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前辈曾云:写作是 莫之为而为,莫之至而至 ,没有方法。散文大师王鼎钧先生金针度人,授人以渔,愿意把自己多年的作文心得与众人分享。他总结自己的实践和体会,整理、提炼出作文的六个步骤:观察、想象、体验、选择、组合、表现,并称其为 六要 ,犹如画家的 六法 ,佛家的 六度 。他认为,以后无论何种文学思潮汹涌而过,学习写作的人仍然要以这 六要 为基本功夫。本书层次分明,步步深入,多重呼应,环环相扣,是六堂殊为难得的大师写作课,对青少年如何作文及入门者如何写作等都会有所助益。
阿伦特的《反抗 平庸之恶 》是《责任与判断》的中文修订版。收录的文章,主要是艾希曼事件之后,阿伦特对于 平庸之恶 的回应,以及对纳粹犹太屠杀的评论。在这些文章中,阿伦特深入探讨了与平庸之恶相关的政治与道德问题,如 极权统治下的个人责任 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之间的关系 思考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等等。 过去不再启示未来,人心在昏暗之中徘徊 ,在人心无所依傍的时代,阿伦特犀利的视角和关切,为我们思考个人处境和选择立场提供了富有启迪的抓手。 没有人比阿伦特更了解:20世纪的道德大崩溃,不是由于人的无知或邪恶,未能辨别道德 真相 ,而是由于道德 真相 不足以作为标准,评判人们当下可能做出的事情。 道德需要重建,而重建道德的前提是社会中的每个个体,能够反抗道德崩溃时代平庸之恶的引诱,不放弃思考,
本书是社会学家林耀华先生用小说体写作的社会人类学学术专著,通过小说中张、黄两家在社会生活与经济变迁中的兴衰沉浮,刻画出了中国南方乡村生活的全景。面对生活中的机遇与挑战,张、黄两家的不同选择,演变出截然不同的家族命运与个人际遇。作者娓娓道来,在叙述张、黄两家生活场景的同时,对地方社会的信仰、习俗等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对个人在人际关系中的调适与制衡进行了分析与评述,为读者更好的解析人物故事内涵、解读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机制与内在逻辑,提供了社会学领域的*读本。 本书为《金翼》1944年英文原始版首次翻译出版。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关于教育的思想汇编,涉及了教育的本质、类型、任务、方式、可能性与边界,特别是大学教育的理念和任务,等等。书中充盈着雅氏关于教育的洞见,如真正的教育不是知识的堆集和智识的训练,而是人的教育,灵魂的教育,整全的教育;他提倡苏格拉底式的教育方式,强调师生间的平等尊重、互相照亮;他强调教育的目的是保持独立自由的个人意志以及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并提出了本真的教育的方法。
本书是一部非虚构作品,属于译文纪实下的日本现场观察支线。 工作 究竟是什么,又是为了什么?抱着不安摸索着踏入 社会 的年轻人,有着怎样的烦恼与困惑? 本书采访了八名年轻人,他们中的一些人从小一帆风顺,顺利拿到名校的入场券,一些人一度辍学又重返校园,也有人退学后一蹶不振。不同的经历和背景塑造了不同性格与人生观,也让他们在走出校园之后做出了不同的职业选择。作者通过采访,结合自身的经历,用真实的案例向读者展现了刚踏上社会的年轻人在就业道路上的种种困惑、思考和选择。
《家庭教育》初版于1925年,系中国家庭教育研究中*有价值之著作,作者为著名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全书分12章,立家庭教育原则101条。前两章述儿童心理及普通教导法,为提纲挈领之讨论;后10章都是拿具体的事实来解释各项建议之涵义。
本书为法国著名思想家、实验主义电影艺术大师、诗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字母主义国际与情境主义国际的创始人之一居伊 德波的代表作。除序言外,全书共九章221条。围绕 景观 这一概念,德波指出当代社会正处于从马克思所面对的资本主义物化时代向社会景观之王国的过渡之中,在这种新的历史断代里,整个社会生活显示为一种巨大的景观的积累,景观关系中纯客观性的拜物教式表象,掩盖了人与人、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 现代思想史系列 《当代学术棱镜译丛》自2000年以来,已译介百余部域外学术佳作。复合光通过 棱镜 便分解成光谱,丛书以 棱镜 为名,意在通过所选篇什,折射出国外知识界的历史面貌和当代进展。丛书下设25个子系列,涉及哲学、社会学、文学理论、艺术理论、媒介研究等诸领域,囊括了众多域外著名学者的
人类不是天生的消费者,消费也并非始终占据着生活的中心。从自给自足时代到买买买时代,人类社会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转变? 《制造消费者》是一部消费社会学入门读物,也是一部消费主义简史。本书从18、19世纪商品经济发轫的欧洲入手,展现了消费社会两百年的演进与变革,以及消费主义从诞生到发展,再到占领世界每一寸角落的历程。 本书以丰富的史料、贴近生活的案例、精准而克制的论述,揭开消费主义的迷雾 在崇尚 消费自由 个性解放 的现代社会,资本、广告与媒体彼此合谋,利用人的恐惧与渴望、认同与偏见,隐秘地掌控着我们的生活与思想;商品成了定义自我的核心工具,购物成了通往幸福的必经之路,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被改造成消费的机器。
让 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法国现代社会思想大师,知识的 恐怖主义者 ,是后现代主义理论思潮中占有重要地位且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他在 消费社会理论 和 后现代性的命运 方面卓有建树。他的理论目前正深刻影响着当代的文化理论以及有关传媒、艺术和社会的话语(电影《骇客帝国》主题和基本背景就来自鲍德里亚的哲学思想)。 《消费社会》是鲍德里亚早期的代表性著作,对国际哲学、社会学以及新兴的文化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被公认为该主题的重要经典之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政治学、文艺学以及相关领域,该书亦是流行的教学参考书。 在这本书中,鲍德里亚将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符号学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等整合在一起,形成了消费社会批判理论。鲍德里亚指出:与过去将消费看作经济活动中的一环不同,在
世界上优秀的作品都需要性情和技术相辅相成,性情是不学而能的,是莫之而至的,人的天性和生活激荡自然产生作品的内容,技术部分则靠人力修为。 基于这样的认知,作者将直叙、倒叙、抒情、描写、归纳、演绎、综合汇成 作文七巧 ,以具体实际的程式和方法,为习作者讲述作文的捷径。
对于一个故事来说,什么更重要?是吸引人的情节,还是鲜明的人物? 文学导向的小说家强调以人物为基础,商业导向的小说家则强调以情节为基础。其实,好的小说在这两方面多很强。 《情节与人物》是一本案头写作指导书,帮你在创作时将这些关键的要素完美地结合起来。通过本书,你将学会: 创造富有层次感的人物,他们有个性特征、自然特点以及身份背景 开发人物的情感经历,与充满激情的事件联系起来 挖掘人物背后的故事,加快情节的推进 将情节与人物无缝衔接起来,创作出吸引读者不停翻页阅读的作品 通过大量有益的例子和亲切的指导,《情节与人物》拨开伟大小说创作的迷雾,教你掌握让人物充满生命力、让情节动力十足的有用工具。
从一个国文老师的作文课开始,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层层推进,讲出议论文写作的关键步骤:建立是非论断的骨架 为论断找到有力的证据 配合启发思想的小故事、权威的话、诗句,必要的时候使用描写、比喻,偶尔用反问和感叹的语气等 使议论文写作有章可循,不啻为研习者的路标。
大脑在其接触到的每一个故事中寻求什么?是什么造就了一个好故事的成功?又是什么吸引得读者欲罢不能?设想一下这些问题的答案你都知道!《你能写出好故事》向我们披露了这些认知奥秘 对任何曾执笔写作的人而言,它就是扭转乾坤的法宝。 写得好 不等于 故事讲得好 。一个成功的作者必须做到的是:激发大脑渴望得知接下去会发生什么的天性。相比一味追求美妙的修辞、逼真的对白、有趣的人物,挖掘出故事的进化意义引起读者的好奇心,触发他们内心的快感和对故事的关注才是*重要的。 《你能写出好故事》以脑神经科学领域的*突破以及来源于小说、剧本和短篇故事的诸多实例为支撑,以大脑的体验为切入点,用革命性的视角对故事进行剖析。锁定大脑的认知特性,告诉读者如何写出*吸引人的故事。
《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 第3册)/普通高等教育 十二五 国家规划教材》包括三个内容:1.文选;2.常用词;3.古汉语通论。这三个内容不是截然分离的三个部分,而是以文选为纲,其他两部分跟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第1个单元包括为文选、用词、通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说明、背景介绍,该书对于研究学习古代汉语文学、政治、经济、社会形态,大有帮助。
怎样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什么是 一分钟记忆力体操 ?怎样用好时间的 边角余料 ?什么是 四遍八步读书法 ? 本书是中国教育界传奇人物魏书生的经典著作之一,他以自己30多年的教学精髓和经验智慧为基础,为中学生提供学习指导,从端正学习心态、激发兴趣,到培养学习动力和能力,再到具体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训练记忆力,怎样读书自学、听课、复习,怎样阅读报纸杂志和写日记、抄格言,怎样自己留作业、改作文、出考题,怎样应对考试等,形成了完整的学习链条。并且按照问题分门别类阐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切近学生实际需要,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一书在手,就像教育专家单独辅导! 教有高招,学有绝招。著名班主任魏书生告诉你高效的学习方法。
《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 第四册)/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古代汉语这一门课程,过去在不同的高等学校中,在不同的时期内,有种种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的是当做历代文选来教,有的是当做文言语法来教,有的把它讲成文字、音韻、训诂,有的把它讲成汉语史。目的要求是不一致的。 经过1958年的教育革命,大家进一步认识到教学必须联系实际,许多高等学校都重新考虑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以为它的目的应该是培養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而要达到这一个目的,必须既有感性知识,又有理性知识。)》把文选的阅读与文言语法、文字、音韻、训诂等理论知识密切结合起来,然后我们的教学才不是片面的从而提高古代汉语的教学效果。至于汉语史,则应该另立一科;汉语史是理论课,古代汉语是工具课,目的要求是不相同的。北京大学在1959年
我们是如何学习的?记忆、动机、愿望和情绪在学习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我们对于人脑惊人的能力又知道多少?为什么有些孩子和成人在学习时困难重重?作为曾经的差生,《学习的本质》作者安德烈 焦尔当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他让我们看到学习是一个复杂过程,常常充满冲突,需要打破我们头脑中固有的概念。 安德烈 焦尔当依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学习的实际建议,并重新定义了学校的角色和地位。他认为在一个日新月异、不得不时刻创新的社会中,我们必须发展一种 质疑文化 。
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 萃取台北故宫、北京故宫、东京国立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海内外馆藏碑帖珍品。 力邀彩印巨头共同打造,四色还原,用纸考究,传统书迹珍品与现代印刷工艺交相辉映。 精选重要且具代表性的书家名迹,以备书法初学者、爱好者选择。标点释文,精审精校,帮助读者结合文本品味书法。 《吴昌硕篆书心经/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是其中一册,收录了吴昌硕篆书作品。
本书是一个一线教育者的行走和思考、观察与行动。 本书集中展现了作者的教育情怀、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凝聚了作者二十多年来对教育、教学、管理、课堂、教师、学生、学校文化、家校合作等问题的独到的思考,是一本接地气的教育著作。 本书是对弋阳教育生态从局部到整体、从城镇到乡村真正改良的记录与描述,思想性、现实性、可操作性都很强,是 做 出来的,是真正的 做 而论道,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本书适合中小学教师培训与阅读,也适合教育管理者和关注教育的人士阅读。
文言文是中小学生语文课本中必学必考的内容,加之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提倡,文言文在课本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文言文因其与现代白话文隔膜已久,学习不易,特别需要名师加以引导,指点门径。本书旨在帮助读者了解什么是文言文,文言文有何特点,怎样学习文言文,学习文言文会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