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如果您的身心经常陷入困顿,您可以读读这套《道德经说什么》。 这套书深入解读了我们在工作与生活中常见的身心问题成因及解决方法,比如事业发展与身体健康的取舍、人际关系的圆融相处之道、领导的用人观、做事态度与成事的关系、如何顺应天道做事赢得众人的支持、如何找工作、如何找另一半,等等。凡此种种,我们都可以从《道德经说什么》这套书里找到解决之道。 知名中医专家、中医诊断学博士罗大伦结合《道德经》中流传千年的智慧,助您解决生活中的常见的各种实际问题。教您把自己的位置放低,把心放空,把名利看轻,把事做成,把身体照顾好。这是一套人人看得懂、用得上的《道德经》经典解读本。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是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国学大师、哲学史家、哲学教育家汤一介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道教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本土宗教,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纵观中国历史,道家对传统中国的民族文化、民族心理、风俗习惯、科学技术、哲学思想、医药卫生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是道教发展的重要时期,是道教逐渐走向成熟、定型的时期。近代以来形形色色的新思潮,基本上都有反宗教的倾向,因此,学界对中国传统宗教的研究,长期呈现严重忽视的倾向,尤其是对道教,更普遍地视之为迷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纠正了时代的无知,将道教提升到学术层面来探讨,为重建道教的思想体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主要对道教的创立与早期发展、最基本的教义、主要的经典与代表人物的思想作了深入的研究,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 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 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兵、养生之道。"道" 题下万物运行的规律法则,遵从这个规律法则做人处事就叫 德"。人 生怎么才能圆满走完自己的 道 ? ,就是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自然。本书以 天道 人道 为主题,分69篇注解《道德经》, 从多角度诠释,将作者人生经历的感悟,历史经典的演变的过程,及老子朴素的哲学思想融入书中,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学习、贯通,也使本书更具吸引力。
本项目为2019年国家出版基金立项项目。对道教神学、道教神系、道教图像、道教文化以及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历史的研究,通过对有关资料、图像的搜集,充分利用田野调查的成果,运用考古学、人类学、宗教学、历史学、社会学、图像学等多种研究方法,全面系统考察、研究道教的神仙谱系。本项目的研究重点是要从历史存在和学界认知的比较分析中,梳理出中国道教的根本,把握道教的真精神,肯定道教的信仰,揭示了道教与中国文化是同源同根同本,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与主体,从而构建一部完整的中国道教信仰史,一部完整的中华民族信仰史。
这是一套能让你人生格局更大的生命思维全景导图,为你讲述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与世界相处的国学经典典藏版丛书。 一直以来,庄子的伟大和人生智慧都被教科书式地传播,少有人从如何解决人生各种难题的角度去解说,让大家以为庄子只是学者和中老年人才会去看的东西。其实,我们当下所有的焦虑与困惑,庄子在两千年前就有了答案,而解开这些问题的金钥匙就在《梁冬说庄子》系列里,打开它,你就获得了快乐的终极心法。 只要你明白庄子说什么,任何人生难题都能迎刃而解。 读完本系列,你会从此开心,知道在当下充满变数的时代里如何提升自身价值,用达观的全息视角来看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洞悉人性的真相,不再受各种情绪的牵引,让一切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本项目为2019年国家出版基金立项项目。对道教神学、道教神系、道教图像、道教文化以及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历史的研究,通过对有关资料、图像的搜集,充分利用田野调查的成果,运用考古学、人类学、宗教学、历史学、社会学、图像学等多种研究方法,全面系统考察、研究道教的神仙谱系。本项目的研究重点是要从历史存在和学界认知的比较分析中,梳理出中国道教的根本,把握道教的真精神,肯定道教的信仰,揭示了道教与中国文化是同源同根同本,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与主体,从而构建一部完整的中国道教信仰史,一部完整的中华民族信仰史。
《中国哲学原论》共六卷,包括《导论篇》、《原性篇》、《原道篇》(三卷)和《原教篇》,不以个别哲学家为对象,而是以若干名辞与问题为研究中心,贯论中国哲学。重在探寻中国哲学问题与哲学名辞义训之原始,进而引绎其涵义,观其涵义演变,并以此彰显思想义理次第孳生之原。全书本哲学以言哲学史,又本哲学史以言哲学。本书是《中国哲学原论》之第三部,共三册,主要内容是对中国传统哲学中基本的、综摄性及关联性强的 道 进行历史与逻辑的论述,阐述自孔子起经先秦诸家哲学、隋唐佛学中 道 之涵义,并溯其始于人的生命心灵。大体顺时代顺序而论,类哲学史;但重辨析各种道之义理的异同及关联,则近乎纯哲学的论述。
《中国老学通史》是第一部对整个中国老学进行贯通性的全面系统研究的多卷本著作。全书以不同历史阶段为单元,全面总结老学历史的和逻辑的发展进程,深入分析并提炼出不同历史时期老学的理论创建和思想特点,揭示其与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深刻联系,阐明中国老学的思想学术价值和历史地位。《先秦两汉卷》将道家学派的形成置于思想史的视野,溯源老子哲学的思想渊源,结合出土文献对老子其人其书及其思想作了新的论证。
《中国老学通史》是第一部对整个中国老学进行贯通性的全面系统研究的多卷本著作。全书以不同历史阶段为单元,全面总结老学历史的和逻辑的发展进程,深入分析并提炼出不同历史时期老学的理论创建和思想特点,揭示其与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深刻联系,阐明中国老学的思想学术价值和历史地位。《近现代卷》注重研究在社会转型、思潮不断、文化急剧变革的背景下,老学与时代思潮的激荡、与中西文化的碰撞交融等不同于古代的新内容,并对老学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进行了论述。
《中国老学通史》是第一部对整个中国老学进行贯通性的全面系统研究的多卷本著作。全书以不同历史阶段为单元,全面总结老学历史的和逻辑的发展进程,深入分析并提炼出不同历史时期老学的理论创建和思想特点,揭示其与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深刻联系,阐明中国老学的思想学术价值和历史地位。《魏晋南北朝隋唐卷》从庄学崛起、玄佛合流、佛道相争等方面论述了重玄学产生的思想背景,还通过魏晋隋唐老学揭示儒道之间从相争到相融的发展过程,对老子思想在唐代政治、社会、文化中的重大影响加以了充分关注。
《老子古本道德经集注直解》分上下二卷。范氏《直解》广泛征引当时能见到的各种版本,互为参证,辨析同异,所据古本音辩外凡三十余家,附以范氏本人的见解。近代张元济主持编务的上海商务印书馆涵芬楼影印江安傅氏双鉴楼藏宋本《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列为其编印的《续古逸丛书》之十七。卷首钤 李氏藏书 冬涵阅过 陈印汝言 等诸印,卷末有缪荃孙、沈曾植、杨守敬、邓邦述、王闿运等名人题跋。流传有绪,弥足珍贵。此次,我社据涵芬楼影宋本影印出版,宣纸线装,双色套印,再现原书面貌,极具版本及收藏价值。
《道家形而上学及其展开》是关于道家学说的观念史的研究作品,分上下两编。上编集中梳理和探讨道家形而上学的相关概念及观念,包括 道 德 有无之辨 自然 无为 天 命 人 化 等等;下编则主要对道家的基本思想进行了讨论,涉及道家政治思维的起源和奥义,道家诠释传统中的创造性转化和颠覆性改装,道家心灵和精神世界新展开等。《道家形而上学及其展开》一书对道家学说的核心观念和基本思想都做了详细、深入且全面的梳理与分析,对认识、诠释和理解道家学说、道家学史都提供了很好的视角。不管是对研究道家思想的学者,还是对想要了解道家学说的读者来说,都能有所收获。
全书共三编十七章,上篇详细、深入地梳理了中国古代道家、儒家在形而上及社会政治两个层面的重要哲学观念在历史上的演变,在这个过程中思考古代政治思想和生活的演变是如何发生的,并与儒学在日本的想现代化进行了比照。中篇集中地考察了新旧交替时期,古代与下现代、西方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的冲突与交融;下篇以人物为主,通过对新旧交替时期严复、冯友兰、熊十力、殷海光、张岱年等哲学家思想的梳理,试图阐明,对古代思想世界的认识与解读,与研究者们的观察视点和范式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联。
将《红楼梦》《西游记》等当做参禅悟道著作解读,古来有之。只是近代以来,随着科学主义的兴起,人们有意无意地忽略或回避了理解《红楼梦》的这一重要维度。但真正懂传统文化的人都能看到,比如南怀瑾、牟宗三都说过《红楼梦》是禅书,近年来对此关注的人也越来越多,但从禅修的角度完整解读《红楼梦》全书的著作尚属罕见。 本书将《红楼梦》故事情节看作是作者入世修行全过程的演绎,《红楼梦》中的人物则是修行过程中的心识现象的象征,而《红楼梦》中人名、地名、诗词名物等均含有微妙的寓意,具有提示作用。因为是按照原著顺序解读,单读此书也能够与《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一一对应,省去了翻检原书的麻烦。 本书在总说部分对解读的思路作了概要介绍,之后按照《红楼梦》原书顺序逐回进行详解,将原著的情节和语言与禅修的路径和
《中国传统道家经典的现代阐释》收录近三十篇文章,包括张兆民的《老子政治哲学思想解析》、郭武的《元代净明道与朱、陆之学关系略论》、王颢的《王阳明良知之学大意》等,集中于对道家及道教经典的解读,对道家思想及其现代价值的阐发。
《任宗权道长讲道系列之五:太上玄门早晚功课经导读》集诸经精华,为住观道士日日奉诵要典。因玄门课经既是道士日常仪范,亦是敛心修己、内功外行的修持方式。乃入道之门,之路,为道门倚重。但《早晚功课》向无较系统的注解,《道藏》中有关《清静经》等经文注解,亦非一般文化的人所能解读。玄门弟子涉及于此的并不多见。宗权道长1986年蓄发出家,拜名师学经典与韵学,并开始编写道教文章。1995年挂丹武昌长春观任高功。在习西文、功琴弦、练书法之余,尚能倾力编撰《道教全真早晚功课讲义》,查勘求教,四易其稿,洋洋20余万字,从念到研,从日诵宣传到文字宣传,可谓是信仰上的一个飞跃。其志可嘉,其力可叹。勤勤不已,集功行、善行、德行一身,于世有益,于教有益。
阮毓崧的《重订庄子集注》,采用了王先谦、马其昶式的集解方式,从前人注说中采集比较合乎《庄子》原意的解释,以及清人对于《庄子》字音字义的考证,在此基础上附上自己的案语,以贯通《庄子》原文,理解《庄子》原书的本来意旨。阮氏重视唐代以前《庄子》的音义解释和清乾嘉学派的对《庄子》的考证和疏解,宋、明人的解说基本上没有采纳。与前人不同的是,阮氏特别注意《庄子》原书中的用韵情况,他根据宋代吴棫的《韵补》、清代顾炎武的《唐韵正》、江永的《古韵标准》,将《庄子》原文中的押韵之字挑选出来,缕列于页栏上方,自称是从来未有之例,可谓此书的一大特色。 阮氏这部《重订庄子集注》,善于总结继承陆德明以来的《庄子》集注集解集释类著作,吸取诸家对于《庄子》注释的合理与可信之处,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