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的人格教育》一书中,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认为,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形成于童年期,要解决一个人的人格心理问题必须从他的童年着手。因此帮助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是教育儿童的首要和核心问题。阿德勒反复强调要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儿童自信、勇敢、独立、坚强的品质和积极与他人、与集体合作的能力。
正义是否只是强者利益的象征? 人人追求利润,坚持正义是否愚蠢? 理想主义消退的社会,如何实现利益与良知的平衡? 在内卷流行的社会,如何让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 《理想国》被认为是最杰出、最流行的哲学著作,是任何国家的哲学课程*读的作品,被看作乌托邦文学的奠基之作,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和政治理论著作之一。 《理想国》是柏拉图创作的哲学对话体著作。全书以苏格拉底为主角,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本书探讨了包括经济学、政治社会学、政治哲学、伦理学、正义及知识在内的诸多领域,大多数问题都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后世学者有巨大的影响。在对话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讨论了正义的含义以及正义的人是否比非正义的
该书是尼采的又一本思想著作,作者希望能够对永恒的偶像做一番思想上的探究。《偶像的黄昏》 题名已经表明 首先也是一种康复,一个太阳黑子,是转向一个心理学家的闲荡。也许还是一场新的战争? 而且要探听的是新偶像的底细?这本小书是一个伟大的宣战;这里所说的探听偶像的底细,指的不是时代的偶像,而是永恒的偶像。在此,就像用音叉触动这些偶像一样,我们要用锤子触动它们。决没有比这些偶像更古老、更令人信服、更膨胀的偶像了 也没有比它们更空洞的偶像了 这不妨碍它们是*被人们信奉的东西;也有人说,特别是在*重要的场合。根本就没有什么偶像 而事实上也恰恰如此。该书讨论了苏格拉底的问题、哲学中的理性、违反自然的道德等问题。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卢梭1755年应征第戎学院征文。文中把原始社会当作黄金时代加以描绘,歌颂人类的自然状态,指出人类不平等起源于私有观念的产生和私有财产的出现,人类每向前发展一步,不平等的程度就加深一步。本书被称为法国大革命的灵魂,是卢梭整个政治学说的导言,为《社会契约论》奠定了基础。
《自杀论》发表于1897年,是社会学史上阐述 自杀理论 的经典之作。其中运用的创新的社会统计方法,结合大量的经验资料,分析自杀的原因和它的规律性的实证社会学研究方法和理论,使这本书成为社会学经验研究的经典著作,在社会学界被奉为里程碑式的经典巨作。本书提出一个新颖视角的自杀研究,批判了传统的个体自杀心理成因,创建了用社会事实的因果关系分析自杀的理论,这对于现今人们了解自杀、预防和重视自杀以及推动相关制度改良起到了积极作用。
《悲剧的诞生》首次出版于1872年,该书以 致理查德 瓦格纳 为序言,下分为25节,同时收录《酒神世界观》与《自我批判的尝试》。作为一部美学经典,尼采在书中解开悲剧美学之谜,即希腊悲剧是由于日神阿波罗精神与酒神狄奥尼索斯精神的对抗与调和而产生的,并以酒神精神为主导;主张在悲剧的痛苦中感受到一种更高的、征服的欢乐,看到生命乃永恒的美。作为尼采本正式出版的著作,本书既是尼采哲学的诞生地,也是理解尼采全部美学和哲学的前提,对西方现代哲学和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誉为 哲学大师尼采难懂的著作 。
《斐德若篇》是柏拉图的对话体著作之一。以斐德若和苏格拉底的对话为主要线索,以莱什阿斯和苏格拉底作的三篇关于爱情的文章为讨论中心。阐述了柏拉图对修辞术的看法。文章中涉及对爱情的讨论渗透了柏拉图对爱情的理解。
本书是笛卡尔关于心灵问题的一部重要著作。他认为,人是由物质和灵魂两种实体构成的,灵魂的特征是能思而无广延,身体则有广延而不能思。同时他又用身心交感论解释心身相互作用何以可能的问题。他的理论及其矛盾构成了近现代心身问题讨论的焦点。
本书是为有心钻研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的朋友而写的一本导读书,其目的是让读者能在研读《逻辑哲学论》时予以参考。在本书中,作者发展出一套特定的讲法,给出了他本人对《逻辑哲学论》整体结构的描绘,回顾了写作《逻辑哲学论》的哲学和历史背景,并就书中的关键段落进行了详尽的解读。作者尤其注重梳理的,不只是维特根斯坦说了什么,还包括他那种格言体说理方式背后所隐含的论证。
在《规训与惩罚》中,福柯呈现了一段刑法和刑罚的变迁史,以此探究西方社会为何从一种酷刑所带来的躯体惩罚转向了一种判处监禁的 温和 惩罚,并*终揭示了知识、权力和主体性这些常常不为人觉察的规划。 在本书中,作者试图使读者在*次同这本充满挑战且令人激动的著作相遇时便倾注心力。本书将遵循《规训与惩罚》的章节结构,并时常引用福柯本人的话语,以便读者在原著中读到这些话语时,不会感到陌生和难以理解。从理论上说,本书将有助于为那些《规训与惩罚》的未来读者们提供一个平台,通过阐明这部著作的总体架构及其段落含义,它将帮助读者迈出*步。简而言之,这本指南应当是一个起点,而不是一个终点。
《苏格拉底之死》内容介绍:苏格拉底的死似乎促使柏拉图有一个强烈的愿望,要把与苏格拉底有关的记忆保存并且保护起来。由于他是一名诗人 他是希腊诗选里一些非常美丽的爱情诗的作者 他很自然地会想到用某一种文学表达方法;可是,他没有用诗来描述苏格拉底,而是想到用充满戏剧性的对话来描述,这样就可以用苏格拉底生前实际用过的辩论法把他表现出来。
《人生的智慧》取自叔本华的《附录和补遗》,它实际上是独立成书的。这本书以简洁优雅的文笔,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人生应遵循的原则,阐述了生活的本质并教导人们如何在生活中获得幸福。叔本华认为人类主体的美好素质对于人的幸福起着关键作用,这些美好素质包括高贵的品格、良好的智力、愉快的性情和健康良好的体魄。
人生来真的不平等吗?贫富差距为什么越来越大?权力阶级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来的? 在工业文明发展之初,社会道德与制度开始崩裂瓦解,人们陷入纷争与动荡。卢梭对此非常愤慨。 如果人类文明发展的代价是人性不断被压抑,是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并形成阶级固化,是只有丑恶与虚假的人能得到荣耀,是人类的不平等被隐形、遮蔽与扩大,人类社会还会变好吗? 难道人类生来就是如此吗? 结合哲学与人类学的研究,卢梭发现自然状态下的原始人自由愉快,在那个私有制出现之前的社会中,没有不幸与痛苦。
贝克莱用联想来解释人们关于现实世界事物的知识,这种知识本质上是简单观念(心理元素)的结构或复合,由人的联想把它们结合到一起。贝克莱还用这种联想的概念来解释深度知觉。在他的《视觉新论》中,他研究了人们在只有两个维度的视网膜上如何知觉到深处的第三维度的问题。他认为,人们知觉到深处的第三维度是由于经验的结果,即视觉印象与触觉和运动觉联合起来的结果。运动觉则是眼睛在不同距离注视对象时由于适应动作而发生的动作,或者是在走向或离开所看到的对象时由于身体运动而发生的。换句话说,走向物体或伸手拿物体的连续感觉经验与眼肌感觉形成联想,便产生了深度知觉。因此,深度知觉不是一种简单的感觉经验,而是一种必须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观念联合。这是*次用感觉的联合解释纯心理过程。这样贝克莱继续发展了经验主义中
《沉思录》是公元2世纪后期古代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传下来的一部个人哲学思考录,主要思考人生伦理问题,兼及自然哲学;是一本写给自己的思想散文集。马可?奥勒留,不但是一个很有智慧的君主,同时也是一个很有成就的思想家。他是著名的 帝王哲学家 ,在整个西方文明之中,他也算是一个少见的贤君。更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他向往和平,却具有非凡的军事领导才干。这本书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可称为斯多葛派哲学(斯多亚哲学)的一个里程碑。
《沉思录》是公元2世纪后期古代罗马皇帝马可 奥勒留传下来的一部个人哲学思考录,主要思考人生伦理问题,兼及自然哲学;是奥勒留所作的一本写给自己的思想散文集。这本与自己的十二卷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所写,是斯多葛派哲学(斯多亚哲学)的一个里程碑。《沉思录》来自于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身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摆脱了激情和欲望、冷静而达观的生活。马可 奥勒留在书中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正直地思考。而且,不仅要思考善、思考光明磊落的事情,还要付诸行动。
《人生的智慧》为《附录和补遗》的一部分,是叔本华的心血之作。叔本华以简单的语言道破人生智慧,分章阐述了人类主体的美好素质:品格、智力、性情、体魄,以及这些美好素质对于人的幸福的关键作用,指导人们获得快速成长,真正享有幸福。因书中讨论的内容与我们日常生活的种种都极为接近,在世界范围内引发广泛共鸣。
★《理想国》一书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经典著作。柏拉图的主要哲学思想都是通过对话的形式记载下来的,在他的著作中,有很多是以苏格拉底的名字进行的对话,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的对话,以基础理念建构了人类历史上的乌托邦理想国,人类的真善美是这个乌托邦的主题。 ★柏拉图的理想国对于研究西方哲学而言有很强的启发性,但他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是不切实际的,现在我们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一些问题要辨证的看待,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客观的看清事物的本质,合理的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的借鉴。 ★《理想国》全书讨论的大多数问题包括哲学、政治、教育、伦理、道德、文艺、科学等等,是西方政治思想的经典著作之一,堪称哲学的百科全书。
《沉思录》全书分十二卷共487则箴言,是奥勒留在二十多年的征战生涯中,在鞍马劳顿之余,写下的与自己心灵的对话录。毫无疑问,这是一部个人哲学思考录,是写给自己的书。也因此,作者并没有试图做哲学探讨,也没有藏诸名山、传之后世的奢望,甚至都不曾想给别人阅览的机会 作者只是在实践对道德的热忱。在书中,他记录下了被宫廷、被责任和义务所牵绊的自己,以及自身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思考了诸如道德、宗教、人生伦理、自然哲学等问题。《沉思录》不仅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整个西方历*为感人的伟大名著。 斯多葛学派是公元前300年前后,形成于古代希腊的一个哲学学派,因创始人芝诺经常在雅典集会广场的廊苑(希腊文stoa,原意是 门廊 )聚众讲学而得名。斯多葛学派认为世界是理性的,宇宙是美好、秩序和和谐的整体,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