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勇教授评价袁了凡的《了凡四训》: 因为是写给后代,就格外诚恳,拼着一切法子想把自己毕生的经验教训、一切的人生感悟教给孩子,希望他们过上好的生活。 明代思想家袁了凡留给子孙的家训,以毕生学识、经历与感悟为根基,谆谆讲授 我命由我不由天 的道理。行善事、得善果 以入世心劝人向善、谋求磊落的生活,堪为一部历久弥新的生活方式手册。 曾国藩读后,感念书中 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 之言,为自己改号 涤生 ,胡适奉此书为研究中国中古思想史的重要代表作; 民国四大高僧 中的印光、弘一师徒提倡诵读;日本阳明学家安冈正笃认为本书是 人生所能动的伟大学问 ,建议天皇及首相视之为 治国宝典 ;日本 经营之圣 稻盛和夫自称从本书中得到人生顿悟。
纵横家始祖,兵家法宝。 《鬼谷子》是人类文明 轴心时代 产生的一部奇书,其思想内容十分丰富,涵盖了哲学、政治学、军事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情报学等多种学科,是一部可以被广泛解读的著作。《鬼谷子》提出了 捭阖 、 反应 、 内揵 、 飞箝 、 忤合 、 揣摩 等游说和谋略的原则和技巧,对纵横家学说的理论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它提供的智慧与谋略至今仍对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着指导意义。
列子,名御寇,亦作 圄寇 、 圉寇 ,战国郑人。据《汉书 古今人表》,列子在韩景侯、魏武侯之间。钱穆在《先秦诸子系年》中认为,列子生卒年份当为公元前450年至公元前375年,先于庄子,故多为《庄子》所称引。 列子确有其人。《汉书 艺文志》道家类载《列子》八篇,并自注: 名圄寇,先庄子,庄子称之。 但今所传《列子》一书历来争议颇多,大体上被认为并非列子自著,而是后世伪托之作。就具体成书年代而言,大部分学者主张今本《列子》出于魏晋。如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八云: 《列子》书晋时始行,恐即晋人依托。 姚鼐《跋列子》称张湛作假的可能性很大: 《列子》出于张湛,安知非湛有矫入者乎? 俞正燮说《列子》乃 晋人王浮、葛洪以后书 (《癸巳存稿》卷十),何治运亦以《列子》为魏晋伪书(见《书列子后》),李慈铭甚
《围炉夜话》,儒家通俗读物,是明清时期著名文学品评著作,对于当时以及以前的文坛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评价议论。作者虚拟了一个冬日拥着火炉,至交好友畅谈文艺的情境,使本书语言亲切、自然、易读,并由于其独到见解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创始者之一。本人著作不多,由于得到朱熹、张栻等理学家的吹嘘,在后来理学界影响很大。这次整理是以贺瑞麟编辑的《周子全书》为基础,并参校其他各种版本,作了标点。
没有古代,哪有现代;没有祖先,哪有我们。本书从《管子》《货殖列传》《食货志》等中国古代各类历史典籍的财货观切入,具体深入地分析讲述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中金融、企业及管理体制等的演进历程。作者化古为今,视野广阔,对现代读者很具启发意义。
《了凡四训》是明代思想家袁了凡留给子孙的家训,堪为一部历久弥新的国学经典。袁了凡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 行善事则得善果,积福报则改天命 ,他融合了儒家、佛家、道家三家学说,从立命、改过、积善、谦德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揭示命运真相,明辨是非曲直,培养子孙改过向善、行善积德、谨慎恭谦,树立正确的三观,教诲子孙知行合一,明辨是非。
《列子》,道家学派著作,相传为列子所撰。列子,生卒不详,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人,主张虚静无为,独立处世,善于修身养性。《庄子》中有其事迹传说,西汉刘向《列子传》谓 其学本于黄帝老子 ,属道家学派。 《列子》共八卷,《汉书?艺文志》有著录,今本已非原书,约成于晋太康二年后。内容形式多为神话、传说、寓言,如 愚公移山 、 歧路亡羊 等成语便均出自其中。《列子》把 道 融汇于故事之中,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并包含深刻的哲学思想,以《天瑞》、《力命》、《杨朱》三者为*。主旨为万物生于无形,变化不居,人要掌握并利用自然规律。 《列子》有晋人张湛作注。唐天宝年间诏号为《冲虚真经》。北宋景德年间加封 至德 ,号曰《冲虚至德真经》,列为道教重要经典之一。
理学兴起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清时代,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可以说是唐代以来儒学思想的主流,它的影响力已经遍及整个东亚。此外,理学与古代的哲学与佛学也有很大关系。 《理学纲要(精)》是吕思勉先生在上海沪江大学讲《中国哲学史》课程时手编讲义的基础上,又结合了*名理学家的重要学说兼及其对社会风俗之影响写作而成。全书简明扼要地阐述了理学发展的过程,是广大国学爱好者了解理学及其重要流派、观点等的*佳读本。
“先贤诫子书”系列以家庭教育为核心,以古代经典的家训为主体内容,为现今家长了解和学习古人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内容提供参考和借鉴。原文均选古籍经典版本进行精校,收录均为全文,不做任何形式的删减,确保本文内容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另全书采用原文 + 注释 + 翻译的全注全译的形式,为面向普通大众的普及型版本。 本册是先贤诫子书系列的第二部,奉上的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出色的两位帝王——唐太宗李世民和清朝康熙帝玄烨的教子书。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唐太宗和康熙皇帝都是难得一遇的圣君,两人都开创了一个*的时代。而在教育子女方面,他们也都有着自己的真知灼见,《帝范》和《庭训格言》,堪称帝王家训的“双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