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化让人以为:每个人都有个心灵伴侣;成功婚姻中重要的部分是浪漫爱情;配偶是为了帮助人实现自己的潜能;婚姻不过是暂时的,而非一生一世的;离婚后重新开始才是解开婚姻难题的*途径。作者凯勒指出,这些现代假设完全是错误的。上帝创造婚姻的目的是使我们与上帝更加接近,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欢乐。凯勒以圣经为基础,结合自己多年的婚姻经验,为我们揭示了婚姻的意义及通往幸福婚姻的途径。本书既适合已婚和单身的信徒,也可帮助非信徒认识幸福婚姻的福音根基。 这是多年来我所看到的*婚姻图书。 卡森(D.A. Carson),美国三一神学院新约研究教授
本书出版于1728年,适逢启蒙运动肇始,理性主义对基督教展开了猛烈的抨击。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劳威廉揭橥敬虔生活的本质,郑重呼吁信徒殷勤操练默想和祷告,做时间和金钱的好管家,过敬虔和圣洁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信仰。概述唤醒了许多沉睡的生命,对卫斯理兄弟、怀特菲尔德、威伯福斯、慕安德烈、C.S.路易斯等属灵领袖影响深刻。在今天这个世俗化的时代,劳威廉的呼吁依然如暮鼓晨钟。
本书是公元一世纪末至二世纪中叶一批基督教领袖或思想家的作品。这些著作见证着使徒教会时期的传统教导,并且为后世教会广泛接纳。同时这些文献对于研究初期教会的思想发展,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其内容包括初代教会信徒生活、教会组织、使徒统绪传承、礼仪、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关系、基督教与教外人士的关系,以及有关耶稣言训的口头传统,等等。
《我的重生》是以马内利修女的自传作品,是她早动笔、晚完成的一本书,因此也是她对于自己一生的全面回忆。书中记录了她从孩提时代到生命的后的思想和行动。以马内利修女有虔诚的信仰,但她同样有开放的思想,尊重哲学、科学,认同其他宗教的存在。在她的执教生涯中,她引导许多女性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意义。她在埃及贫民窟中与拾荒者为伴,帮助那些贫苦人,在她的奔走号召下,贫民窟中建起了学校,流离失所的孩子有了家。回法国后,她募集捐款、做公益项目,仍致力于改善贫穷地区的生活。爱,是她所信仰的,也是她对世界的表达。
提起加尔文主义,许多人马上想到的是预定论或加尔文主义的 五要点 (TULIP)。作者指出,其实改革宗传统比这种单纯救恩论的理解要宽广和深刻得多。本书是一位资深加尔文主义者写给刚踏上改革宗思想之旅的年轻后进的牧函。作者以亲切的书信体,解答了一位年轻加尔文主义者思想和生命中可能遇见的各种问题和困惑,并带领他进入到更加丰富的改革宗传统,使他可以从这口深井中汲取生命之泉。
.
冯象自2002年起着手重译圣经,注重文本的文学性和思想性,并留意吸收西方学界zui新的研究成果,志在为中国读者提供一个可信、可读的当代译本,已出版的《摩西五经》《智慧书》《新约》在读者中还是产生了比较大的反响。本书从希伯来圣经和新约中撷取五十首有代表性的诗章,逐一讲解、注释和评论。其中取希伯来《圣经》四十一篇,《新约》十二篇,成五卷五十三章。译文着重体现原文的音韵、格律之讲究,也力求准确传达经文的旨趣和要义,既有新译,也有已发表而这次做了修订或调整的。每篇各具导读和尾注,交代了诗歌在经文中的背景知识,也凝结着作者近年授课答疑及写作中的所思所得,有助于对《圣经》诗歌文学有兴趣的读者理解和欣赏。
本书收录了查士丁留存下来的三篇主要著作。《护教篇》是写给罗马皇帝安东尼 庇护及其养子的信,请求罗马政府停止逼迫,公正对待基督徒,并说明基督徒的信仰和行为实际上反映了更高的理性和道德标准。《第二护教篇》是写给罗马元老院的信,信中指出罗马政府迫害基督徒是出于无知和偏见,而基督教教义比所有人类哲学更崇高。《与特里弗的对话》记录了查士丁归信的过程,说明了基督教道成肉身的教义与一神论并不冲突,耶稣就是旧约中预言的弥赛亚。
本书收入了巴西尔的两部力著及其部分书信。巴西尔的《创世六日》是传世名著,包含了他就《创世记》章宇宙起源所发表的九篇讲道。巴西尔以字义解经为主,间或采用寓意解释,对创世故事的各个不同部分加以注释,揭示出整个创世都是造物主上帝的作为,万物都在上帝之爱的引领下走向各自的目标。此书很像一本可供读者沉思上帝对宇宙计划的灵修著作,而布道文的文体,使得书中的文字显得非常通俗易懂,而且字里行间也流露着巴西尔澎湃的激情。 其中所收录的另一部重要著作是《论圣灵》,此作品引用大量的经文论证圣灵具有完全的神性,其与圣父、圣子是同一位上帝。并阐明三者在权柄、职分和恩赐上是合一的,而且三者彼此同质,彼此共契。这部作品属于基督教神学关于圣灵论的开创之作,在当时反对阿里乌主义的斗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后
怀疑者多马 是耶稣门徒中众所周知的一位,他为了确定耶稣是否真的复活而要求将手指伸入耶稣的伤口。然而,《约翰福音》记载的这个故事有诸多不确定之处, 怀疑者多马 也成为*令人困惑的圣经人物,现代人对他的理解除了这个含混不清的故事少之又少。 格伦 莫斯特的《怀疑者多马》一书则明确地希望读者认识到,关于这一圣经人物故事的变形经历了非常长的一段时期,而我们可以从这些奇奇怪怪的扭结和转变中对这一人物及其背后所蕴含的宗教、社会、历史获得更多的理解。 著名文学批评家弗兰克 克默德在《伦敦书评》中评价此书 博学 迷人 ,尤其指出作者对卡拉瓦乔的分析 精妙绝伦,充满智慧,犀利深刻 。作者将 怀疑者多马 这一文学符号放置在绘画传统中加以考量,向读者充分揭示了其研究的魅力,通过阅读它们,我们了解到的不仅是一个圣经
《陌生客同路人》是一本《圣经》入门读物。 《陌生客同路人》从一位陌生客在以马忤斯路上遇到耶稣的两位门徒讲起。这段故事记载在新约路加福音第24章。故事讲到耶稣复活后,他的两位门徒在去以马忤斯的路上遇到这位陌生客,他们问这位陌生客是否知道三天前拿撒勒人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三天以后复活的事。于是这位陌生客开始向两位门徒讲解耶稣的故事,陌生客所讲的故事就构成了本书的内容。我们知道,这位陌生客其实就是刚刚从死里复活的耶稣。 《圣经》曾被称为“历*为人所误解的一部书籍”。曾有因它而起的战争,因它而形成的谣传,也有靠它而立或因它而废的政策。神学家为它辩解,又对它作出批评。抱怀疑态度的人也曾这样看待它。若你只是一个普通人,你也会因《圣经》所引发的问题而困扰不已。我们要问的问题是:
《圣经的故事》是房龙的代表作,出版后销量达到上,并被翻译成上百种文字。他按照《圣经》的章节排序,将《旧约》与《新约》中的故事用通俗有趣的写作手法,将其转换为概略简要的 圣经故事 ,不仅保留了《圣经》原典的精神,也使读者轻松进入《圣经》世界。房龙用朴素睿智的语言讲述古老故事的同时,也演绎出了《圣经》故事背后的浩大人类历史进程。如此博大而神秘的《圣经》,房龙却能让这部书连普通人都能看懂。
现代文化让人以为:每个人都有个灵魂伴侣;成功婚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浪漫爱情;配偶是为了帮助人实现自己的潜能;婚姻不过是暂时的,而非一生一世的;离婚后重新开始才是解开婚姻难题的很好途径。这些现代假设完全是错误的。凯勒指出,婚姻是一种荣耀的关系,同时也是最容易被人误解和最神秘的关系;上帝创造婚姻的目的是使我们与上帝更加接近,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欢乐。凯勒以圣经为基础,结合自己与妻子凯西三十六年的婚姻经验,为我们揭示了婚姻的意义及通往幸福婚姻的途径。本书既适合已婚和单身的信徒,也可帮助非信徒认识幸福婚姻的福音根基。
本书共收录希腊罗马神话和《S经》中重要的人名和典故等共770余条,其中希腊神话约470条,罗马神话50多条,《S经 旧约》150多条,《S经 新约》80多条,可以满足一般读者的基本查阅需求。 全书以汉语译名为词条,词条后圆括号内依次列出该词条的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和俄语名称,方便外语工作者和学习者的使用。词条下方还附有简短的介绍说明。此外,书后另附希腊神话系谱表和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和俄语四种文字的索引。
《历史与性别:儒家经典与 圣经 的历史与性别视域的研究》主要是从历史与性别的视域对先秦的儒家经典与犹太教、基督教的经典《圣经》作一番探讨,其所关注的主要是儒家经典与《圣经》中关于“性别意识”即对性别的观念及看法的探讨。在当今这种全球化、各种文明正处在交汇融合和相互借鉴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下,从历史与性别视域来考察为悠久的两大文明传统、即中华文明与希伯来——犹太文明以及基督教文明系统的经典中相关的早言说,对于我们理解不同境遇中的性别传统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是有意义的,同时儒家经典和《圣经》依然可以使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得到两性之间“体面和有尊严的相处之道”的启示和智慧。这种从“历史与性别”的视域出发的比较研究或许对学界的思想史与宗教史的研究能提供某些帮助和参考,对普通读者来说也同样具
《生命的洗练》——属灵操练礼赞,是一本灵修经典,书内探讨了十二种灵修操练:默想、祷告、禁食、研究、简朴、独处、顺服、认罪、敬拜、引导、庆祝,对每种操练进行了详尽的解释和指导,章后附有思考和讨论的题目,以及相关经文和进深读物。作者深厚的生命素养,扎实的和神学功底,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当代灵修大师。 《生命的洗练》是傅士德的处女作,英文原版首现于1978年,一举奠定了他在灵修学上的地位, 2018年《生命的洗练》出版四十周年,已超过200万册;学者们赞叹其思想深度,高列于各大神学院教科书榜单。 此次中文简体版出版方增加了作者的自序和导论部分,本书适用于小组学习、团契操练、读书会等。
这套“希伯来圣经教科书”系列的特式:一、勾勒这部经典的写作背景、文本结构。二、精解这部经典文本的重要思想内核,阐述各卷书所包蕴的神学涵义与人文意义。三、介绍这部经典解读的不同进路,概述国外圣经研究的近期新成果和评经方法。四、在深入解析文本的基础上,尝试跨文化的、汉语式的圣经解读。五、每部教材各章节后均附有思考题和进阶文献,供学生研习,以及读者参考。游斌著的《希伯来圣经导论(希伯来圣经教科书)》是其中一本。本书介绍以色列的历史(主要是民族简史)、宗教、风俗制度、古代西亚文化的影响、希伯来圣经的形成、托拉(Torah)、先知书(Nevi'im)、圣卷(Kethuvim)等经卷的结构、特色、神学思想。
英国伦敦有一个火车站名叫“十架君王”,它在罗琳的畅销系列《哈利波特》中已经享有不朽的声誉,本书书名即是取自于它。本书故事情节的展开是以马可福音的记载为基础,叙述了作为历史人物的十架君王的生平故事。已经民宗委审读,同意出版。文号为:沪民宗函[2016]49号。
英国伦敦有一个火车站名叫“十架君王”,它在罗琳的畅销系列《哈利波特》中已经享有不朽的声誉,本书书名即是取自于它。本书故事情节的展开是以马可福音的记载为基础,叙述了作为历史人物的十架君王的生平故事。已经民宗委审读,同意出版。文号为:沪民宗函[2016]49号。
苦难是人类发展史上永恒的话题。本书以苦难及其神学问题为研究对象,在内容与结构上作如下安排:对苦难及其神学问题作出相应的概念性描述和说明;重点梳理和分析犹太教与基督教这两大古老一神教对苦难问题的观点和看法;探讨现代哲学尤其是存在主义哲学及部分著名存在主义哲学家对苦难及人类生存处境的解读;对以上诸种苦难观的分析与回应,并以非洲为个案,分析了非洲的种种苦难形态,以及宗教及其组织在非洲人理解和对抗苦难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发挥的作用。
考门夫人的《荒漠甘泉》自初版以来,在世界各地已被翻译成数21种文字,全球销量已超过1000万册。本社于2011年7月推出上海三联版中译本《荒漠甘泉》,深受国内读者的好评。 考门夫人继《荒漠甘泉》后又出版了其姊妹书《谷中清泉》。《谷中清泉》体例与《荒漠甘泉》相同,都是按照每天一篇生活感悟的小短文的形式。 作者在本书中反复强调的是信心和爱心,这是整部书的主题,也是人类生命的主旋律。信心是一泓鲜活甜美的生命甘泉,爱心是一座支取不尽的心灵宝库。本书是作者在经历了生活的磨难后写下的读经领悟和人生智慧哲理。 考门夫人在《谷中清泉》中写下的激励病中的丈夫的话,曾经同样激励过亿万读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