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说什么 有声书频道:https://e.dangdang.com/touch/products/1960446298.html?channelId=30010 《金刚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它全称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经名中的 蜜 ,一作 密 ),一卷,由姚秦鸠摩罗什于弘始六年(四〇四)译出。问世之后,即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纂要、注解、夹颂、宣演、义记、采微、集解、科释、宗通、决疑、大意、直说等各种注疏达一百多种。经中主要论述了 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 ,一切现象(物理的和心理的) 性空幻有 的理论。 本书为南怀瑾先生有关《金刚经》的讲记。依据梁代昭明太子的分法,将《金刚经》分为三十二品(相当于章),然后逐品做了讲解。每一品均以一首偈颂做总结,以阐发自己的研究心得。《金刚经》中的疑难之处,于中剖析得淋漓尽致。
《大圆满前行》是数百年来了解佛法的经典之作,由两百多年前藏地高僧华智仁波切所著,作者被公认为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它汇集了佛陀毕生传法的理论要点和修行次第,其窍诀式的教言,完全基于经验,简单而直接,非常适合一个人由浅入深地修学佛法。对佛教徒而言,它几乎包含了所有根本的修行秘诀;对非佛教徒来说,本书也可灭除你的烦恼、痛苦和压力。
楞严大义今释 有声书频道:https://e.dangdang.com/touch/products/1960446297.html?channelId=30010 《楞严经》是我国禅宗、净土宗依奉的一部重要经典。自唐以来,仅是它的注疏就有一百多种,至于寺院内外的诵持讲习则更为普遍,有名的 楞严法会 就是据此建立的。《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十卷,由唐代般剌密帝译出。经中主要论述了 根尘同源,缚脱无二 的理论,以及 二十五圆通法门 。明末高僧智旭评价说: 此宗教司南,性相总要,一代法门之精髓,成佛作祖之正印也。 《阅藏知津》卷十一)本书为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撰著的《楞严经》全本的大义今释,内容包括:原文、注释、今译和串讲(用括号的方式标出)。译文力求信雅达,推陈出新,化古为今,是一部质量较高的《楞严经》白话读本。
蒋勋以柔软心书写对生命的眷恋与领悟。京都永观堂、清迈无梦寺、加拿大奈恩瀑布 蒋勋带着《金刚经》,读经、抄经,旅行十方,在心的寺院里一殿一殿地拜去,在洪荒自然里看见生命的不同修行,在文学艺术里照见生命的不同可能,与一切有情众生,领会人生中的舍得与难舍
《薄伽梵歌》是印度文化的核心和精神内核,是印度瑜伽三大经典之一。本书分成18章讨论宇宙和人生的各种基本问题:如宇宙论、创造论、存在论、知识论、实践论、瑜伽论、解脱论等问题,是广大瑜伽行者和爱好者之*上乘的瑜伽经典。《薄伽梵歌》已经有多个汉译本,但这个译本更倾向于大众化和通俗化,同时有着西方学者对经文的准确而精彩的注释,由此与已出版的各种其他版本区别开来,对于当今进行着精神修养和瑜伽实践众多瑜伽爱好者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本书以专题研究的方式,系统阐述禅宗与道家的宗旨、源流、修持和影响。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 禅宗与佛学 ,对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大小乘佛教的基本教义,禅宗的传承,奠定后世禅宗思想基础的六祖慧能的事迹等,做了精湛的论述。下编为 道家与道教 ,对隐士和方士的由来,养神、服气、饵药、祀祷的派分,老庄之学,齐燕之风,阴阳五行,神仙丹道,道教的形成与演化,以及道家与道教对古代天文、历算、地理(堪舆)、物理、化学、医药等自然科学的贡献等,做了深有见地的剖析。
此书为越南著名禅师一行的代表作,介绍了正念禅修的基本概念、方法,所谓正念,是一种提高专注力,保持思维集中的一种方法,源于印度传统的瑜伽,后被佛教吸收,得到发扬光大,现在作为一种心理锻炼课程在西方非常流行 行走时,修行者应当觉知到他正在行走,坐下时,修行者应当觉知到他正在坐下,躺下时,修行者应当觉知到他正在躺下......无论身体是何种姿势,修行者都应当对此有所觉知。如此修习,修行者才能观照内身,直入正念,安住其中......
暂无内容简介。。。。。。
禅是如何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 饮茶、打坐、插花、冥想、射箭 生活中的任何技艺到达一定境界,都可以接近道,进入禅的境界。 德国哲学教授奥根 赫立格尔,为了追求在哲学中无法得到的生命意义,远渡重洋去日本学禅。 屡屡碰壁后,他跟随弓道大师阿波研造,通过箭术悟出了禅的真意: 禅是平常心,饿了就吃,困了就睡。 不带贪求,不带憎恶。 任何技术,都有待于心灵的寂美。 让箭矢发自无念之中,达到忘我的境界。
本书由蒋维乔两部相互关联的著作构成。一为《佛学纲要》,以中华书局1934年版为底本。此书是*部白话文佛学入门著作。作者秉持浅显易懂的原则,从佛学的定义、佛学和学佛的区分讲起,介绍了佛教的历史、教义、经典、传播以及修行方式。篇幅短小,但结构完整,内容丰富。二为《佛教概论》,以中华书局1930年版为底本。全书分为三编:*编为绪论,介绍佛教成立的背景、经典、分派情况等。第二编为本论,分教理论和解脱论,即从理论、实践两个方面完整阐述佛教的义理体系和修学法门。第三编为各论,即全面论述中国佛教十大宗派的理论特点和修行方法。此次出版,仅订正个别文字讹误,并按照现行标准对标点的用法予以规范。
宇宙何以生成天地万物?人的心灵究竟具有多大的功能?修炼养生能否延年益寿?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对这些问题进行着孜孜不倦的探求。古代中国、印度、埃及出现的神秘学莫不是以此为主题展开。本书是一部从文化和医学的角度,论述道家、密宗和东方神秘学的著作。全书分为三部分。*部分,主要论述密宗的历史、理论和修持,尤其是身密、口密、意密 三密 的修法;第二部分,主要讲解易学与中医医理,尤其是气脉问题;第三部分,收录有关的专论和序跋。
戒 (戒律)、 定 (禅定)、 慧 (智慧),是佛教全部学说的三大组成部分。戒,是用来防非止恶的;定,是用来息虑静缘的;慧,是用来断除烦恼的。它们之间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佛教人士修学的基本内容。本书收录了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所作的一组佛学讲演录。其中,前三篇是有关修习。 戒 定 慧 三学论述的摘要(首篇《修止观与参话头》为南怀瑾的老师袁焕仙先生所作),后六篇是作者对《观无量寿佛经》(净土宗的根本经典之一)以及禅观、般若正观、观音法门、净土法门等所作的通俗的讲解。
这是一部聚焦瑜伽冥想的系统性专著,收入 瑜伽文库 正念 系列。作者威斯奴帝瓦南达,是印度现当代传奇瑜伽士,瑜伽吠檀多森林学院**哈达瑜伽教授,国际悉瓦南达瑜伽吠檀多中心创始人。此作深入剖析了冥想的概念、功能、机制,以及冥想修习的条件、方法、目标、障碍、体验;系统梳理了以智慧瑜伽、哈达瑜伽、虔信瑜伽、佳帕瑜伽为代表的主流瑜伽类型中的冥想的理论与实践。此外,此作还以相当的篇幅探讨现代科学与古老瑜伽思想之间的内在关联,并引入量子物理学、电子学等学科的研究发现,以现代科学解释、印证古老的瑜伽理论,尤其是瑜伽冥想理论。
《瑜伽经》为印度古代瑜伽派哲学的*早经典。现存《瑜伽经》由于其中包含着后来加入的成分,约在公元300至500年间定型。全书分为四章,由194个简短的经句组成。*章主要论述了 心作用 和三昧的分类等问题,认为 瑜伽是对心作用的抑制 。第二章说明了造成痛苦的原因和进入三昧的基本方法,具体论述了 八支行法 的前五支(禁制、劝制、坐法、调息、制感)。第三章论述了 八支行法 中的后三支(执持、静虑、等执)及神通力等问题。第四章据许多学者考证不是钵颠阇利所作,其主要内容是对神通力的五种来源(生得、药草、咒文、苦行、三昧)和解脱状态等的论述。 《瑜伽经》出现后,印度自远古流传下来的瑜伽修持方法得到归纳和总结。印度后世有不少对它的注与复注,其中*重要的是毗耶娑的注释。本书即根据毗耶娑注释本译出。
本书对佛教的创立及创始人做了历史的而不是神话般的阐述,对佛法的基本内容、佛教典籍的形成、僧团和戒律予以精辟阐释。同时,对佛教在印度的兴衰、在中国的传播,尤其是佛教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及其对社会文化发展所起的作用,都发表了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却非高不可攀。本书中,赵朴初先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生动活泼的问答形式,对佛、佛教与佛法的内涵,佛教的传播、发展与演变的过程,以及有关佛教各个方面的知识,都作了详细的解答
《坛经》是禅宗的奠基之作,对唐代以来中国佛教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今天的人读《坛经》,有的感到深,有的感到浅,有的感受平平,有的备受鼓舞。本书作者试图以讲座的形式,打破现代读者与佛教文化的隔阂,祛除因缺乏实际修持而导致的对《坛经》的片面认识,帮助读者从整个佛教史、禅宗史的背景中深入领悟《坛经》的无穷法味,*终得到佛法的真实受用。本书语言平实,通俗易懂,对真正有心于佛教、有心于禅宗的读者来说,实为难得的入门之作。
1990年,国外莲花光翻译小组的翻译家们已将其译为英文、法文等,迄今仍为西欧国家诸多学者信士广泛研学及实修;在大陆,虽有郭元梓居士所翻译的汉文版本,但词古难解,并与藏文原义有出入。鉴于此。吾今为报答上师恩德、饶益后学而发心遵照藏文本义,以通俗易懂之词句将其译为汉文,并为了便于理解而增添了原文无有的科判、注释,为了有助于观修.中间插入了法像、图案,因《宁提前行仪轨》稍广,故于前附加简明扼要概括其仪轨全部内容之《开显解脱道》,此为全知麦彭仁波切所著,修五加行者亦可念诵此仪轨,并将其作为日常课诵尤为重要。为了使您对本文作者华智仁波切生起诚信而著其略传,现已圆满完稿。
《中国禅宗史》(英汉对照)的英文取自顾毓琇先生用英文所著《禅史》(1979年在美国出版)的*部分。中文由陈人哲、谈谷铮等人翻译而成。《禅史》的中国部分主要取材于顾先生所著《禅宗师承记》的精华内容,但《禅宗师承记》内容甚为详尽,且用古汉语写成,现今读者不易看懂。《中国禅宗史》将《禅史》的中国部分以英汉对照方式呈现,内容简明扼要,叙述清楚易懂,更适合一般读者阅读。另外,书末还附有顾先生多年来从各地精心收集到的禅宗传承世系表等有关资料,很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