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横断。 它的名字似乎陌生,它的美却耳熟能详。 大理、丽江、香格里拉;贡嘎、梅里、四姑娘山;虎跳峡、金沙江、怒江;川藏线、滇藏线、成昆线 位于川滇藏三省区交界之地的横断山区,至今,在近 100 万平方公里的深幽峡谷和雪山草原中,仍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境。 本书历时8 年,集百位户外人、摄影师及撰稿人对横断山区的挚爱与热忱,在峡谷密林、雪山冰川,风餐露宿,坚持前期文图实采;并以图文结合的方式,首次翔实而严谨地梳理了横断七脉,更加清晰直观地展现出横断山区的地形地貌,并从科考、登山、徒步、自驾等多模块详解。 这是一本跨越100 万平方公里读懂横断山的科普资料书,是一本汇集雪山群像、自驾路线、徒步路线的国民地理书,也是每个旅人行游川滇藏不可或缺的户外指南。
戴蒙德的大历史典系列从多角度解读人类如何走到今天,试图从历史中找寻应对危机的答案。《枪炮、病菌与钢铁》跨越学科藩篱的宏大历史叙述,洞见1.3万年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指出根植于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不同社会发展轨迹的极原因。《第三种黑猩猩》解答了人类何以为人的世纪疑问。《崩溃》集结古今10余个案例,解释生态环境对社会兴亡的关键影响,人们面对环境危机的抉择将决定社会的终结局。《昨日之前的世界》脱胎于数十年亲身调查,展现39个传统社会珍贵资料,从划分区域、解决争端、教养子女、对待老人、应对危机、宗教信仰、语言多样性、健康饮食等侧面看传统如何反哺现代。《剧变》借鉴个人危机应对研究成果,巡礼7个全新国家案例的危机应对历史,构建危机应对的12个步骤,直面个人与国家困局,转危为机。
畲族是我国56个民族大家庭中不可分割的重要一员,是我国典型的散居民族之一。畲族民众自称 山哈 ,是早于汉族客家人居住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地的土著居民,他们以广东潮州凤凰山为民族发祥地。自隋唐以来,畲族先民被迫远离家园,走上长达千年的迁徙之路,并于明清时期逐渐定居下来。经20世纪50年代的民族识别调查后,于1956年12月正式认定 畲族 为单一的少数民族。1984年10月,在浙江丽水设立了景宁畲族自治县。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畲族总人口为746385人,其中男性403516人,女性342869人,A主要分布于闽、粤、浙、赣、皖、湘、黔七省的100余个市县。在数千年的发展中,畲族不仅创制出独具民族特色的历史文化,而且在隋唐以来的畲汉交流中,富有创造性地吸纳汉族文化,并在历史的积淀中形成多民族共融相处的生活
西方通史:从古代源头到20世纪(全2册) 当我们谈论 西方 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谁属于 西方 ,又由谁说了算? 无论是标定地理区隔、信仰分野,还是描述军事对峙、利益阵营, 西方 这个常被用来划分敌我的概念总是瞬息万变,任由无数种解读产生。 温克勒选择在政治思想史的范式上溯源。如果说人们认同 西方 是自由、平等、民主、人权、法治等精神的集成,那么它就可以追溯到一句话: 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神的物当归给神。 这是分权思想的肇始,为世俗化和人的解放埋下种子;并且有了在独一神面前人人平等的基础,后来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才得以被接受。 本卷是德国历史学家温克勒四卷本《西方通史》的第一卷。从古老的一神思想,到中世纪神权和世俗权力、王侯和其他等级发生分离,到激荡新老西方的1776、1789年革命,社会矛盾集中爆发、民族运
什么时候读? 休闲时,临睡前,旅途中,通勤路上 随时读 读了有什么用? 向思想家学习智慧,跟朋友交流,重温沉浸式阅读体验 开卷有益 一图一幽默,一页一知识,每本书都是一颗专研级的思想胶囊,浓缩了一百七十个小专题。 扩充思想视界,挖掘思维乐趣,提升思辨能力,刷新知识结构。 有态度,有立场,有常识,又有料;这是既可入门,也可进阶的图画通识50种。
了解1930年代末至1950年代初的 魁阁 及云南大学社会学系,对于我们理解中国社会学史、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知识生产转型、中国知识精英有关建设现代中国的思考及其学术实践等议题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往有关 魁阁 的研究多注重 魁阁 学术共同体的学术作品与学术实践,对于学术作品、学术实践背后的思考与规划,以及与之相关的教学实践(学生培养、课程设置、论文指导等)、社会服务、系科建设等议题鲜有关注。本书尽力搜集了自吴文藻先生1938年夏秋之际入昆开始筹建 魁阁 及云大社会学系至1954年云大社会学系及社会学专业被取消十多年间的档案资料,对于上述诸议题的探讨,以及这一时期曾供职、就读于 魁阁 与云大社会学系的诸位先生的研究,本书所提供的资料当会有所助益。
《中国农村调查(口述类 农村妇女)》是对全国80岁左右农村妇女的口述调查资料,资料内容围绕 关系 惯行视角中的农村妇女 的主题,主要研究农村妇女与家庭、家族、宗族、村庄、市场、国家、政党等的互动、互构关系以及农村妇女自身的发展变迁历程。本卷《中国农村调查(总第33卷 口述类第13卷 农村妇女第3卷)》记录了苑自英、关秀英、庞心爱等31人口述内容。口述类妇女卷是新版中国农村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此调查是国内外*的基于大型深度调查基础上的一手调查资料,数量庞大,内容丰富,完整全面,在此领域具有填补空白的作用,具有极其宝贵的历史和学术价值。
现代社会,志愿服务成为连接个体与社会的重要途径。无论从社会和谐与发展的角度,还是从现代人精神满足的角度,志愿服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蕴含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所以,志愿服务是一项令人着迷生爱的事业。对于志愿服务的这些作用和意义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但缺少中国志愿服务的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系统归纳和总结,如,宏观层面上,全国志愿服务发展概况如何?与国外志愿服务形成了怎样的“中国特色”?中国志愿服务的历史发展脉络怎样?微观层面上,志愿服务理论渊源有哪些?具体的志愿服务工作流程如何?有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怎样设计?等等,鲜有系统的梳理。全书共94万余字、1567个辞条。包括176条概念与理论、159条实务、210部法规及相关制度文件、179个组织、168个项目、307位人物、166个事件、119部文献资料以及其他相关辞条83个
云南大学南溪村纳西族调查研究基地始建于2004年,基建总投资35万元,主体建筑为一栋标准二层纳西族民居式土木结构房,附带一栋古老木楞房,能够同时接纳10~15人左右的专家、学者、调查人员进行驻站工作学习。自2005年开始运作,到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七期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生田野调查(包括四期民族学人类学暑期学校),接待约150名来自全国各大院校以及国外院校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以及若干国内外学者的专题调研。 本次集结的日志接续*卷,始于2006年,截至2018年,横跨13个年头。其中2012、2016、2017、2018四年为概述,2013年缺记,其余八年为基本完整的全年性日志,字数逾百万。整体来看,其中四年的概况式写作,虽然失去了日志的特色,但又有了年志的意味,并且对以往年份的生产生活重要事件和进程进行了总括式叙述;记录视角从村寨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