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后,成庆老师推出新著《安心之道:佛学通识十讲》,旨在提供更简明、更易读的佛学通识读本,更适合没有佛学背景的入门读者。 全书共分十章,分别为被误解的佛教、悉达多的苦与自由、 缘起 的世界、生命流转的秘密、世界是真实的吗、不二与空、安心之道、谁控制了 我 、心的锻炼、生死与涅槃,分别从一个佛学的基本观念或实践切入,如缘起、无我、禅修等,以此形成一张 游园指南图 ,使读者能够迅速地寻找到佛学思想的某些入口,以及这个 思想花园 里值得驻足观看的某些核心景点。 人活在时代之中。时代变化剧烈,人心也受到相当大的冲击,以至于出现种种心灵危机。如何应对?两千多年的佛学传统给出了它的答案。心病还须心药医,直指人心,愿佛学这一剂清凉药能够安顿人的心灵。
瑜伽师地论 有声书频道:https://e.dangdang.com/touch/products/1960446299.html?channelId=30010 修行人为什么会入歧途?为什么会理不明而不自知?该如何舍歧路而入正途?《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可说是唐代玄奘大师翻译的经典中*为殊胜的一部,其逻辑清晰,条理分明,被公认为学佛修持首要***的典籍。 在本书中,南怀瑾先生挑选《瑜伽师地论》中声闻地修定的部分加以说明,以人我的实际经验配合义理讲解,希望对真正修定的行者有所帮助,并避免修持路上误入歧途。
《六祖坛经》记载了六祖慧能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和他亲口传授的佛法精髓,是公认的禅宗至高经典,只言片语都蕴藏无穷智慧,任何人都能从中获益,因为六祖总能用一语点醒梦中人的独特方法,让你顿悟人生的本来面目,教你放下妄念执着,在瞬息万变的世界,更快乐地活在当下,每时每刻都能享受活泼自在的生命状态。 翻开本书,在禅宗六祖慧能的句句点醒中,刹那间唤醒身心内在活力。你会惊喜地发现,那些曾经无法化解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不知不觉间已烟消云散。
南怀瑾先生曾以 如何修证佛法 为主题开设系列讲座,前后凡二十八次。这些讲座的内容,经记录整理,便形成了本书(初名 融会显密圆通修证次第 )。书中以 见 (见地)、 修 (修证)、 行 (行愿)为重点,以《楞严经》《法华经》《增一阿含经》《起世经》《华严经》等佛典为资料,对佛教的修持方法做了简洁明了的阐述。既有要点提示,又有例证说明。问世以后,不仅在海峡两岸受到广泛关注,而且被译成英文,流传于西方国家。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中国佛教也有2000余年的历史,它不仅对中国的哲学、语言、艺术等方面都有着很多影响,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全面介绍了佛教的基础知识,如释迦牟尼的一生,佛法僧 三宝 ,从小乘佛教到大乘佛教,本生故事,佛教是何时传播到中国的,佛教是怎样逐步中国化的,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佛教的核心信仰,佛教的入世应用,佛教寺院的格局和僧众的生活,佛教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轶闻传说;中国佛教的著名的人文景观,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如书画、文学、音乐)等。 1、 本书内容丰富,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佛教的基础知识。 2、 专业性和可读性融为一体。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佛教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轶闻传说,以知识链接的形式介绍了相关的佛教知识。 3、 语言深入浅出,是学习佛教
本书为中国以近代方法写就的佛教简史。作者认为中国于佛教义理的方面有特别发达的学问,只是因不注重考史而影响了深研义理。由此可见本书为弥补考史之缺而作,它取材于日人境野哲《支那佛教史纲》之宋前部分,增加了订正与增补,叙引用史料丰富,考订认真,对民国后的中国佛教研究产生过极大影响。本书被视为 国人所见以近代治史方法撰写的中国佛教简史 , 堪称经典 , 不失为一本了解中国佛教历史的基本读物 , 很有系统的建立了中国佛教史的架构 。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简称《慈恩传》,是一部记叙玄奘生平事迹极早极详细的传记著作。全书十卷,由玄奘的弟子慧立和彦悰共同撰写。*卷记载了玄奘的家世、幼年事迹、出家、受戒、游学经历,以及从长安出发,经秦州、凉州、瓜州、玉门关、五烽、莫贺延碛、伊吾到达高昌的行程。第二卷至第五卷记载玄奘游历我国新疆以及中亚、印度的经过。这部分内容通过叙述玄奘的行历,详细记载了其沿途所闻所见,包括地理、历史、民族、语言、宗教、民俗等重要内容,为研究七世纪的中亚史和印度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重要资料,与《大唐西域记》互为经纬,堪称双璧。第六卷至第十卷记载玄奘回国后的译经、弘法、社会交往的情况。透过玄奘与大唐帝王的人情来往,体会玄奘智慧之卓越、才华之横溢、译经之艰辛、弘法之艰难以及初唐政治的风起云涌,
在本书中道明了各道及十法界的成因,点明了修行是修什么?怎样修?以及如何修炼和证悟。并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方法。通过向一部分同修道友讲授此法,很快在他们身上得到了验证。并有一些特别真诚的修行者,在短短几个月里,已得到明显的精进和成效,甚至已经有人坐入那朵绽开的金莲。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一九八一年所讲解《维摩诘经》的记录。 《维摩诘经》全称《维摩诘所说经》,三卷,通行后秦鸠摩罗什译本。内容着重描写达到解脱境界不一定要经过严格的出家修行生活,关键在于主观修养,阐扬大乘般若性空的思想。南怀瑾先生认为,《维摩诘经》是与整个佛法、佛教、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关系*、影响*深的一部重要经典。《维摩诘经》所代表的精神,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本位而解脱成佛的法门,也指出十方三世诸佛如何证道,如何得解脱,如何证得菩提之路。南师用简单明了的语句,深入浅出,让读者能更容易了解原经优美流畅文字下的深厚含义。 本书原由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出版。兹经版权方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复旦大学出版社将老古公司二〇〇五年三月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
本书对中观派做了系统深入研究,内容深广,视野恢弘,涵摄了印度佛教、中国佛教之教史、教理、教制等各个方面。其研究跨度宏大 书中的印度佛教部分,梳理从佛教产生前印度的思想、社会与文化,到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的整个印度佛教史;中国佛教部分,涵盖从中国佛教传入伊始到近代以来佛教复兴时期各个阶段。
本书是印度珍贵、完整的一部哲学圣典,将数千年间印度哲人的智慧集于一体,全面而深入地介绍了瑜伽的哲理和练习方法,通过静坐、冥想、呼吸、肢体的伸展,让读者再繁忙、快速的现实生活中,放慢脚步,重新体验身体与心灵的奥秘,体会天人合一的境界。 本书共分四部分:一、三摩地篇。介绍瑜伽的*境界 三摩地。二、练习篇。介绍瑜伽八阶段的前五个阶段:哲理和实际的练习方法。三、成就篇。介绍瑜伽的后三个阶段;瑜伽练习所取得的成就。四、解脱篇。从大宇宙、深入的哲学观点来探讨瑜伽。
《漫谈弟子规》是索达吉堪布写给大众的经典普及书。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无论是否学佛,都能够从中获益。《弟子规》是古人的经典启蒙读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树根。这些孝敬父母、诚实守信、待人接物的道理,看似基础,然而实际上,当今人们的很多问题,都能在《弟子规》里找到解决之道。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学习《弟子规》,都有助于提升人生的品质和层次,培养起完善的人格,为工作、生活打好根基。在本书中,索达吉堪布旁征博引,通过大量世间故事和格言、佛教公案与教证,不仅对这部儒家文化经典进行了深入浅出、通俗风趣的讲解,而且从业果、依师、无限生命、大乘菩提心等佛法观念角度进行了补充,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地藏经》重在阐发两大意旨:知孝道,明因果。人人若能读诵此经,深解因果,于生活间时时警惕,就能减少造恶的机会。
本书分上下卷。上卷据世亲《大乘五蕴论》、安慧《大乘广蕴论》,依法相思想体系,分条析理,诠释五位百法。下卷据《成唯识论》及窥基《述记》,依唯识思想体系, 抉择旨归,搜寻义蕴 ,讲说唯识诸名相。不分篇章,不立标题,以一名词为一条目,有类佛学辞典或事典,颇便翻阅,实为大乘有宗入门课本,探究瑜伽行学派之启蒙书。总之,《佛家名相通释》既是查检法相唯识学名词术语的实用的佛教辞典,也是研究熊十力佛学思想的一部值得注意的重要著作。
《藏密佛教史》是以西藏人的观点叙述藏地密乘历史,展现藏传佛教的发展经历和传承体系。书中择要叙述了佛教如意宝出世、兴盛的状况,历代传承密宗金刚乘的高僧大德等,并叙述了续 玛哈约嘎、教 阿努约嘎、窍诀 阿底约嘎密乘三系各自之情节。此书对于藏传佛教之教徒,当有极大饶益。
《名山游访记/中华现代佛学名著》所记涵括了高鹤年先生58年的行脚生涯,其行程以省份来说,历经浙、闽、皖、冀、鲁、豫、鄂、湘、粤、晋、陕、甘、川等,东至东北,南至云南,足迹几乎遍及全国。从所游历的名山来看, 凡四大名山,五岳终南,天台雁荡,罗浮鸡足,武当云居,庐岳黄山,或一至者,或二三至者。 不仅佛教的名刹古寺,几乎无有不至,而且 凡所经过之土地人情,与夫古迹胜境,及道场寺宇,并高僧名士所有事迹根据,语言问答,各皆备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