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论人性与道德》精华绝世,字字珠玑,常识与经典融合,堪称传世思想魂宝。思想大师的深刻哲理、醒世箴言,是对人类文化的奉献与恩典。心灵奥秘的求索,灵魂深处的探究,是融入一生的智慧经典。这部文丛,不仅涵盖了人类智慧的语言,同时也是人们立身处世的准则;虽然这些经典智慧,在人类各种语言中均有不同译本,被各国人们所推崇,其主要原因是使不计其数的人受益终生。
《拉奥孔》,德国启蒙运动文学的杰出代表莱辛著。副题是《论诗与画的界限》,今传本二十九章,是全书的一部分。莱辛从比较“拉奥孔”这个题材在古典雕刻和古典诗中的不同的处理,论证了诗和造形艺术的区别和界限,阐述了各类艺术的共同规律性和特殊性,并批判了文克尔曼“高尚的简朴和静穆的”的古典主义观点。 莱辛认为,一切艺术皆是现实的再现和反映,都是“摹仿自然”的结果,这是艺术的共同规律。只是绘画、雕刻以色彩、线条为媒介,诉诸视觉,其擅长的题材是并列于空间中的或部分“物体及其属性”,其特有的效果就在于描绘完成了的人物性格及其特征;诗以语言、声音为媒介,诉诸听觉,其擅长的题材是持续于时间中的或部分“事物的运动”,其特有的效果则是展示性格的变化与矛盾以及动作的过程。作者还讨论了空间艺术的绘画、雕刻
《论独一理智——驳阿维洛伊主义者》是托马斯晚年很重要的哲学小品之一。在这部哲学小品中,托马斯以他的“理智能力论”(即断言理智乃作为人的身体的形式的人的灵魂的一种能力)和他的“可能理智复多论”(即断言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可能理智)批驳阿维洛伊主义者的“理智实体论”(即断言理智乃存在于人的身体和灵魂之外的独立实体)和“理智(可能理智)独一论”(即断言“所有的人只有一个可能理智”)。托马斯在这里阐述的理智学说不仅是他的基于感觉经验的认识论思想的一种运用,而且也是他的认识论思想的一个重大发展,在西方认识论目前享有崇高的地位,其价值堪与他的早期著作《论真理》相媲美。托马斯在这部哲学小品中,不仅将他的理智学说系统化,而且也进一步阐释和发挥了他的人的个体性和全整性思想。托马斯毕生都
精华,字字珠玑,常识与经典融合,堪称传世思想魂宝。思想大师的深刻哲理、醒世箴言,是对人类文化的奉献与恩典。心灵奥秘的求索,灵魂深处的探究,是融入一生的智慧经典。《尼采论自由与偏见》,不仅涵盖了人类具智慧的语言,同时也是人们立身处世的准则;虽然这些经典智慧,在人类各种语言中均有不同译本,被各国人们所推崇,其主要原因是使不计其数的人受益终生。
孟子所著的《图解孟子/经典传家系列丛书》共分七章,分别是:《梁惠王章句》(上、下);《公孙丑章句》(上、下);《滕文公章句》(上、下);《离娄章句》;《万章章句》(上、下);《告子章句》(上、下);《尽心章句》(上、下)。全书思想深邃,包蕴博大。文章纵横驰骋,恣肆,极富雄辩色彩,经典语录层出不穷。比如“行百里者,半于九十”“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揠苗助长”等。用“挟泰山以超北海”和“为长者折枝”来说明君王行仁义不能与不为的做法;以“缘木求鱼”来形容君王“构怨兴兵”之举,凡此种种,形象生动。
《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六个公开演讲》(以下简称“未来”)是尼采生前并未公开发表的著作之一。《未来》明确提出了这样一个逻辑:教育和文化通过天才的教化而得以连接。天才的教化之路,就会形成高贵的德意志文化。尼采认为,真正的教育只存在于少数天才之中,把教育集中于少数天才乃是自然的必然法则,真正的教育机构应该为了这极少数人建立。对所有的儿童进行教育,不是为了他们,而是为了少数天才,那些跟不上步伐的,就会掉队,从而形成精神上的金字塔。尼采在1874年的一封信中承认,“我认识到自己高的目标是成为广义上的‘教育者’”。在尼采的著述中,《论我们教育机构的未来:六个公开演讲》有其自身的重要地位,显示了尼采的一种教育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