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图说犍陀罗文明
    •   ( 3660 条评论 )
    • 孙英刚何平 著 /2019-05-27/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全书共四章,400余幅图,聚焦在希腊化时代和犍陀罗文明中的希腊元素、贵霜帝国的王朝艺术、佛本生故事和佛传故事在犍陀罗的再造、佛像与菩萨像的兴起等四个方面,着重揭示作为几大文明汇聚地的犍陀罗是如何成为佛教的飞翔圣地,而佛教又是如何经过犍陀罗的再造逐渐东传的历史进程,是广大读者了解贵霜艺术、犍陀罗历史、佛教艺术较好的读本。

    • ¥49 ¥98 折扣:5折
    • 通古斯人的心智丛(全三册)
    •   ( 5 条评论 )
    • (俄)史禄国 /2025-04-22/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史禄国的《通古斯人的心智丛》是人类学尤其是萨满文化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式著作,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创新意义,是通古斯人及其萨满文化研究的重要参考书。他挑战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 萨满教精神病理说 ,基于通古斯文化的全面系统考察,提出人类学的族团化(ethnos)理论,并落实到中国东北和西伯利亚的通古斯人中长达六年的民族志实践中。基于考察所获的体质测量资料、考古资料、语言资料和民族志资料,史禄国指出所谓的 北极歇斯底里 与疾病毫无关联,而是由 掌控神灵 入迷 等文化要素构成的习俗;史禄国假设,通古斯人中萨满教的起源与公元10世纪前后佛教因素在东北亚地区的传播刺激密切相关,最初在契丹人和女真人中形成,进而逐步传播到更遥远东北方向的其他通古斯族团中;他借助 心智丛 概念,通过实地考察萨满的仪式实践,综

    • ¥149 ¥298 折扣:5折
    • 人文宗教引论:中国信仰传统与日常生活
    •   ( 413 条评论 )
    • 李四龙 /2022-04-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本书以 人文宗教 概括中国的宗教观,诠释儒释道三教与民间宗教信仰的共同基盘。人文立本,感应为体,是人文宗教的基本特征,有别于西方宗教学对 宗教 的界定。人文宗教并不排斥对神的信仰和崇拜,但首先重视个人修身与社会责任。文与神的关系,即礼教与宗教的并存,远比人神关系重要。本书是作者在北京大学十余年讲授 中国宗教史 的心得体会,立足中国人的信仰传统与日常生活,以世界史的眼光,将 人文宗教 视为一种世界宗教的基本类型。

    • ¥69 ¥138 折扣:5折
    • 神话学文库·原型与跨文化阐释(精装版)
    •   ( 8 条评论 )
    • /2023-10-01/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对原型概念的来源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含义进行考察,梳理与原型相关的哲学和人文科学现象,重点对以荣格为代表的原型理论进行系统辨析和批判。下篇主要对原型概念和原型理论重新阐述,深入阐述作者的原型观,首次提出原型现象的哲学和神学维度、生理维度、心理维度和文化维度的观点。

    • ¥44 ¥88 折扣:5折
    • 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区域民间信仰研究
    •   ( 119 条评论 )
    • 胡梦飞 /2019-08-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本书以历史文献研究为基础,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对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区域民间信仰的构成及分布、特点及成因、功能及影响等问题进行跨学科、多角度、综合而细致的研究,力求在勾勒和梳理民间信仰基本状况的同时,归纳和总结民间信仰的地域特色,探讨民间信仰在促进区域社会整合和变迁中的作用,分析运河区域内部社会的发展脉络,以此揭示运河区域环境、信仰、人群三者之间的关系。

    • ¥49 ¥98 折扣:5折
    • 人神之间:湘黔桂界邻地区飞山公信仰研究
    •   ( 70 条评论 )
    • 罗兆均 /2019-08-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论文以区域研究为视角,以清水江下游及渠水界邻区域飞山公杨再思信仰为主线,通过对飞山公杨再思信仰于不同空间场域中、不同人群历史记忆下多样性实践的历史人类学考察,深入阐释该地域社会民众的生活实践与区域社会结构、地域支配关系关联与过程演变。 论文从共时性与历时性的视角,基于深入的田野调查并结合地方志书、碑刻、族谱等文献,结合 王化 过程下该区域社会大量移民的进入并构成族群多样性及文化多元性的历史背景,综合考察飞山公杨再思信仰的形成与演变及呈现出与地域结构、族群关系密切的关联性。在某种意义上,中央王朝边疆开拓与地方治理的需要,以及杨氏 巨族 与中央王朝的不断互动,促成了飞山公杨再思由杨氏祖先向神明的演变;而地方官员不断借助该区域战乱等灾难性事件,创生飞山公灵应故事以配合中央王朝的敕封,以

    • ¥64 ¥128 折扣:5折
    • 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十三辑)
    •   ( 30 条评论 )
    • 何星亮 郭宏珍 /2020-02-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本书所收录论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重点学科宗教与文化研究成果,共收录22篇文章。本辑分为基础理论、历史探微、民族文化以及专题研究四个栏目,围绕文化人类学、民族史、民族文化等方面进行探讨。本书相关论述涉及学术前沿,史料考述翔实,田野调查扎实,资料丰富,观点鲜明,具有一定学术参考价值。

    • ¥44.5 ¥89 折扣:5折
    • 壮族民间信仰的传说学管窥
    •   ( 93 条评论 )
    • 陈金文 著 /2016-07-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壮族民间有多种多样的信仰。譬如始祖神崇拜、蛙崇拜、铜鼓崇拜、莫一大王崇拜、娅汪信仰、龙母信仰、马援信仰与李将公信仰等。围绕着这些民间信仰,在壮族民众中流传着许多相关的传说。 有某种民间信仰,往往就有与该信仰相应的许多传说在民间流传。信仰催生民间传说,传说强化民间信仰,二者互为因果。民间传说与民间信仰关系密切,它们是一对孪生兄弟。通过研究民间传说有可能了解和把握各种民间信仰的内涵或本质。 本书对与民间信仰相关的壮族民间传说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对前述民间信仰作深入透视、分析,力求把握其本质与内涵。

    • ¥30.8 ¥56 折扣:5.5折
    • 中国古典美学的生态智慧研究【正版图书】
    •   ( 0 条评论 )
    • 卢政, 等 /2016-06-01/ 人民出版社
    • 本成果以多年来的理论探索和史料研究为基础,遵循传统学术研究文史哲统合的思路,点、线、面结合,即以个案研究(古代美学家和经典美学文本的生态观)为点,以古典美学生态智慧的变化发展为线,以儒、道、释等各派美学的生态智慧为面,以“天人合一”、“位育中和”的文化传

    • ¥94 ¥189 折扣:5折
    • 学不可以已【正版图书】
    •   ( 0 条评论 )
    • 沈云波 /2016-12-01/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全书分成导论和本论两个部分,在导论部分,首先回顾了《荀子》的研究历史;其次以《论语》为参照,初步揭示出“学、政、道”三位一体是《荀子》思想世界的基本结构,最后以《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文本为参照,进一步说明了“学”是儒家审视世界的独特的姿态和立场,“政”是政治的共同生活,“道”是于政治的更为广阔的共同的生活空间。与之相应,本论便分成“学”、“政”、“道”三个部分共六章。章以《劝学》为中心,阐明《荀子》对学之为学的基本结构的理解;第二章以《非十二子》和《儒效》为中心,通过学(德)与政的微妙关联的阐明,呈现儒家自觉坚守的位置和立场;第三章以《王制》为中心,阐述《荀子》憧憬的王者之政的美好图景;第四章以《礼论》为中心,阐述政治秩序(礼义之道)是如何产生的,以及礼义之

    • ¥57.57 ¥116.14 折扣:5折
    • 当代宗教多元论【正版图书】
    •   ( 0 条评论 )
    • 王志成 著 /2013-11-01/ 宗教文化出版社
    • 《当代宗教多元论》是对宗教多元论思潮进行研究的最系统专著之一。在界定“宗教、多元宗教和宗教多元论”三个概念之后,分别论述了宗教多元论之模式、与宗教他者、宗教认识论、基督论、论、宗教伦理、宗教对话之间的关系,并综论了宗教多元论的问题、挑战及其与中国宗教学之间的关系。

    • ¥54 ¥109 折扣:5折
    • 学不可以已 沈云波 上海人民出版社【可开电子发票】
    •   ( 1 条评论 )
    • 沈云波 /2016-12-01/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全书分成导论和本论两个部分,在导论部分,首先回顾了《荀子》的研究历史;其次以《论语》为参照,初步揭示出“学、政、道”三位一体是《荀子》思想世界的基本结构,最后以《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文本为参照,进一步说明了“学”是儒家审视世界的独特的姿态和立场,“政”是政治的共同生活,“道”是超越于政治的更为广阔的共同的生活空间。与之相应,本论便分成“学”、“政”、“道”三个部分共六章。章以《劝学》为中心,阐明《荀子》对学之为学的基本结构的理解;第二章以《非十二子》和《儒效》为中心,通过学(德)与政的微妙关联的阐明,呈现儒家自觉坚守的位置和立场;第三章以《王制》为中心,阐述《荀子》憧憬的王者之政的美好图景;第四章以《礼论》为中心,阐述政治秩序(礼义之道)是如何产生的,以及礼

    • ¥60.75 ¥122.5 折扣:5折
    • 中国当代美学口述史【正版图书】
    •   ( 0 条评论 )
    • 李世涛, 戴阿宝 /2014-10-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中国当代美学口述史》聚焦于建国以来美学的演变历程,以美学人物访谈记录为主干,试图重新书写中国当代美学史的变迁,以弥补已有研究的不足,为中国当代美学史研究带来新的视角,《中国当代美学口述史》的访谈汇集了对中国当代美学活动的个体回忆,具有显著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 ¥67 ¥135 折扣: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