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是尼采的又一本思想著作,作者希望能够对永恒的偶像做一番思想上的探究。《偶像的黄昏》 题名已经表明 首先也是一种康复,一个太阳黑子,是转向一个心理学家的闲荡。也许还是一场新的战争? 而且要探听的是新偶像的底细?这本小书是一个伟大的宣战;这里所说的探听偶像的底细,指的不是时代的偶像,而是永恒的偶像。在此,就像用音叉触动这些偶像一样,我们要用锤子触动它们。决没有比这些偶像更古老、更令人信服、更膨胀的偶像了 也没有比它们更空洞的偶像了 这不妨碍它们是*被人们信奉的东西;也有人说,特别是在*重要的场合。根本就没有什么偶像 而事实上也恰恰如此。该书讨论了苏格拉底的问题、哲学中的理性、违反自然的道德等问题。
《逻辑哲学论》是英国路德维希 维 根斯坦 作的逻辑学 。 《逻辑哲学论》从符号系统的原则和任何语言中词和事物之间 须具有的关系出发,将这种考察的结果应用于传统哲学的各 分,并在每 种情形下都表明,传统的哲学和传统的解决是怎样由于对符号系统原则的无知和对语言的误用而产生出来的。 《逻辑哲学论》中作者阐述了 个计划,试图用它来识别语言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清晰地说出 逻辑上 的语言的条件 来定义哲学的界限。它的目标是完善罗素早年的逻辑原子论哲学系统。
《自杀论》发表于1897年,是社会学史上阐述 自杀理论 的经典之作。其中运用的创新的社会统计方法,结合大量的经验资料,分析自杀的原因和它的规律性的实证社会学研究方法和理论,使这本书成为社会学经验研究的经典著作,在社会学界被奉为里程碑式的经典巨作。本书提出一个新颖视角的自杀研究,批判了传统的个体自杀心理成因,创建了用社会事实的因果关系分析自杀的理论,这对于现今人们了解自杀、预防和重视自杀以及推动相关制度改良起到了积极作用。
本书是笛卡尔关于心灵问题的一部重要著作。他认为,人是由物质和灵魂两种实体构成的,灵魂的特征是能思而无广延,身体则有广延而不能思。同时他又用身心交感论解释心身相互作用何以可能的问题。他的理论及其矛盾构成了近现代心身问题讨论的焦点。
本书是一本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回忆苏格拉底书集,是一本学术纪实文学。作者色诺芬是苏格拉底的弟子,他回忆了苏格拉底一生的言行,着重追述了苏格拉底对政治、宗教和道德等问题的看法。
《斐德若篇》是柏拉图的对话体著作之一。以斐德若和苏格拉底的对话为主要线索,以莱什阿斯和苏格拉底作的三篇关于爱情的文章为讨论中心。阐述了柏拉图对修辞术的看法。文章中涉及对爱情的讨论渗透了柏拉图对爱情的理解。
《人生的智慧》取自叔本华的《附录和补遗》,它实际上是独立成书的。这本书以简洁优雅的文笔,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人生应遵循的原则,阐述了生活的本质并教导人们如何在生活中获得幸福。叔本华认为人类主体的美好素质对于人的幸福起着关键作用,这些美好素质包括高贵的品格、良好的智力、愉快的性情和健康良好的体魄。
《功利主义》全书共有五章。 第一章,穆勒开门见山,首先指出了道德伦理学的现状,指出人类 在解决颇具争议的是非标准问题上一直都没有什么进展 ,并且得出了 检验是非的标准必定是确定对错的手段,而不是一种已经确定了对错的结果 和功利原则即边沁所称的最大幸福原则对形成各种道德学说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功利主义观点对先验派伦理学家来说必不可少的结论。 在第二章里,穆勒不但论述了功利主义的含义,还澄清了这种理论中的一些基本观点和核心概念。他引入了一系列反对功利主义的观点,然后逐一批驳、分析和论证,并且在此过程中对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主要原理做出了经典的回答和界定。 第三章论述了功利原则这种道德标准的终极约束力问题。功利主义道德具有一种强大有力的天然情感基础,即 与我们的同胞保持和睦一致的愿望
《存在的艺术》的部分阐明了占有和存在这两种生存模式的本质,这两种存在模式占主导地位的结果都是为了人类的福祉,人类的全面人性化需要突破由占有为中心到以活动为中心,由自私和以自我为中心到团结和利他主义为中心。本书的第二部分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实施这些步骤也许会对人性化有所帮助。开始讨论生活的艺术实践首先需要思考生活的目标是什么?人类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理想国》一书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经典著作。柏拉图的主要哲学思想都是通过对话的形式记载下来的,在他的著作中,有很多是以苏格拉底的名字进行的对话,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的对话,以基础理念建构了人类历史上的乌托邦理想国,人类的真善美是这个乌托邦的主题。 ★柏拉图的理想国对于研究西方哲学而言有很强的启发性,但他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是不切实际的,现在我们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一些问题要辨证的看待,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客观的看清事物的本质,合理的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的借鉴。 ★《理想国》全书讨论的大多数问题包括哲学、政治、教育、伦理、道德、文艺、科学等等,是西方政治思想的经典著作之一,堪称哲学的百科全书。
《沉思录》是古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的经典著作,也是斯多葛派的代表性作品,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这是一部个人哲学思考录。奥勒留通过与自我心灵对话,思辨个人德行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对今人的思想及生活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译者何怀宏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知名翻译家。他翻译的《沉思录》精准流畅,是为学术界和读者公认的经典译本。
《幸福之路》是 探索现代社会幸福问题的通俗哲学 。它避开了高深和抽象,在书中直接反思 常破坏幸福感的消 理因素,如竞争、疲劳、嫉妒、罪恶感、受害妄想,等等,直接给出获得和提升幸福感的具体生活建议。本书不依任何高深的学说,而是把 些经由作者自身的经验和观察证实过的通情达理的意见归纳起来,制出 张献给读者的方子,希望无数感到苦闷而又不甘忍受的男男女女,能够借此明察自身的困境,进而找到突围之路,凭着适当的努力变得幸福。是每个人在幸福追寻途中的推荐指南。
世界思想宝库钥匙丛书是我社引进、组织翻译的一套大的系列丛书,网罗人类思想为经典的著作,如《孙子兵法》《君主论》《资本论》《梦的解析》等,由研究专家撰写深入浅出的解析读本,涵盖11个学科(人类学、经济学、地理学、历史学、文学、哲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配有录音、视频。汉英双语排版,可作为大学生的通识教材和学术普及读物。本书是其中的一册,是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和外文学领域非常重要的经典原著《全球冷战》的浅析本。本书分为引言、学术渊源、学术思想、学术影响四个部分,并饮食有术语表和人名表。本书介绍了韦斯塔的生平,着重介绍了《全球冷战》主要思想,以及该书在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和外交学领域的学术价值和贡献。奥德阿韦斯塔是一位精通多语言的历史学家,年轻时做过救援人员,亲眼目睹了美国与苏联
从此时此地起,世界历史的一个新纪元已经开始,你可以说自己正处在它的起点。 这是《存在与时间》1927年出版后所获的一个评价。作者马丁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 1976)是20世纪蕞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之一,堪称哲人中的哲人。《存在与时间》是研读海德格尔的起点,也是其代表作,影响巨大而深广。此书的主要任务在于追问并解答两千年西方哲学史上遗忘了的根本问题 存在 问题。 然而,这部经典之作却因部头大、文句过于艰涩,而让哲学爱好者望之生畏,难以终读。于是,便有了这个专为中文读者呈献的改写本。 编著者陈嘉映是我国著名哲学家,也是中文版《存在与时间》的译介者。他在改写过程中,力图尽量减少文字上人为的困难,而尽少伤及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只为达成一个非常简单的初衷 为一本很值得读的书,提供一个读者能贯通阅读
《沉思录》全书分十二卷共487则箴言,是奥勒留在二十多年的征战生涯中,在鞍马劳顿之余,写下的与自己心灵的对话录。毫无疑问,这是一部个人哲学思考录,是写给自己的书。也因此,作者并没有试图做哲学探讨,也没有藏诸名山、传之后世的奢望,甚至都不曾想给别人阅览的机会 作者只是在实践对道德的热忱。在书中,他记录下了被宫廷、被责任和义务所牵绊的自己,以及自身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思考了诸如道德、宗教、人生伦理、自然哲学等问题。《沉思录》不仅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整个西方历*为感人的伟大名著。 斯多葛学派是公元前300年前后,形成于古代希腊的一个哲学学派,因创始人芝诺经常在雅典集会广场的廊苑(希腊文stoa,原意是 门廊 )聚众讲学而得名。斯多葛学派认为世界是理性的,宇宙是美好、秩序和和谐的整体,人是
本书探讨胡塞尔的晚期思想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即先验自我的存在方式,作者基于胡塞尔后期的研究手稿指出:先验自我的存在方式就是 活的当下 。 本书内容上分三个部分。*个部分力图显示全部意向性如何能够被理解为当下拥有与时间化。第二部分探讨 活的当下 本身,阐明 活的当下 就是先验自我的原初存在方式。这部分同时概述 活的当下 如何时间化为*初的时间对象性之种类或方式。第三部分探讨 活的当下 本身如何才能被把握与解释,作者认为 活的当下 的本质在胡塞尔所预先要求的反思之直观性中不是可指明的和可把握的,情况毋宁是,活的当下在其隐匿性中以及基于这种隐匿性是作为 自身联结 而被思的。在第三部分的*后,作者展望现象学的若干基本问题,并对胡塞尔后期思想中形而上学、神学以及宇宙目的论问题的可能性进行阐释。
我社引进的The Macat Library 系列丛书邀请相关研究专家撰写深入浅出的简明读本,让读者在短时间内把握原著的精华、作者生平、对后世的影响力等关键信息,快速拓展知识面。世界思想宝库钥匙丛书是从The Macat Library 系列丛书中挑选并编译的汉英双语读物,由我社组织译者翻译。整套丛书分11个学科,共计100册图书。本书是对心理学著作《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的解析,作者深入解读原著,从原著作者介绍、原著的历史贡献、学术价值、局限性以及各方评价等方面,全面地对原著进行剖析,有助于读者用批判性思维来研读原著,本书也可作为学生研读原著的导读书籍。
《幸福之路》是一部探索现代社会幸福问题的通俗哲学著作。它避开了高深和抽象,在书中直接反思最常破坏幸福感的消极心理因素,如竞争、疲劳、嫉妒、罪恶感、受害妄想,等等,直接给出获得和提升幸福感的具体生活建议。本书不依任何高深的学说,而是把一些经由作者自身的经验和观察证实过的通情达理的意见归纳起来,制出一张献给读者的方子,希望无数感到苦闷而又不甘忍受的男男女女,能够借此明察自身的困境,进而找到突围之路,凭着适当的努力变得幸福。是每个人在幸福追寻途中的推荐指南。
我社引进的The Macat Library系列丛书邀请相关研究专家撰写深入浅出的简明读本,让读者在短时间内把握原著的精华、作者生平、对后世的影响力等关键信息,快速拓展知识面。世界思想宝库钥匙丛书是从The Macat Library系列丛书中挑选并编译的汉英双语读物,由我社组织译者翻译。整套丛书分11个学科,共计100册图书。本书是对哲学著作《会饮篇》的解析,作者从原著作者介绍、原著的学术渊源、学术思想和学术影响等方面全面地对原著进行剖析。本书可以作为导读书籍,有助于读者带着批评性思维来研读原著。
《思考的智慧》考察了人的本质、宇宙的真相和思想的力量,是帕斯卡留在人间的风景。书中关于宇宙、社会、人性、信仰与生命的意义的阐述,敏锐独特,充满哲学思辨的魅力和激情,深深触动每个人的心灵。近400年来,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读者,都从中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