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一书于古代原为卜筮之用,儒家则据此书发挥中庸思想,这样,便将有迷信成分的阴阳家筮法,予以更张,变成依《周易》象数来发挥儒家的哲学。这样一来,《周易》便脱离了阴阳家的占筮,提高成为由筮辞发展哲理,并由哲理来推断事理。 《春秋左传》中有春秋时代的占筮十三则,由这些占例,即可知其占验实与儒家易筮之法相同,与阴阳家的筮法关系甚少。 鉴于这种情形,王亭之便跟冯公夏先生商议,其实我们可以写一本依据儒家象数易理来解释筮辞的书,冯氏十分赞同,所以便写成了《周易简易占卜》一文。冯氏逝世后,遗稿由王亭之编辑整理,并补入《杂卦传》对各卦性情的定说,以及对《春秋左传》筮事十三则的解释,如是即令读者可知春秋时代的卜筮,实非迷信,只是依卦象来解释事理,这样便建立了本书的脉络,占筮即与哲理结合
麻衣道者,姓李,名和。生于北宋年代,河南南阳内乡人。为陈抟之师,是宋代一位高僧,仙风道骨式传奇人物,既精通相术,又擅长易学、术数,并将其融为一炉。 《搜神圣览》说:“麻衣道者,常以麻辫为衣,蓬面积垢秽,然颜若童稚,双瞳凝碧。”陈抟与麻衣道者同在崇龛(今四川省安岳县境内)修道,后来又同在华山论道,两人思想相通,情感笃深,陈抟对麻衣道者十分尊崇,称赞他“道德高杰,学通天人,至于后人,尤有神仙之鉴。” 其著作有《麻衣神相》、《火林珠》和一部由其弟子陈抟以注释形式流传下来的易学论著《麻衣正易心法》一卷,其中以《麻衣神相》最为经典。 《麻衣神相》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对人体相貌进行系统叙论的相术著作。
《游牧社会史与蒙古史研究》是一本译文集,收入汉译国外蒙古学者撰写的有关游牧社会史和蒙古史论文14篇 。这批论文短则几千字,长则数万字,分别由苏联、蒙古、波兰著名蒙古学者撰写。论文作者集中论述了游牧社会史领域若干重要问题,如:有关游牧社会的发展规律问题,有关游牧社会的经济史问题;从各个侧面论述了蒙古史领域的若干有关问题,如:有关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过程问题,有关蒙古人在征服诸国期间与西藏的关系问题,有关土尔扈特人东归经过问题,有关蒙古史的亚美尼亚文史料记载和俄文档案材料问题,有关中世纪后期蒙古史籍的结构特点以及某些史籍的版本流传问题,有关蒙古国学者对蒙古中世纪史和近现代史的研究情况及其观点问题,等等。其中,苏联著名蒙古学家鲍?雅?符拉基米尔佐夫的重要论文《“五部喀尔喀”(Tabun otog Xa?χa
本书作为“蒙古国文学经典译丛”之一,计划从蒙古国著名诗人达·乌日央海近期新出版的十卷本作品选《树木》《永恒之因》《面对微笑一般陈旧的人生》《醒》《一生死过多回》《我的生活,是鸟儿》《秋天饮马》等书中选出100首左右诗作进行翻译。达·乌日央海毕业于莫斯科高尔基文学院,蒙古国作家协会奖诗人、曾多次夺冠蒙古国“水晶杯”诗歌大赛。2017年获得亚洲文学奖。著有《致人们》、《冬天的鸟》等诗集、《相逢,诀别》等长篇小说,共有千余部作品。译者将以更贴近原作的诗歌语言将达·乌日央海的经典诗作呈现给广大的汉语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