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者的初心》 禅者的心应该始终是一颗初心,不受各种习性的羁绊,随时准备好去接受、去怀疑,并对所有的可能性敞开。只有保持这样的心,我们才能如实看待万物的本然面貌,在一闪念中证悟到万物的原初本性。 铃木俊隆禅师用很简单的语言,从日常生活的情境切入,阐明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初心,实现禅心。本书指导人们如何修行,说明何谓禅生活,禅修是以何种态度和了解为前提的,并且鼓励读者活出自己的真实本性。 我们必须抱着初学者的心,放开一切执著,了解万物莫不处于生灭流转之中。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始终保持这颗初心,归复清净的生活方式,一切的得失心以及名利心。 《禅者的初心2》 铃木俊隆禅师演讲辑录《禅者的初心》,使禅师的语汇 初心 一辞变得通俗普及。三十年后,禅师的弟子及畅销书作者爱德华 艾思比 布朗从他的演讲中编辑
本书是近代中国佛教界高僧、与虚云和尚、太虚大师合称“三虚”之一的倓虚大师的口述自传,由其弟子大光法师背着大师私下记录而成。书中记录了倓虚大师从出生到1948年的传奇经历。全书共分二十三章,前五章叙述倓虚出家前的一些基本情况,如家庭背景和个人性格等;第六至九章是倓虚出家学佛情况的回忆;第十至二十章是全书的主体,是对倓虚弘传佛法、创建诸多寺庙经过的详细介绍,既有对中国佛教历史上一些重要典故的独特解释,也有对中日韩及东南亚佛教发展历史的叙述,更有对近现代中国佛教、文化、社会一些重要人物、时间的记忆和评述;最后三张是对倓虚佛教思想的阐释。该书是现代最的高僧自传之一。
对 神学、 神系、 图像、 文化以及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历史的研究,通过对有关资料、图像的搜集,充分利用田野调查的成果,运用考古学、人类学、宗教学、历史学、社会学、图像学等多种研究方法,全面系统考察、研究 的神仙谱系。本项目的研究重点是要从历史存在和学界认知的比较分析中,梳理出中国 的根本,把握 的真精神,肯定 的信仰,揭示了 与中国文化是同源同根同本,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与主体,从而构建一部完整的中国 信仰史,一部完整的中华民族信仰史。 本书是第四卷,包含“明代 神仙谱系”“法教诸派神仙谱系”“道释画与 神仙谱系”等内容。
觉囊派是藏传佛教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宗派,曾经在教义上和艺术上创造出了非常灿烂的传统,在藏传佛教诸多传统中独树一帜。可是,尽管中国学术界对藏传佛教的研究近年来有所进步,但对觉囊派的研究却近乎空白。为了填补这个学术空白,满足近年来宗教界、学术界日益增长的对觉囊派之历史、艺术和教义的兴趣,《他空见与如来藏——觉囊派人物、教法、艺术和历史研究》选编、翻译了国际学术界有关觉囊派研究的的十一篇学术论文,汇集成《觉囊研究:教义、艺术和历史》,将从教义、艺术和历史三个方面全面地反映藏传佛教觉囊派的面貌,同时也对国际学术界对觉囊派所作研究进行全面的介绍和总结。为了增加这部著作的可读性,吸引更多的读者,《他空见与如来藏——觉囊派人物、教法、艺术和历史研究》还将插入大量的古代觉囊寺壁画和觉囊派艺
本书是铃木大拙禅学经典系列的入门读物,也是大众了解禅学的基础之书。铃木大拙以其对东西方哲学的修养为背景,将禅学融合于西方哲学领域,从禅的内部来解说禅,避免了生硬搬用西方哲学观点对禅进行臆测,同时又与旧禅师所运用的个体直觉方式不同,吸收了现代的思想方法,使禅的思想性可以在比较广泛的基础上得到交流,也为人们提升精神品质开启了一扇窗户。
《佛学经典100句------华严经》是星云大师主持的《中国佛学名著精选白话版-----》系列作品。佛学经典100句系列,轻松阅读经典,领会佛经智慧 「佛学经典100」针对普及性高、重要性强的佛经,精选经典名句100则,就该经句的语译及智能,提供一篇完整而实用的介绍。文字活泼,破除佛经给人艰深难懂的印象,轻松领会佛经智慧,并融入生活中。 华严经在佛经里是经中之王,也是王中之王。妙法莲华经也是经中之王,可是不能称为王中之王;这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却是王中之王,是佛所说大乘经典之中。在佛教里,如果能明暸华严经,就是得到佛的全身。若是明白楞严经,就是明白佛的顶。若是明白法华经,就是明白佛的身。
本书以明贤2013年春应广东陈显华居士邀请所说《佛教世界观》讲义为蓝本,因应当代哲学语言中的“世界观”概念,顺应当代人的普通知识,演绎大乘了义佛教正见,就梁漱溟先生“中国文化问题,乃在个人之永不被发现”的问题,作“一人一个世界”之发挥,突破“唯物壁垒”,唤醒生命主体认知,弥补儒术之不足。
《永明延寿大师文集》为中国禅宗五代十国时期文集,由三河市东方印刷有限公司印刷,2014年1月版,2014年1月次印刷。主要内容包括:御制重刊《宗镜录》序/雍正、御制重刊《宗镜录》后序/雍正、上谕/雍正、《宗镜录》序/杨杰、《宗镜录》序/钱假、《宗镜录》卷一并序、标宗章等。
此书为“近代四大高僧讲演录”丛书之一种,共收入弘一法师讲演共28篇,网罗了弘一法师几乎全部正式讲演,基本上将佛法的精髓和如何修持佛法、修持佛法的细节都讲清楚了,是弘一法师佛法精神的浓缩。弘一法师的讲演是有感于“世道人心的堕落”,他的讲演录的精神可归为“悲”与“智”,即要有大慈悲心和大智慧心。本书大体按照内容的性质进行编排,除了弘一法师的讲演,附录又酌情增加了一些相关内容,对于了解佛法,了解弘一法师在佛法上的造诣都有所助益。
《存在与时间》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代表著作,1926年写就,翌年出版。它也是本世纪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不仅影响了此后多种重要哲学流派和重要哲学家,而且在文学批评、社会学、神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学等多种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存在与时间》一书批判了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把哲学当成知识,把存在当作存在者来研究的传统。同时抛弃了近代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哲学研究中以认识为起点的方法。海德格尔哲学是从人的存在此在入手,在对“存在”的追问中达到存在的意义的澄明。他在对人的存在状况的分析中为现代人的根本情绪提供了一种把非理性的东西理性化了的形而上学的解释。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所奠基的存在哲学无论在研究宗旨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意味着西方哲学的一次重大转变。
佛教自东汉初传入中国,对古代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及社会风俗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是它毕竟是一种外来文化,义理深奥,名相繁复,宗派林立,语辞艰涩,没有工具书的导引,难窥入山之径。 本辞典收入佛教典籍中的常用语20000条,注解简明扼要,不作冗长引证,所引材料都注明出处。书后附四角号码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