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1811 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晚清中兴*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曾国藩出生于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太平天国运动时,在家守制的曾国藩奉命组建湘军,善于识人用人,坚毅不屈,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晚年倡导洋务运动,建造兵器厂、轮船厂、翻译馆,筹划学童留洋,是中国现代化的开拓者。 曾国藩恪守理学,严于修身,被人推崇为千古*完人,但因镇压太平天国和处理天津教案饱受非议。 本书由著名作家及曾国藩研究专家唐浩明先生《曾国藩全集》中精选出五六百篇有代表性的嘉言语录,做了翻译和点评,既交代了写作背景及事件
本社《王阳明全集》以浙江图书馆藏明隆庆六年谢廷杰刻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本为底本标点,以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四部备要本、国学基本丛书本、中华图书馆本及台湾、日本出版的王阳明全集本为参校本,原本误漏或与诸本有异者,酌出校勘记。 全集为四十一卷,卷一至三十一下为阳明本人著述;卷三十二至三十八为附录:卷三十二为旧本未刊语录诗文汇辑,系编者在前人搜辑基础上汇集整理而原本未刊的阳明语录和诗、文,计二十八篇,卷三十三至卷三十七为年谱一、二、三和年谱附录一、二,卷三十八、三十九为世德纪、世德纪附录,卷四十为诰命、祭文、传记,收录原本卷首之诰命一篇及本书编者增补的祭文、传记凡十二篇,卷四十一为序说、序跋,收入原本卷首之序说七篇、本书编者增补的有关王阳明著作或全书的序、跋、题辞之类三十八篇。这些祭
本书从数百万字的王阳明著作中,选取365个对生活有用的王阳明经典句子和案例,挑选出了365句对生活有用的心学金句,围绕修心这一主题,一天一句,由浅入深,让我们不断成长,成为一个此心光明,坦荡无畏的人。
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和19世纪的生物进化学说所奠定的新的宇宙与人的观念,构成了今天对宇宙与人的认知基础。而宇宙与人观念的新旧变迁又引动了包括宗教、伦理、美学、社会政治学说等诸领域的思想震荡、观念协商或革命。本书以近代中国的大思想家、国学大师章太炎之思想经历为轴心,来辐射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跨越大西洋、太平洋的英语、日语、中文三个文化圈,涉及英、美、日、中四国,围绕革新中的宇宙与人的观念所牵动的宗教、伦理、社会政治学说、美学诸领域之思潮跌宕和交互影响。这是一部流动的人类精神的史诗。在寰球的同一段时空中,各个国别固有的文化特征不同、当前之社会命题有别、内部的派别分歧深刻,使得整体上步伐相同的观念革新面临理解要点之参差错落、逻辑理路之递演流变。恰恰是在这么一个复调喧哗的格局中,才能
暂无内容简介。。。。。。
“流行的观念认为儒学在本质上是世俗的,或以为儒学仅为一堆严格的道德训诫或枯燥的哲学原则。事实却恰恰相反,儒学在本质上是 精神性的,亦有难以逾越的高度和不可量测的深度,有极微妙精细处乃至无限的宽广性与灵活性,甚或遍在之整全性。”徐梵澄先生是中国现当代 的精神哲学家、翻译家和印度学专家,被誉为“现代玄奘”,“只留下背影的一代大师”。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加入中印文化交流计划,赴印度泰戈尔 大学任教;1951年入南印度室利?阿罗频多学院,任华文部主任。1960年代是徐先生对于中国传统学术菁华的宣扬期,以英文著出《孔学古微》,1966年由室利·阿罗频多学院出版,意在向西方读者介绍孔子及儒家思想的菁华;后收入《徐梵澄文集》卷三,2006年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2015年经李文彬先生译成中文,以单行本出版,并获评当年的“
本书稿已获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该书从礼理会通的角度,将经学研究与哲学研究结合起来,并提炼出 礼乐哲学 这一新的学术概念,从礼乐形上学、价值论、实践观三个方面对朱子礼学的哲学体系做了较为系统的诠释与建构。该书指出,礼、理是朱熹思想的两个基本面向,礼学是其理学下学实践的基础,理学是其礼学的形上依据,二者相融互补,使得朱熹的思想世界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都显得丰满而自洽。与此同时,朱熹的礼乐哲学思想也具有充分的现实价值。
宋明理学亦称 道学 ,是指宋明(包括元及清)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汉儒治经重名物训诂,至宋儒则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因有此称。 本书围绕二十五位理学思想家,叙述了宋明理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揭示出宋明理学的基本人物、学术派别、概念命题和理论特色。作者视理学为一股前后相继又相互激发的思潮,对于理学发展的固有脉络和内在讨论,对于理学发展的关键枢纽点,对于颇具特色的知识点等,着重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