道家祛病强身、健康长寿的一套秘不外传的优秀功法,由外八部金刚功和内八部长寿功两部功法组成。 金刚长寿功为历代单传之功法,知者甚少。由于历代皆是口传,无文字留下,故社会上尚无此功法。张至顺道长十七岁于华山遇师刘明苍道长而出家,承传此功,八十四载习练不辍,获益殊深。 为弘扬祖国道教文化,为炎黄子孙乃至全人类的文明昌盛、福寿康宁,遵循祖师 代代传,不能断 之遗训,张至顺道长将此单传口授之秘法,结合自身八十余年修炼之心得,整理成文,公诸于世,以期对众生做微薄贡献。
《庄子》以其绮丽诡谲的文辞、夸张怪诞的寓言、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潇洒飘逸的人生态度受到人们的喜爱,百读不厌。本书作者力求用通俗易懂而又不乏文采的文字解读《庄子》,为广大读者呈现一部译注类之佳作。本书注释简明准确,译文通达晓畅,解析深入浅出, 将一个个《庄子》故事娓娓道来,让读者在感受《庄子》优美文风的同时,享受精神上的愉悦。
道家哲学是中国古代思想世界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在法家的功利世界和儒家的伦理世界之外,道家开辟出一个虚无和自然的世界。一方面以 唯止能止众止 的玄智安顿人生,一方面以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的玄德安顿世界。其独特精神和深邃智慧确立起道家在历史中国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与儒家、佛教三足鼎立,形成多元一体的思想格局。道家在现代世界的意义尤其不容低估,其哲学中包含的自由的理想、宽容的气质和节制的品格,与现代价值相契相通,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要的思想资源。
本书是 任继愈 先生对中华民族*重要的经典 《老子》的注解和阐释。 作者在《老子》原文的每章前 , 撰写了高度概括性的内容提要和中心思想;对原文中的重点和难懂词句,逐一校注,并附有历代名家的校勘成果;译文精确、流畅、规范、易懂。作者译注《老子》始于 1956 年, 他 曾在 50 年间四次翻译和注释《老子》,期间不断修订与完善,足见其治学之严谨,研究用力之深。本书集作者半个多世纪研究《老子》的大成,也是《老子》问世 2000 多年来的*研究成果。 本社和作者都力图使该书成为传统经典研究既有学术性又能走向大众化的尝试。 2015 年, 时值任先生诞辰 99 周年,为缅怀先贤,传承文化,我社决定再次出版《老子绎读》一书。本书是其*后一次译注的成果:以王弼本为底本,参以帛书本、竹简本校之,配以简明的释文,精炼的题
本书为阐发稷下黄老派思想而编撰。分三部分。分为研究,包括 《管子》四篇的道论 、 《管子》诸篇的黄老思想 等。第二部分对《管子》核心四篇( 内业 、 心术上 、 心术下 、 自心 )进行注译和诠释。第三部分释解《管子》 形势 、 宙合 、 枢言 、 水地 等四篇。朱熹的《四书》是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抽出,跟《论》、《孟》合凑成册。陈鼓应先生仿之,以 内业 、 白心 、 心术上 、 心术下 集结为《管子》四篇,并逐篇注译、诠释,构成了本书的中心部分。其研究部分是陈鼓应先生在北大、台大开课的讲义和课余陆续所发表的论文汇编,与 形势 、 宙合 、 枢言 、 水地 四篇解释部分,都是围绕着《管子》四篇所做的思想阐发及材料补充。
《庄子》基本上是庄周(公元前369—前286年)及其后学所作的。全书现存三十三篇,分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内篇的思想、文风都比较一致,当属庄周自著。外、杂篇则兼有其后学之作,还羼入了其他学派的个别篇章。因此,思想观点与内篇有多出入:政治上不仅主张绝对的无为,有时还主张上无为而下有为;在处世态度上,有宣扬混世的,也有赞成避世的;在人生观上,有提倡寡欲的,也有鼓吹纵欲的;在对待不同学派的态度上,有坚持混合齐同的,也有针锋相对的。本书作为建国后第一本《庄子》的新注,是为了给读者提供一种较为通俗、浅白的解说,适应广大读者读《庄》的需求而出版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是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国学大师、哲学史家、哲学教育家汤一介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道教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本土宗教,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纵观中国历史,道家对传统中国的民族文化、民族心理、风俗习惯、科学技术、哲学思想、医药卫生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是道教发展的重要时期,是道教逐渐走向成熟、定型的时期。近代以来形形色色的新思潮,基本上都有反宗教的倾向,因此,学界对中国传统宗教的研究,长期呈现严重忽视的倾向,尤其是对道教,更普遍地视之为迷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纠正了时代的无知,将道教提升到学术层面来探讨,为重建道教的思想体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主要对道教的创立与早期发展、最基本的教义、主要的经典与代表人物的思想作了深入的研究,
本书运用翔实的历史资料,采用逻辑手法对墨学产生的时代条件,墨子的形象,墨子的思想如兼爱、非攻、非乐、节用等作了客观的论述,且对人们家喻户晓的止楚攻宋的故事注入了新的内涵。
任继愈先生是20世纪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宗教学家和历史学家,其学贯中西,融汇古今,为人为学,举世同仰。时值任先生诞辰99周年,为缅怀先贤,传承文化,我社决定再次出版《老子绎读》一书。任先生曾在50年间,四次翻译和注释《老子》,期间不断修订与完善,足见其治学之严谨,研究用力之深。本书是其*后一次译注的成果:以王弼本为底本,参以帛书本、竹简本校之,配以简明的释文,精炼的题解,寥寥数语,尽显大家风范。2006年,我社首次出版此书,距今已近10年。之后虽四次加印,均已销售一空。恰逢任先生之女任远教授翻译本书英文版时,发现原稿中存在些遗留问题,本次再版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了修订,并重新设计了封面和开本。希望新版的《老子绎读》,能给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也能为广大的《老子》爱好者与研究者提供参考。
这是一套能让你人生格局更大的生命思维全景导图,为你讲述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与世界相处的国学经典典藏版丛书。 一直以来,庄子的伟大和人生智慧都被教科书式地传播,少有人从如何解决人生各种难题的角度去解说,让大家以为庄子只是学者和中老年人才会去看的东西。其实,我们当下所有的焦虑与困惑,庄子在两千年前就有了答案,而解开这些问题的金钥匙就在《梁冬说庄子》系列里,打开它,你就获得了快乐的终极心法。 只要你明白庄子说什么,任何人生难题都能迎刃而解。 读完本系列,你会从此开心,知道在当下充满变数的时代里如何提升自身价值,用达观的全息视角来看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洞悉人性的真相,不再受各种情绪的牵引,让一切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生活中,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得到的很少,从而想要的会越来越多。作为一个普通人,在生活中有小欲望是可以的,但如果我们的欲望超出了自己的能力和位置 身心就会受到伤害。 您想要好的生活,这是人之常情;想要一份好的工作,也无可厚非。在《道德经说什么4》里,知名中医专家、中医诊断学博士罗大伦告诉我们:只要您能做到事来则应,事毕则忘 事来了就踏踏实实做事,事情做完了,就将做事带来的名誉、地位等忘掉,不去在意,您想要的,*终都会获得。
本项目为2019年国家出版基金立项项目。对道教神学、道教神系、道教图像、道教文化以及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历史的研究,通过对有关资料、图像的搜集,充分利用田野调查的成果,运用考古学、人类学、宗教学、历史学、社会学、图像学等多种研究方法,全面系统考察、研究道教的神仙谱系。本项目的研究重点是要从历史存在和学界认知的比较分析中,梳理出中国道教的根本,把握道教的真精神,肯定道教的信仰,揭示了道教与中国文化是同源同根同本,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与主体,从而构建一部完整的中国道教信仰史,一部完整的中华民族信仰史。
本书为文化类书籍。作者以《道德经》的本真为统合,以王弼本为蓝本,结合和参考了郭店楚墓竹简本、马王堆汉墓帛书本、北大汉简本等三个关键版本,并吸取了古今众多注家的研究成果,对《道德经》原文进行了逐章、逐句、逐字修订,希望给世人提供一个更加合理的标准化版本。 本书遵循三个原则:精准地把握《道德经》的本真,把握老子写作《道德经》的出发点和目的;精准地把握 无为而治 这一主线;精准地把握每一章的主旨和语境。全书分为 道经 和 德经 , 道经 包括道可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不尚贤等, 德经 包括上德不德、昔之得一者、反者道之动等,带领读者讲解道德经,生动形象,举例具有代表性,很有阅读价值。
《道德经》亦称《老子》,或称《五千言》,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以 道德 为综纲,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共三十七章,起首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人称《道经》;下篇共四十四章,起首为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人称《德经》。《道经》讲述了宇宙的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讲述了阴阳变幻的微妙;《德经》讲述处世的方略,道出了人事的 进退之术,包含了长生久世之道。 道 是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一定要顺应宇宙的客观条件,合乎自然规律地生存。只有爱护宇宙并且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人类才能健康地生存下去。一旦我们破坏了大自然,违背了大
本书是作者根据自己的内丹修炼悟证写成的,逐一逐条解读了数百则内丹法诀,从实修实证的角度揭示出五千载中华仙学秘奥。本书分为 穷理悟道 尽性炼己 天人一贯 内丹复命 隐语明说 五个篇章进行阐述,意在让读者对内丹养生的内涵有更清晰的认识,对内丹养生修炼者有入门引路的参考作用,诚可谓内丹爱好者实修实证的参考书。
本项目为2019年国家出版基金立项项目。对道教神学、道教神系、道教图像、道教文化以及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历史的研究,通过对有关资料、图像的搜集,充分利用田野调查的成果,运用考古学、人类学、宗教学、历史学、社会学、图像学等多种研究方法,全面系统考察、研究道教的神仙谱系。本项目的研究重点是要从历史存在和学界认知的比较分析中,梳理出中国道教的根本,把握道教的真精神,肯定道教的信仰,揭示了道教与中国文化是同源同根同本,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与主体,从而构建一部完整的中国道教信仰史,一部完整的中华民族信仰史。
《梁冬说庄子 逍遥游》是《梁冬说庄子》系列第七部,告诉我们人生zui大的欢喜叫逍遥。在《逍遥游》里,庄子告诉我们:所谓真相,也有可能是假象。而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不真实的真实体,或者世界本身就是非常真实的虚幻。 一言以蔽之,庄子用整个《逍遥游》在讲一件事 如何不被各种事物绑架。你之所以不能成为一位潇洒、逍遥的人,就是因为你还被自己zui喜欢的、zui放不下的东西绑架着。 忘记概念对你的绑架、好坏对你的绑架、时间对你的绑架、大小对你的绑架、有无对你的绑架 所有这些,其实都有可能是我们意识的产物,或者说它既是实在的,又是虚幻的。其实,你的知识来自你的视野和视角。一个视角狭隘的人,很容易看见别人的黑暗;一个视角宽阔的人,很容易看见世界无处不在的机会,甚至可以引为己用。
继解读《梁冬说庄子 人间世》《梁冬说庄子 养生主》 仅仅做个好人很危险 如何用小代价解决人生大难题 两大主题之后,《梁冬说庄子 齐物论》又为你揭示 好的人生,就是把抱怨活成玩笑 的生命智慧,教你用达观的全息视角来看你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让你洞悉人生的真相 其实,我们都是 二货 ,因为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活在好坏、对错的二元对立里面,因此,我们在世间的种种不快乐,都是由于我们没有意识到我们被自己的 成见 所蒙蔽。
《中国哲学原论》共六卷,包括《导论篇》、《原性篇》、《原道篇》(三卷)和《原教篇》,不以个别哲学家为对象,而是以若干名辞与问题为研究中心,贯论中国哲学。重在探寻中国哲学问题与哲学名辞义训之原始,进而引绎其涵义,观其涵义演变,并以此彰显思想义理次第孳生之原。全书本哲学以言哲学史,又本哲学史以言哲学。本书是《中国哲学原论》之第三部,共三册,主要内容是对中国传统哲学中基本的、综摄性及关联性强的 道 进行历史与逻辑的论述,阐述自孔子起经先秦诸家哲学、隋唐佛学中 道 之涵义,并溯其始于人的生命心灵。大体顺时代顺序而论,类哲学史;但重辨析各种道之义理的异同及关联,则近乎纯哲学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