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写作于二战期间,源自罗素在美国费城的一系列哲学史讲座。全书共分三卷,按时间顺序依次讲述古代哲学、天主教哲学和近代哲学。在本书中,罗素从一位哲学家的视角,完整地展现出他对西方哲学历史发展的理解,其中既包括对重要哲学家的哲学观点的讲述,也包含罗素本人对这些思想的批判。 《哲学简史》是一部通俗哲学著作,罗素以各个哲学流派及其代表哲学家为中心,记述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对各个哲学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哲学家生活的时代状况加以描述,内容涉及历史、科学、经济、政治等方面,帮助读者能够更全面、更立体地把握西方哲学两千年来都出现了哪些哲学观点,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观点,以及这些观点是如何影响后世的,当然还包括罗素本人从哲学家的角度对这些哲学观点给出的回应及批判。 《幸
俄国著名的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活动家、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普列汉诺夫的这部三卷本作品是他晚年所写的未完成专著,也是他一生经营最久、部头最响的传世名作。在这部书中,他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出发,详细论述了俄国的社会思想是如何由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所决定,如何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的。原计划六个部分,普列汉诺夫只完成了三个部分。在第一卷中,包括有“绪论”和“彼得前的罗斯社会思想运动”两个部分。第二、第三卷为其第三部分“彼得改革后的俄国社会思想运动”。
《空谷妙相(时光里的中国佛窟)》收录摄影大家袁蓉荪先生的摩崖石窟作品260余幅。作者通过10余年的拍摄、走访和研究,记录了从北魏、初唐、中晚唐到五代、两宋长达千年的时光中,以石刻为主要形式内容的佛教造像,勾勒出中国佛教摩崖石窟的历史源流与发展走向,开启了中国佛教石窟人文科学探索之旅。在《空谷妙相(时光里的中国佛窟)》中,作者表现的主题是佛的造像和雕凿有这些雕像的石窟,但他的镜头并没有仅仅盯着佛的造像和佛窟,也没有把佛像和佛窟始终作为焦点,而是把佛窟在生活中的本来面目表现出来,把人和佛像的关系揭示出来。
《原始佛教的实践哲学》是采用哲学方法来研究佛教的个中名着。 在日本的原始佛教研究圈内,像《原始佛教的实践哲学》这样析理入微、论述态度至为严谨的佛学着述,为数不多。 作者的编写意图,不只是替佛教学者提供一些资料,想引起一般哲学研究者,对成为大小乘哲学源流的这种独特的实践哲学产生兴趣。作者将这种独特哲学的意义,视为哲学学者的共同财产,尽力地想加以阐明,以期打开了解此一源流的途径。
《印度佛教史》一書,是藏傳佛教覺囊派大德多罗那它的傳世,成書於1608年,自問世以後一直被推崇為研究印度佛教歷史的權威性作。全書分44章,約十余萬言,以王朝的迭為經,以佛教名大事的傳承為緯,記述自釋迦牟尼去世後,直到印度波羅、斯那兩王朝覆滅時,佛教在印度流傳及盛衰演變情况。1一12章叙述阿閤世王以至迦膩色迦王時舉行第三次結集期間,小乘佛教傳布的情况;13—27章叙述大乘佛教興起,龍樹、提婆、世親、陳那、法稱等顯教大師的活動(以上屬於玄奘、義净訪印以前時期);28—37章叙述波羅及斯那兩王朝時期秘密佛教盛行、衰亡的過程;38—44章叙述超戒寺的傳承,南亞次大陸鄰近地區佛法的流傳,小乘的分部,真言乘的起源及佛教造像工藝的流派。
《印度佛教史》一書,是藏傳佛教覺囊派大德多罗那它的傳世,成書於1608年,自問世以後一直被推崇為研究印度佛教歷史的權威性作。全書分44章,約十余萬言,以王朝的迭為經,以佛教名大事的傳承為緯,記述自釋迦牟尼去世後,直到印度波羅、斯那兩王朝覆滅時,佛教在印度流傳及盛衰演變情况。1一12章叙述阿閤世王以至迦膩色迦王時舉行第三次結集期間,小乘佛教傳布的情况;13—27章叙述大乘佛教興起,龍樹、提婆、世親、陳那、法稱等顯教大師的活動(以上屬於玄奘、義净訪印以前時期);28—37章叙述波羅及斯那兩王朝時期秘密佛教盛行、衰亡的過程;38—44章叙述超戒寺的傳承,南亞次大陸鄰近地區佛法的流傳,小乘的分部,真言乘的起源及佛教造像工藝的流派。
《正觉之道佛子行广释》以解释藏传佛教高僧无著菩萨所著的论典《佛子行三十七颂》为主线,浓缩整个大乘佛法的修行原理和具体方法。《正觉之道佛子行广释》除了对《佛子行》进行细致深入的详解,还系统地介绍了小乘和大乘佛法的框架,特别是针对人们如何在生活中运用佛法,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为人处事,与人和谐相处,提高自我修养,利益他人、造福社会等方面都作了广泛阐述。著作的根本诉求是希望给社会各阶层人士提供帮助,由此树立良善、开阔、积极向上的正确人生观,不助于塑造健康的心理,能营造幸福的生活。
《慧语莲灯:堪布慈诚罗珠四季语录》编著者慈诚罗珠。堪布慈诚罗珠是当今世上重要的佛学大师之一。他不仅在传统藏传佛学领域中多有建树,在当代科学、西方哲学以及现代文明方面的学识也极为渊博,这从他丰富的著作中即可窥见一斑。这本《慧语莲灯:堪布慈诚罗珠四季语录》中一段段的慧语,多出自堪布近年来的微博开示。堪布提醒并鼓励大家,要谨记佛陀对生命真义和修行目的根本的教导,也就是对真实智慧与无伪悲心的追求和修持。
关于本书 《康德的自由学说》一书对康德的自由学说进行了整体通贯的研究。它指出:康德的自由学说绝非如黑格尔以来众多康德专家曲解的那样,缺乏生存关注、贱视人的情感、只是纯然理念的彼岸与虚拟;康德批判工作可说是一个成功证立“意志自由”的周全论证整体,康德批判地建立的自由学说揭示“自由作为人的存在的道德本性”,“自由之原则作为实存的原则”,以此为宗教学、德性学及政治历史哲学奠定革新的基础。康德不是历史,而是人类的未来。
《小藏经研修印祖文钞易读(1)》是弘法通过多年的实修研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印光文钞》进行的详细解读。《小藏经研修印祖文钞易读(1)》完整呈现了印光的人格魅力,引导人们正确理解印光的佛学思想,推动了净土思想的弘扬及其在当代社会的推广和实践。
本书在深入解读国内尚未关注的德文资料基础上,对国内尚未充分重视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马克思主义进行前沿性系统研究;以“重新发现马克思”为主题,梳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路,澄清当代德国马克思主义核心问题;在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框架中,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趋向进行批判性反思。本书作为国内部系统研究当代德国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它不仅试图填补国内该领域研究的空白,推进当代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深化拓展;而且试图发掘当代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德国哲学研究的新的学术生长点,并揭示当代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对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以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启发意义。
......
《觉群佛学译丛:北宗禅与早期禅宗的形成》是一部西方学者研究中国禅宗史的名著,作者旨在探寻早期中国禅宗史的真相,重点在恢复禅宗北系(北宗)的历史原貌,及其对惠能之后中国禅宗(南宗)发展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予以以神秀为代表的北宗禅相对的历史地位。书中的许多观点与学界多有不同,如对“南顿北渐”的评判、“金刚与楞伽”性质等,甚至还提出了南宗是基于北宗发展起来的,“没有北宗,就不可能有南宗”这样“另类”的观点。当然,这些“新见”都是建立在作者对禅宗基本文献,包括二十世纪发现的敦煌文献的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的,这就无疑使《觉群佛学译丛:北宗禅与早期禅宗的形成》具有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