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1472 1529),明代大儒,与朱子并为宋明八百年儒学两大祭酒,心学的集大成者,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 在王阳明的著作中,影响最大的应属《传习录》,它与《近思录》同为宋明儒学双璧。 1967年,钱穆先生在题为《复兴中华文化人人bi读的几部书》的演讲中,列举国人一定要读的经典,有《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老子》《庄子》《六祖坛经》《近思录》《传习录》。其中,《传习录》作为王阳明的一部语录体著作,是距离当今最近的一部哲学经典。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收入《王文成公全书》的《传习录》(此为通行本,简称全书本《传习录》),共有三卷。其中,上卷收录徐爱、陆澄、薛侃记录的阳明先生问答语130条;中卷收录阳明书信8封、短文2篇;下卷收录陈九川、黄直、黄修易、黄省曾等记录阳明先生问答语143条。然而,阳明《
《大时间:重新发现易经》试图还原真正的“易经”。易经向来被誉为“群经之首”,因其艰涩难懂,解读易经元典者自古以来不乏,但是却出现了两种倾向,要么被复杂化,要么被玄学化。这与中国上古曾发生过两次重大防火墙运动——颛顼“绝天地通”和文王后天卦序的割裂相关。其结果导致普通人无权研究天文地理方面知识的禁区,知识的生产和发布由此被垄断,进而堕入王权本位和伦理本位的系统轮回。 作者认为,易经的起源其实很简单,只不过是一种历史叙事。与其他易经著作不同,本书的六十四卦的顺序,采用伏羲先天卦序,而不取文王后天卦序,意在对中华千年经典做出新的阐释。本书首次对易经做了系统还原,指出易经是中国人的日用挂历,不仅古今通适,而且也与个体生命的人间轨迹密切相关。作为例证,全书收录了北半球近千位世界名人,—
《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的合集,内容丰富玄奥,思想博大精深。《庄子说什么》是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教授韩鹏杰对《庄子》一书的独到解读,带我们走近庄子其人其文。韩鹏杰从“内篇”“外篇”与“杂篇”中挑选出15篇反映庄子思想精华的代表文章,用“原文+注释+评析”的形式,逐字逐句地为读者们精讲其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平实的语言、丰富的例证和精准的评析,向读者们介绍了庄子思想的精华,给予读者哲学高度的人生启示。
本书追索了明清思想转型的要角、清初北方思想家颜元的生命史,寻绎其心理、情感和身体的经验如何滋养并型塑了他的思考,并试图展示那些在今人看来也许是 陈腔滥调 的儒家理想,如何对一个人产生深刻的意义冲击。作者主张,应重视 基层圣贤 在推动中国文化统一性、塑造基层思想流向方面的作用;同时,也应把 被教化者 视作一种教化主体,关注细民怎样改造自己心意中的 乡里的圣人 。 本书运用心理史学、 具身认知 等方法和概念,刻画了思想与生活之间无声的互动过程,妙尽幽微,引人胜地。
孔子门下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以名列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的十大弟子犹为杰出。他们的名字频频出现在《论语》之中。是他们的提问,让孔子的“一贯之道”从各个角度都折射出璀璨的光芒。如果读《论语》而不了解孔门十弟子的面貌,如果忽略了孔子所言的对象,那就无从了解他言语中蕴含的真意。孔门十哲性格不同、资质各异:颜渊聪颖好学、子路豪气率真、子夏谨慎深思、曾参勤勉进取、子游胸怀天下、宰我巧言善辩、子贡通达灵透……他们提供的学习光谱,让我们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这便是学习《论语》有效的方法。台湾地区地区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老师倡导“以孔子为师,与孔子为友”,他从孔门十弟子的独特视角切入,使读者可以更为完整地认识《论语》和孔子。
《鬼谷子》着重于实践的方法,具有完整的领导统御、智谋策略体系,堪称“中国第一奇书”,它以谋略为主,兼通军事,是一部在充分探索人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论述劝谏、建议、协商、谈判和一般交际技巧的书。“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此为《鬼谷子》之精髓所在。
《原本大学微言》内容提要: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有关《大学》的讲记。书名中说的“原本大学”,指的是《大学》的古本《小戴礼记·大学》。作者以渊博的学识,综罗大量的文史典故,对《大学》中的微言大义做了揭示,给人以人生的启悟。
关于《素书》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曾刺杀秦始皇的张良,逃亡到下邳时遇到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故意把鞋子丢到桥下,让张良捡起并替他穿上,认定“孺子可教”后传他一卷书,告之“读书则为王者师”。这位老人即黄石公,这卷书即《素书》。《素书》分原始、正道、求人之志、本德宗道、遵义、安礼六章,共一百三十二句。虽只一千三百六十字,但字字珠玑,句句名言,在精准地认识世道、把握人性的基础上,对人生谋略给出了高屋建瓴的指点。由汉朝黄石公所著、东篱子解译的《素书全鉴(珍藏版)(精)》一书对《素书》全书按原典进行了解译,并结合现实予以进一步的解读。
关于《素书》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曾刺杀秦始皇的张良,逃亡到下邳时遇到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故意把鞋子丢到桥下,让张良捡起并替他穿上,认定“孺子可教”后传他一卷书,告之“读书则为 师”。这位老人即黄石公,这卷书即《素书》。《素书》分原始、正道、求人之志、本德宗道、遵义、安礼六章,共一百三十二句。虽只一千三百六十字,但字字珠玑,句句名言,在精准地认识世道、把握人性的基础上,对人生谋略给出了高屋建瓴的指点。由汉朝黄石公所著、东篱子解译的《素书全鉴(珍藏版)(精)》一书对《素书》全书按原典进行了解译,并结合现实予以进一步的解读。
本书以王弼通行本为底本,大量吸收了前人研究成果,并根据作者个人多年研究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篇首“老子哲学系统的形成和开展”对老子哲学作了全面的介绍,显出作者的学术功力。“注释、今译与引述”构成本书的核
《禅说庄子》系列丛书,把庄子与禅宗一起讲,庄子思想与佛教思想交融在一起,互为映照,十分有趣。《庄子》共三十三篇,本丛书以篇为单位进行讲解。在《刻意》里,庄子对世间一系列刻意的社会价值观念,一一加以批判,觉得这些不是修道人所为。因为刻意就是一种执著,执著于一个目标、一种价值观念,但是真正的圣人、道人,他是不会去刻意追求什么东西的。《缮性》里,强调的是内修,怎样修身养性。
《庄子哲学研究》以《庄子》内七篇为文本基础,通过庄子世界中的人物、概念层次等深入肌理的文本细读,抽丝剥茧般揭示出《庄子》内篇令人惊讶的整体性和完成度:思想与概念展开的高度一致,精巧到近乎无迹的结构安排,看似偶然实则必需的叙述方式。 通常以为庄子之文章漫无际涯,其实未能了解庄子叙述风格背后的不得已。庄子的哲学,有见于哲学的语言困境,有见于人间世的种种危险,以无条件的真知为追求,以各种形态的“尝试言之”彰显出不可言说的静默。
讲透古人消除杂念与改变命运的两大经典! 《菜根谭》是明朝洪应明编著的语录体经典著作。其博采儒、释、道三家之长,位列古代 处世三大奇书 之一。历代名人都将其视如瑰宝,曾国藩从中领悟全身而退的秘诀,国学大师季羡林赞它耐人寻味,稻盛和夫称自己成功全靠它。 《了凡四训》是明代著名思想家袁了凡所作的家训,他在书中现身说法,向后人证明命运可以改变。数百年来,本书被民间誉为 改命奇书 。曾国藩读了《了凡四训》后,甚至改号 涤生 ,并将其列为子侄的 人生智慧书 。 本书由《知行合一王阳明》作者度阴山翻译、注释、解读,结合阳明心学的要点,把艰深的部分拆解成通俗易懂的大白话,页页有金句,句句都好懂!
《大时间:重新发现易经》试图还原真正的“易经”。易经向来被誉为“群经之首”,因其艰涩难懂,解读易经元典者自古以来不乏,但是却出现了两种倾向,要么被复杂化,要么被玄学化。这与中国上古曾发生过两次重大防火墙运动——颛顼“绝天地通”和文王后天卦序的割裂相关。其结果导致普通人无权研究天文地理方面知识的禁区,知识的生产和发布由此被垄断,进而堕入王权本位和伦理本位的系统轮回。 作者认为,易经的起源其实很简单,只不过是一种历史叙事。与其他易经著作不同,本书的六十四卦的顺序,采用伏羲先天卦序,而不取文王后天卦序,意在对中华千年经典做出新的阐释。本书首次对易经做了系统还原,指出易经是中国人的日用挂历,不仅古今通适,而且也与个体生命的人间轨迹密切相关。作为例证,全书收录了北半球近千位世界名人,—
《明清启蒙学术流变》是一部系统 研究明清学术思想的理论专著。《明清启蒙学术流变 》围绕“个性解放的新道德”、“批判君主专制的初 步民主思想”、“科学精神”三大主题把明清学术的 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认为从明代嘉靖至崇祯,具 有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人的重新发现”与“世界的重 新发现”的特征;从南明弘光、永历到清康熙、雍正 ,提出了批判君主专制的民主要求;而从清乾隆到道 光二十年,中心是学术独立和学术研究中的知性精神 的发展。三个阶段时间上前后递继,逻辑上渐次递进 ,构成了这一时期思想发展的主要脉络。全书着眼于 中国开始走出中世纪、迈向近代化的文化进程,确立 主潮,观其流变,不仅是明清思想的资料汇集,更是 对作者提出的“哲学启蒙”说的微观考史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