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西子湖畔与藏传佛教艺术相遇,联袂呈现11-14世纪的经典造像。印度、克什米尔等地佛教艺术历经发展,造就了登峰造极的艺术经典,但在11-12世纪盛极而衰,逐渐凋零。与此同时,西藏地区佛教艺术在吸收印度、尼泊尔和唐以来汉地造像风格的基础上,形成了自身的艺术特色,并且具有鲜明的地域差异。元代汉藏文化交流密切,在汉地孕育出宫廷藏传佛教流派。本次展览精选印度、尼泊尔、西藏等地的佛教造像,以时间为线索,串联起佛教艺术的星点瑰丽。
《永嘉证道歌浅解》稿15万余字,参考历代诸家著述,在写作中以可读性、感悟性和指导性为基本行文基线;以解析为结构展开,配佛教名相解释,佛教典故、故事作为例证,以便读者能进入禅师的智慧境界,体悟其精神实质。书中对于禅师悟境的解析,是《永嘉证道歌浅解》的首要和重点,其精神基调贯彻如一,即禅的悟性的智慧。
《六祖坛经笺注》是为佛教、特别是禅宗极为重要的经典《坛经》进行注释解说的著作,也是《坛经》“笺注”著作中的集大成者,全书搜集资料丰富,注释严谨,以“字字考其来历,句句求其证据”的标准,详细解释阐述《坛经》本义,使《坛经》奥义清晰可读。
本书内容主要围绕两方面展开,一方面揭示了苯教和佛教既相互对立、又彼此吸纳的对立统一关系,另一方面评介了藏传佛教各宗派的思想。 在揭示苯教和佛教关系方面,对苯教的产生、发展历史进行考察,从而引出了藏族传统认识史的逻辑起点和发展轨迹,认为藏族传统的发展史经历了万物有灵、原始的宇宙发生论、天神观念、本无空寂这样四个不同的阶段,到本无空寂阶段时,藏族的世界观就以哲学理论的形态出现了。本书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佛教传入藏地的经济基础和文化背景,尤其是论述了佛教传入藏区的思想条件。在评介藏传佛教各宗派思想方面,把藏传佛教各宗派放到藏族社会历史状况、政治经济形势和思想文化背景中去考察,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丰富的藏文史料为基础,对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觉朗派、格鲁派等藏传佛教五大宗派的教义思想、
这是一本阐述全新高效思维习惯的作品。《思维习惯革命:引爆学习效能的提问艺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一名小学教师的视角讲述了在学校推行新的思维习惯的故事。通过生活的情景为我们展示了学习者思维模式的卓越效果。第二部分详述了学习者思维模式的12种实用工具,无论是成人和孩子,都可以使用这些工具改善自己的思维方式,实现高效工作、学习和生活。
《鸟衔花落碧岩前: 十五则讲记》收入冯学成在云门佛学院讲授《碧岩录》的系列讲座,以流畅明白语言阐述禅门的秘要,全书共分为二十三讲。《鸟衔花落碧岩前: 十五则讲记》对于今人研究《碧延录》百则公案有很好指引,更能深悟禅宗与人生的智慧。
《赵州禅师语录(壁观)》内容简介:《赵州禅师语录(壁观)》是作者精心为广大读者朋友们编写而成的此书。这本书是作者对禅师弘扬佛法的语录所做的诠释,涉及禅宗义理、佛家历史和相关掌故,文章谨严,有助于读者了解禅宗思想文化。内容包括:赵州禅师语录·壁观卷上、赵州禅师语录·壁观卷中、赵州禅师语录·壁观卷下等内容。
白玉蟾,字如晦、紫清,号海琼子、武夷散人。???南宋人,金丹派南宗的实际建立者。有《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等行世。《白玉蟾全集(道教南宗白玉蟾真人修炼典籍上下)》以哈佛燕京大学图书?馆省吾庵藏版《白玉蟾集》为底本,以日本元禄十年(1697)洛阳书林据万历二十二年刻本刊《新刻琼琯?白先生集》、清《重刊道藏辑要》之《琼琯白真人集》、清同治刊本《白真人集》三本为校本。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白玉蟾全集(道教南宗白玉蟾真人修炼典籍上?下)》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
《中国佛教与古代科技的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我们没有发现佛教与科技之间存在有激烈冲突、水火不容的情况,也没有发现佛教扼杀科技创新、迫害科技人士、阻碍科技进步的事实;相反,我们看到的是,中国佛教通过多种途径对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和促进的作用,并且在数学、天文学、医药学、养生学、生物学、地理学、建筑工程学、古代技术以及博物学等各个领域中都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