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如何结合百年党史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看待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如何解读党和国家间的多维度的复杂关系,如何理解党的使命性特质以及党在当代中国经济制度变迁中的作用,如何认识党的领导在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等,构成了本书作者思考的主题。
法国人似乎向来就有写作短小精悍之作的传统,但是布鲁诺 卡尔桑提于1994年出版的这本《莫斯与总体性社会事实》简练到足以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这只是一本研究马塞尔 莫斯学术思想的著作。事实上,这本小书在出版伊始便奠定了其作为莫斯研究经典之作的地位。因为在所有人都在诉说莫斯的思想缺乏体系又与涂尔干的思想有着难以厘清的关系之时,卡尔桑提却在此书中以《礼物》一书提出的 总体性社会事实 概念为切入点,令人信服地论证了莫斯在哪些方面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克服了涂尔干社会学传统的内在困难,推进了该学派的发展。仅凭这一点,就足以让此书从众多莫斯研究中脱颖而出。
经过30余年的经济改革,当前制约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瓶颈是生产要素市场。作为生产要素中*为核心的部分,劳动力的跨地区配置受到了户籍制度的制约,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从整个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高度来梳理户籍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从而为下一步的改革找准方向。基于这个目标,《迈向社会和谐的城乡发展:户籍制度的影响及改革》从多个角度对我国的户籍制度进行了讨论,有理论梳理,也有实证分析。
写在泥板、石碑、莎草纸、手抄本上的记忆可以保存数千年。写在网络上的记忆平均存在的时长只有100天。网络平台一旦关闭,我们的回忆、爱好、生活感悟、学习资料都会消失。 一代代人积累的记忆成为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的进化优势:知识和文化。如今我们却面临一个悖论:数据不断膨胀,也在不断丢失;信息触手可及,我们却记不住任何知识。 在本书中,作者探索了从史前时代至今人类是如何记忆的,提醒我们数据存储不是记忆,引导我们思考:在互联网时代的数据洪流中,有限的注意力应该用来记住哪些记忆?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处理膨胀的信息?消失的记录会对未来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谁来决定哪些信息可以传播和流传至后世。
科学将走得比科幻小说更远。 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人类历史上将*次出现人工智能挑战人类智能的局面。一些越来越难做的事情将逐步交由工业自动化和机器人来承担。未来二三十年,假如所有的工厂都完全实现自动化和远程控制,人类还有活干吗? 与此同时,网络将变成一个完全私有的空间,掌握在超级企业手中,由于大力开发数据、使用机器人,它们将知道我们的一切。 在这新的技术竞争中,人类发明的东西很可能会摆脱掌控。如果是这样,人类是否会成为链条中*脆弱的一环?如何应对工作减少而生命延长的双重考验?在这新的机器文明中,思想、文化和艺术创造的位置又何在? 在未来世界,人类如果想活下去,也许回归传统智慧和价值观才是终极的拯救之道?
作者借在不丹、委内瑞拉、冰岛、越南漫游考察 另类 社会发展模式的经历,反省西方主流模式面临的困境,深入思考诸如幸福与GDP、个人自由与集体自由、市场规范与道德规范、权力制衡和人民主权、财富增长与消费主义等问题,于今日中国之发展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我们思考空间的方式关系重大。它折射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我们对他人的态度、我们的政治。例如,它影响了我们认识全球化的方式、我们理解城市的方式,我们发展和实践一种地方感的方式。假如时间是变化的维度,那么空间则是社会的维度:他者的同期共存。这是空间的挑战,而且这种挑战以往被固执地回避了。多琳 马西的《保卫空间》通过哲学与理论的交锋,通过讲述个人和政治的反思,表明了自己的观点。 本书之所以叫 保卫空间 ,在于它提倡重新焕发我们潜在的宇宙学的空间性活力。《保卫空间》是所有对空间和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的空间转向感兴趣的人的基本读物。作者多琳 马西认真严肃而时有不恭,就对空间的重新想象和直面空间的挑战而言,本书又是一份引人入胜的宣言。
本书就像康德的《从世界公民的观点来看普遍历史的观念》( 1784年)和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演讲录》(1822 1831)一样,是从先进文明的全球化角度来考察人类历史发展的逻辑的。在本书中,作者指明,每个民族的历史既有其必然的发展趋势,也有其偶然的变化形态,因此每个民族的成员应该既以世界公民的意识,也以爱国主义的态度看待和参与历史进程。由此,本书不仅上继了康德的传统,而且下开了黑格尔的先河。费希特的历史哲学在德国古典哲学的历史观的发展中是一个重要的阶段。
本书除导言外包括 单向度社会 、 单向度的思想 和 进行替代性选择的机会 三部分。作者通过对政治、生活、思想、文化、语言等领域的分析、批判,指出发达工业社会是如何成功地压制了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性的向度,使这个社会成为单向度的社会,而生活于其中的人成了单向度的人,这种人丧失了自由和创造力,不再想像或追求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本书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作了较为深刻的揭露和探索,但暴露出其社会批判理论的乌托邦性质。本书对研究兰克福学派和马尔库塞理论的发展,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中国古代科学》系根据李约瑟在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举办的 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 上的演讲集结而成。全书共五章。作者首先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概况及特点,接下来分别阐释火药和火炮的发明、炼丹术和医学发展的关系、针灸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史,*后就古代中国、欧洲时间观念的异同作了精彩论述。李约瑟从中西文化比较的角度入手,充分挖掘古代文献,展现了古代东方技术和思想与西方的差异,及其如何通过阿拉伯世界对西方产生了影响。相较于学术性强的多卷本《中国科学技术史》而言,这本小册子更适合普通读者阅读,同时可激发对于东西方文化差异性的思索。
......
......
费中正著的《手机与西江苗民的生活——城乡转型发展中的文化传承》是西南大学人类学民族学跨学科研究团队“流域与族群互动”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我国西南地区河流和山脉众多,文明的发源离不开山河塑造的流域文明,无论是考古发现还是现代社会的发展,或者是多元文化的呈现,多样而丰富的民族文化是在互动交融中呈现出的一种格局。作为西南苗族文化的核心区域之一,黔东南的“西江千户苗寨”不仅是人们眼中的 旅游区,而且见证了现代化进程中一系列的社会转型。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为我们展开了思考的空间,并指向发展与传承。本书以社会转型为研究目标,将西江千户苗寨作为一个窗口,采用人类学与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视角,通过手机这一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技术媒介串连起苗民生活的变迁,以及城乡社会转型发展与文化传承。
人工智能方面的科技创新风起云涌、日新月异,甚至呈现井喷式 的发展。2016年和2017年,Google研发的AlphaGo相继战胜了世界 职业围棋最高段位选手李世石和柯洁。在此之前,人们普遍认为,在 围棋比赛上机器永远不可能战胜人类,因为围棋是棋类比赛中思维最 为复杂和变幻莫测的,也因为在人们心中围棋是人类思维和尊严的最 后一道防线。2017年和2018年,全球有超过20个国家发布了人工智 能战略,新诞生1000多家人工智能初创公司,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兼并 收购金额达到200多亿美元,与人工智能相关的风险投资超过100亿 美元。 人工智能已经到来,而且就在我们身边,几乎是无处不在。从人 机对弈到智能家居,从同声传译到人脸识别,几十年前略显 科幻 的人工智能现在已经真切地融入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随着深度学习 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及自然
本书在分析研判全国和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美好社会”,即介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与全面实现现代化之间的一种社会发展形态。浙江省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走在全国前列,“十三五”时期将处于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向开启建设美好社会的关键跨越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增速换档期、动力转换期、结构转型期相互交叠、多重经济社会变量发生重大阶梯式变化的关键阶段。本书描绘了浙江省建设美好社会的新蓝图,并提出“十三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
环境与科学是当代社会变迁的关键变量。环境危机刺激了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与发展。科学作为当代社会变迁的关键变量既有正面的推动作用,又有负作用。现代社会的良性发展需要对科学技术进行清醒的反思,以此减少科学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