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志愿服务成为连接个体与社会的重要途径。无论从社会和谐与发展的角度,还是从现代人精神满足的角度,志愿服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蕴含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所以,志愿服务是一项令人着迷生爱的事业。对于志愿服务的这些作用和意义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但缺少中国志愿服务的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系统归纳和总结,如,宏观层面上,全国志愿服务发展概况如何?与国外志愿服务形成了怎样的“中国特色”?中国志愿服务的历史发展脉络怎样?微观层面上,志愿服务理论渊源有哪些?具体的志愿服务工作流程如何?有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怎样设计?等等,鲜有系统的梳理。全书共94万余字、1567个辞条。包括176条概念与理论、159条实务、210部法规及相关制度文件、179个组织、168个项目、307位人物、166个事件、119部文献资料以及其他相关辞条83个
本书近250万字,主要内容有:养老机构院长职业要求与工作流程、养老机构战略管理、养老机构建设与开业筹备管理、养老机构服务管理、养老机构中医药服务管理、养老机构行政管理等,以文字、数据、图表、流程图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表述,是一本实用、易操作、易推广的大众医学科普著作。
全稿约18万字,分8章,主要内容有:养老机构行政管理概况、养老机构人事管理、养老机构财务管理、养老机构采购管理、养老机构资产管理、养老机构档案管理、养老机构公共关系管理、养老机构行政查房与值班等,以文字、数据、图表、流程图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表述,是一本实用、易操作、易推广的大众医学科普著作。
《三明医改:政策试验与卫生治理》瞄准医药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尝试分析我国卫生治理的深层意蕴与实现路径。 《三明医改:政策试验与卫生治理》重点分析中国卫生政策制定过程,探求如何通过试验制定卫生政策,并突出政策试验和卫生治理的关系。作为近年中国医改地方试点典型案例,三明市通过调整医疗、医保、医药等利益格局,促进各方利益主体联动,体现了调整权力结构、重塑价值等整合特点,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国医改制度设计和政策选择。
退休制度的结构要素和实践形态研究
全稿约18万字,分8章,主要内容有:养老机构行政管理概况、养老机构人事管理、养老机构财务管理、养老机构采购管理、养老机构资产管理、养老机构档案管理、养老机构公共关系管理、养老机构行政查房与值班等,以文字、数据、图表、流程图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表述,是一本实用、易操作、易推广的大众医学科普著作。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理论与实践:基于浙江绿康医养等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研究》在梳理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兴起、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典型案例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理念、“公建民营”优化资源配置、医养文化建设、医养服务标准化、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内部的组织机构、服务流程管理和业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实践和探索进行系统总结。并结合国际机构的经验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本质属性及特点进行理论概括。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理论与实践:基于浙江绿康医养等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研究》在总结养老服务机构运营管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养老服务机构管理中的战略目标分析模型和相对应的两大绩效(评估)管理模式,构建了基于流程绩效视角的养老机构能力建设常见指标体系。
本著作以英国养老金制度改革为研究对象,以时间线索为明线,以私有化改革为暗线,即在养老金改革的整体进程中以私有化改为为主线进行研究。研究的维度包括制度变迁和制度评估。建立了“初始条件——制度变迁动力——制度变迁过程——制度变迁结果”的分析框架。运用养老金研究的一般理论,如养老金与老年收入保障、养老金与资源配置理论、养老金与财政、养老金与社会排斥等,以及公共政策评估理论对英国养老金制度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主要回答三个问题:一是撒切尔政府养老金改革的进程及内容,以及为什么那样改。二是撒切尔政府之后的历届政府养老金改革与撒切尔政府的改革是一脉相承还是改弦易辙。三是撒切尔政府至今养老金改革的结果如何,是否实现了改革的目标。
2010年以来,受北京市民政局的委托,北京师范大学陶传进教授和他所带领的团队,对全市139家基金会进行了评估。本书在系统总结这些评估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反映基金会本质属性、具有创新性的社会组织评估理论架构,并据此形成了系统化的、科学合理的基金会评估指标体系。可以说本书是迄今为止最为系统、最为全面的关于基金会评估的专著。书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体系、指标、公式,无不给人以认识的启迪和实际工作的指引。
本书以战后日本养老保障制度为题,从经济背景和社会影响等视角,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探究日本养老从古代社会家督式的家庭养老逐步向明治时代《恤救规则》、《救护法》等法制化国家养老和21世纪后兴起的社会养老、养老产业化等转化过程中,文化传统对现代养老制度选择的影响以及路径依赖的形成。根据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考察经济增长与多元化养老保障制度形成、随产业结构调整多元养老制度的合并与重组等养老制度变化的关系。结合日本政府、财团法人针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一系列社会调查,探究养老保障制度与民生的关系。进而深入分析日本养老保障制度在发展中所遇到的代际抚养、年金空洞化、养老保障责任向民间转移等问题,以及日本政府的解决办法与效果,探究其制度根源和症结所在。了解日本养老社会保障制度的目的
高压氧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医学学科,普通大众知之甚少。邵贵强主编的《不一样的“氧疗”(解密高压氧)》从科普的角度出发,为读者细致解读高压氧医学的定义、适用范围、作用机制,以及高压氧在内科、外科、五官科疾病等的治疗和辅助治疗上的应用。本书由上海市高压氧医学领域的专家撰写,内容、语言通俗,旨在为广大读者揭开高压氧医学的神秘面纱,让更多人能够了解高压氧医学。希望本书能为高压氧医学知识的普及和高压氧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退休制度的结构要素和实践形态研究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数最多的国家。在21世纪上半叶,中国将出现老年人口数及其占总人口数比重迅速增长的态势。据《21世纪中国人口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策》的人口发展趋势预测,按假设的“修正生育中方案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低方案”预测,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将从2000年末的1,31亿人迅速增加到2050年末的4,58亿人,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数比例将从2000年末的10,3%迅速上升到2050年末的31,2%。日本是目前世界上“老龄化”、“少子化”和“高龄化”最严重的发达国家之一,早在2007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就超过21%,进入了“超高龄社会”。预计中国约在2037年进入“超高龄社会”。为了使中国在制定积极应对未来老龄化的战略和重大举措时少走弯路,本书由日中健康福祉协力研究所所长赵林、日本公众卫生协会会长多田
本书聚焦于残疾人的贫困、教育、就业三个重要问题,利用微观调查、残联监测、实地调查等多种数据对我国残疾人相关问题进行量化研究,内容涉及残疾与教育的关系,残疾人教育公平问题,残疾人的教育收益率,女性残疾人就业问题,残疾人的劳动力参与率、就业率、就业的影响因素,就业政策的效果评价,就业政策与福利企业的发展,残疾人的多维贫困,精准扶贫和社会保障问题等,对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实现2020年残疾人同步小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运用社会性别视角,通过对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女性的生活状态的调查,分析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女性的贫困状况、反贫困路径以及影响因素等,呈现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女性群体在反贫困中的独特经验,评估现行扶持政策对贫困妇女的实施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