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渊源、生活教育目的的观、生活教育基本内核、生活教育的根本方法、生活教育的师资培养等方面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本书围绕着教程的内容、框架、结构等问题,进行过多次研讨。
《跨文化的一颗星:汪德迈》共3册,为丛书《汪德迈全集》第7-9卷。以汪德迈先生晚年学术集大成时期与中国文化书院发生联系的时间段为主,适当兼及其他时段,对其生平、学术与中法交流活动的史实,进行全景式纪录。主要采用图片编年的形式,辅以少量文字,展现一位具体可感的法国汉学家的形象和思想。本书共收入图片1146幅,间以相关短文多篇,以镜像的方式,“书写”著名法国汉学家汪德迈先生的生平、著作与中法学术文化交流活动。书中的很多图片是汪德迈先生本人保存的第一手资料,记录了他的法国家庭、故居与亲友的影像,极为珍贵,具有不可复得的历史价值。书中有关汪德迈中法学术文化交流的图片,所覆盖的时间,以他1991年首访中国文化书院始,至2021年辞世止;所行脚的地点,包括位于北京大学治贝子园内的中国文化书院旧址,北京大学、
《非零和时代:人类命运的逻辑》是近年来最为热议的书籍之一。 美国著名思想家、前总统克林顿智囊罗伯特·赖特继《道德动物》后,又一创新力作! 《非零和时代:人类命运的逻辑》将生物进化和人类的文化演进进行比较,从细菌的化石一路叙述到石器时代的石斧,从中世纪伊斯兰教的商业模式一路叙述到世界贸易组织,探寻不同文化共有的发展轨迹和模式,生物演进导致人类的产生、人类组织的演进导致了文化的产生、文化的演进使地球形成一个统一的大脑。 运用博弈论的观点,揭示人类历史的必然命运:世界和人类发展的推动力和最终趋向并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而是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即“非零和”,进而为全球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资源枯竭型城市永续发展战略》认为,要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永续发展,必须在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下,以低碳、环保为背景,合理界定城市发展目标,努力建设宜居城市,打造秀美城市,生态城市,为此,必须实现城市的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文化转型,其中产业转型是城市功能转变和城市地位升级的重要步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转型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首要问题。产业创新是资源型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矿冶生态化利用是资源枯竭型城市永续发展的必要举措,体制机制创新是资源枯竭型城市永续发展的制度保证。 《资源枯竭型城市永续发展战略》由聂亚珍、杨成刚编著。
近年来安徽、贵州、浙江、云南、北京、福建、广东、内蒙、湖北、四川、台湾等地陆续发现并公布了大量宋元以来契约文书。这批契约具有数量巨大、真实、具体、跨越历史时间长等显着特征,具有珍贵的学术价值,是继敦煌文书之后研究近代文字的绝好数据。概括宋元以来契约文书的主要文本特征,归纳契约文书俗字的主要类型,探讨宋元以来契约文书俗字在文字学、辞书学和文献学上的主要价值,运用俗字知识考订宋元以来契约文书在整理和研究过程中带有规律性的语言文字讹误,恢复契约文书的本来面貌;考释一批其他文献少见或未见的俗字。总之,对这批文献中的俗字进行搜集整理和研究,对于揭示近代民间用字情况的概貌、大型字典编纂、近代汉字形体演变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宋元以来地方契约文书俗字的研究,可以为契约文书的中国近代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