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著的这本《中原北方早期弥勒造像艺术研究》结合美术学、考古学、历史学学科的相关材料,综合利用美术史图像学、考古类型学以及文献学等研究方法重点考察中原北方早期弥勒造像,通过对弥勒造像在时间上的排序和空间上的比较,考察其图像特征与造像风格的发展演变。
中国的相地术源远流长,如《诗经·大雅·公刘》中就详细记载了周人先祖公刘迁豳时相地的过程。汉唐时期,相地术有了很大的发展,最终形成了古代地理学的总结性著作《管氏地理指蒙》。 《管氏地理指蒙》虽然文字并无晦涩难懂之处,但由于其中的许多术语,尤其是关于地形地貌的描述,在无图例说明的前提下,非常难以理解,给后人的解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历朝历代鲜有注本。即使到今天,虽然受到很大关注,但深入研究者寥寥。本书整理的目的,是希望能给有兴趣研读此书的读者提供一个较为理想的校点本。
《医道传承丛书·五行大义:医道溯源》五卷,由隋代萧吉所撰写。书中内容,都关乎阴阳五行之事。卷一主要对五行、干支进行释名,并说明五行的形质与功用,同时对『数』进行广论,包括《易》之大衍之数、五行及生成数、支干数、纳音数和九宫数。卷二论述五行相生、生死所及四时休王和五行配支干、五行相杂、五行之德、五行之合、五行之扶抑、五行之相克、相刑、相害和冲破。卷三讲五行配五色、五音、五味、五藏六府及五常与五事。卷四讲五行与律吕、七政、八卦八风、情陛及治政。第五卷讲诸神、五帝、诸官、诸人及禽虫配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