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弗神话》是法国著名作家加缪的一部重要的哲学论集,被人称作是存在主义的封篇之作,它以如诗的语言,提出了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一个个命题,即人生存在的荒谬感。加缪在书中一层一层地剥离人生虚幻的外衣,将其荒谬的本质赤裸裸地揭露出来。然而荒谬不是绝望,因为看穿幸福的同时也就看穿了痛苦。对于西西弗来说,地狱死神都算不了什么,他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人类的激情和斗志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回到几千年前的奥林匹斯山巅,你会见到滚石上山的西西弗正愉快地唱着歌儿,不知忧烦,不问明天。因此,加缪曾在获奖演说中说他不信神,但他仍然崇拜一个圣徒,仍然要跪在一个圣徒面前祈祷,这个圣徒就是加缪笔下的西西弗。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自由主义》认为,把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理论进行探讨时,其初的理论就是以洛克、卢梭和潘恩等人为代表的天赋权利论,或者称之为自然秩序理论。其主要论点是:一个人无法孤立地实现自己的自然权利,他只有同他人签订协议,并为此目的建立政府来保护他在社会里的权利。他在订立契约时为服从共同规则不得不放弃一些权利,而得到的是公民的权利。人民是主权者,政府是人民的代表。政府只能按照社会条件的许可保护人的天赋权利,其他什么都不能做。书中提出的第二种自由主义理论就是边沁的 *快乐原则 。这个原则认为它是一个行为、一个机构或一项社会制度的的和的原则。大的愉快胜于小的愉快,不含痛苦的愉快胜于包含痛苦的愉快。痛苦可看做负数量的愉快。因此,它要求每个人必须作为一人来计算受影响的个人的数目。
本书的力图完成这样一个工作:为人们理解现代性的结束及其对艺术和科学的深远影响提出一种哲学基础。众所周知,“后现代性”的观念处于当代知识分子争论的中心,在知识界存在一个广泛的共识,即传统的观看、认识和表现方式近来都发生了不可逆的变化。但是,对于这种变化究竟意味着什么或西方文化正在走向何方,则几乎没有达成任何共识。本书正是针对这一棘手的问题,尝试提供解决方法。
2001年6月11日,洪汉鼎教授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盖尔德泽策教授的陪同下拜访了年已101岁的伽达默尔教授,地点是在海德堡大学伽达默尔办公室。这次访问具有重要意义。暮年的伽达默尔谈到了他对未来世界及东西方文明的看法。 本书收录这次访谈的记录稿和照片、洪汉鼎与卢茨 盖尔德泽策在此次访谈后不久各自所写的访谈文章;青年学者王宏健博士所写的访谈读后感,以及洪汉鼎的 伽达默尔与我 回忆文章。
《海拉斯与斐洛诺斯对话三篇》是英国经验论代表人物贝克莱的代表作。在本书中,作者进一步发挥了他在《人类知识原理》一书中的基本观点,认为物质不是客观的,物质只是在被人感知的范围内存在,物质只是人的各种感官知觉的一些印象或观念的结合体。书中的海拉斯借指古代希腊哲学中唯物主义的主张者,而斐洛诺斯直译就是 爱努斯 。 努斯 即希腊语中的心灵灵魂,泛指感觉、思想、意志等精神活动。作者在本书中所要维护和阐发的,就是作者以 怒斯 统摄存在的著名哲学主张:存在就是感知与被感知。本书以对话体阐发该原理,整个作品显得活泼流畅,因此比其《人类知识原理》一书更具有可读性,观念的阐发也更加完整和逻辑一贯。
《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恩格斯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回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具体说明了它的理论来源和自然科学基础,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批判继承关系和本质区别,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在哲学领域中引起革命性变革的实质和意义,全面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首次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概括为哲学的基本问题,从而阐明了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科学依据。
“古代信仰是关系希腊城邦政治生活秩序的根本问题。著名的希腊宗教学者布克特教授曾这样说:“自从柏拉图并经由柏拉图,希腊的古代信仰变得与之前有了本质性的不同。”这个说法,其实涉及了三方面的问题:古代信仰原先状况如何?这一转变何以必要?这一转变归向何方?《游叙弗伦》(以下简称《游》)以虔敬为主题,关涉的正是古代信仰转向的这些基本问题……”这是来《人文学术·苏格拉底的敬神:柏拉图 游叙弗伦 疏解》的节选部分。
《解读欧陆哲学》 哲学,就是爱智慧,这种智慧会使我们的人生富有价值。 这本小书的核心即是希望将哲学置于文化生活的核心,进而复苏对哲学*古老的定义――对智慧的热爱。本书从两百年前的康德谈起,对尼采、胡塞尔、海德格尔等哲学大家一一道来,系统阐述了欧陆哲学的历史演变、主要特征及其与分析哲学之间关系的来龙去脉,解答了大家心中的问题:欧陆哲学到底是什么。
暂时没有内容
《海拉斯与斐洛诺斯对话三篇》是英国经验论代表人物贝克莱的代表作。在本书中,作者进一步发挥了他在《人类知识原理》一书中的基本观点,认为物质不是客观的,物质只是在被人感知的范围内存在,物质只是人的各种感官知觉的一些印象或观念的结合体。书中的海拉斯借指古代希腊哲学中唯物主义的主张者,而斐洛诺斯直译就是 爱努斯 。 努斯 即希腊语中的心灵灵魂,泛指感觉、思想、意志等精神活动。作者在本书中所要维护和阐发的,就是作者以 怒斯 统摄存在的著名哲学主张:存在就是感知与被感知。本书以对话体阐发该原理,整个作品显得活泼流畅,因此比其《人类知识原理》一书更具有可读性,观念的阐发也更加完整和逻辑一贯。
《解读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西方著名的、神秘的哲学家。两千多年过去了,围绕其生平学说仍有许多疑团悬而未解。谁要置苏格拉底于死地?谁对苏格拉底的记述较真?谁受苏格拉底的影响较深?本书在博采百家之长的基础上,再现了苏格拉底的生平行迹,考察了历史上的苏格拉底和各家笔下的苏格拉底之间的复杂关系,剖析了苏格拉底对后世哲学的深远影响。
《海拉斯与斐洛诺斯对话三篇:反对怀疑论者与无神论者》是贝克莱的代表作品。在本书中,作者进一步发挥了他在《人类知识原理》一书中的基本观点,认为物质不是客观的,物质只是在被人感知的范围内存在,物质只是人的各种感官知觉的一些印象或观念的饿结合体。书中的海拉斯借指古代希腊哲学中唯物主义的主张者,而斐洛诺斯直译就是“爱努斯”。努斯即希腊语中的心灵灵魂,泛指感觉、思想、意志等精神活动。作者在本书中所要维护和阐发的,就是作者以怒斯统摄存在的著名哲学主张:存在就是感知与被感知。本书以对话体阐发该原理,整个作品显得活泼流畅,因此比其《人类知识原理》一书更具有可读性,观念的阐发也更加完整和逻辑一贯。
本书旨在讲解以中国、印度及日本为主的东方思想,精要介绍了东方思想文化的历史进程与发展规律,视野广阔,贯通古今,通览中国、印度与日本文化的历史,观澜索源。广博的知识层面、严密的理论体系,是广大读者了解东方思想文化的权威性、学术性和普遍性的*读本。
“古代信仰是关系希腊城邦政治生活秩序的根本问题。有名的希腊宗教学者布特教授曾这样说:“自从柏拉图并经由柏拉图,希腊的古代信仰变得与之前有了本质性的不同。”这个说法,其实涉及了三方面的问题:古代信仰原先状况如何?这一转变何以必要?这一转变归向何方?《游叙弗伦》(以下简称《游》)以虔敬为主题,关涉的正是古代信仰转向的这些基本问题……”这是来《人文学术?苏格拉底的敬神:柏拉图 游叙弗伦 疏解》的节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