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宾接待与服务保障是党政机关公务接待干部必须学习和掌握的重要专业知识,也是公务活动往来礼宾待客之道的重要内容。掌握与运用科学的礼宾接待方法与服务技巧是接待干部的基本功和看家本领。 《礼宾接待与服务保障》以大型活动、重要接待、高端服务为主要内容,包括:政策阐释、理论研究、体制机制、礼宾礼仪、接待艺术、操作细则、服务规程、保障措施、管理督导、应急服务、接待演练、要素配置、细节处理、实操案例、参考样本、席位安排、礼宾次序、方案制作、组织实施,以及接待基地宾馆酒店的餐厅招待、客房服务等300多个常用公务礼宾接待理论与实践问题,内容几乎涵盖了公务接待工作的方方面面,许多问题都是接待工作者所普遍关心,期待解决的工作中难点问题。对于规范公务礼宾礼仪接待行为,提升接待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
《全国健康养老保障政策法规和标准大全》是养老与服务专业资源库建设工作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全国健康养老保障政策法规和标准大全》分为养老服务综合法律法规、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政策规定、医养结合和养老保障政策规定等上、中、下三篇,精选并收录了涉及老年人、老年服务方面的常见和主要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技术标准等共计407件,内容全面,结构合理,分类科学,便于应用和检索,是全面、系统了解中国健康养老保障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工具书。 《全国健康养老保障政策法规和标准大全》可为养老服务人员、参与养老项目的设计人员、各类养老机构的投资者和经营者以及养老服务体系中的服务人员在管理和运营方面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本书旨在为新时期完善我国儿童福利和保护政策提供总体思路和具体建议。内容包括对现行儿童福利和保护政策的梳理和问题分析,探讨儿童福利和保护改革试点的经验与不足,提出我国儿童福利和保护政策的总体设想,并提出完善相关政策的可行建议。
《老年社会政策的新视野》(The Elderly in Social Policy - Towards a New Architecture of Gerontological Programmes),是一部视角新颖、观点独特的学术著作,由波兹南密茨凯维奇大学(Adam Mickiewicz University in Poznan)的沃兹涅克(Zbigniew Wozniak)教授所著,并于2013年出版。该著作不拘泥于分析老龄政策的具体条款,而是另辟蹊径,对老龄政策的内涵、结构、制定原则、发展思路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并提出了诸多创新性的见解。该著作承载了老龄政策研究较为前沿的观点,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全书共177页,分为三大部分,*部分为老龄社会政策的宏观背景,第二部为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影响预测,第三部分为基于整体视角的老龄社会政策多层次性分析。在主旨方面,该书以 问题 为导向,针对老龄政策研究*为关键的六方面问题进行了回应,其主要观点包括:*,研究老龄政策具有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进步发展的产物,也是21世纪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河南作为老年人口大省,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影响其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本书对河南人口老龄化及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其内容主要包括:*,关于河南省人口老龄化研究。运用人口学、统计学方法,借助人口普查和年度统计数据,从老年人口的规模、性别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对新世纪以来河南省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现状、特征、趋势,以及老年人口的发展现状、变动趋势等进行分析研究。第二、关于河南养老服务体系研究。基于人类需要理论和老年人口需要,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借助问卷调查数据,具体分析当前河南省城乡老年人口的各方面需要,以及河南现有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了基于需要的新型养
本书通过回顾与梳理新加坡中华善堂蓝十救济总会及其下属10所团体会员善堂的历史与发展脉络,并以之为案例,论述新加坡潮人善堂如何从一个源自中国侨乡的传统宗教组织,蜕变转型,成为现代社会慈善与福利体系的重要一环;分析潮人善堂的宗教仪式及其所体现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进而说明善堂如何有效地融合慈善活动与宗教仪式,在潮人社群中强化归属感与认同意识,增强社群凝聚力;探讨善堂如何在日常运作中通过以崇奉大峰祖师的信仰为核心,结合其他群体,产生多层面的互动,建构起一个跨区域的信仰网络。
中国的扶贫开发,是中国道路、中国经验和中国发展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际社会广泛视为人类社会扶贫的一个成功样板。本书是 改革开放研究丛书 之一,主编吴国宝。全面回顾和分析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减贫历程和取得的成就,系统研究中国减贫的政策和治理体系及其变化,深入分析中国扶贫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中国减贫的主要经验突出表现在实行综合的减贫方式、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在减贫中的作用和注重扶贫创新、不断改进扶贫方式三个方面。同时,本书对中国未来扶贫的方向进行了展望和梳理。
本书是作者黄范章于1982年应邀赴瑞典做访问学者期间,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对闻名于世界的瑞典 全面福利国家 的制度、政策与法令所做的系统的介绍与分析。该书着重对瑞典的失业保险、医疗保险、老年保险及养老服务、住房、教育等各项社会保障设施,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系统的阐述。瑞典对全民提供的社会福利之全面性、优厚性在西方国家中是独树一帜的,被誉为 从摇篮到坟墓 的 全面福利国家 。政府为提供这些福利开支巨大,必须以高税收来支撑。这既维护了国内社会安定,防止了两极分化,却也导致了经济的超负荷,从而引发了 瑞典病 。
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少子化背景下,我国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但仍面临传统家庭结构逐步解体、养老服务需求复杂多样、社会养老服务发展滞后、养老护理人员短缺等现实问题。本书以社会养老服务供给与需求理论为基础,采用社会调查资料和公开统计资料,梳理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供给现状,测算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对比社会养老服务供给和需求,提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困境,进而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四四三一”目标模式,并提出对策建议。
《论公民福利权利之基础》:作者在书中回顾了西方社会福利政策产生、发展的历史,通过反思其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而深入分析这些社会福利政策的思想根源及其缺陷,从而指出每个人生而具有两种自然权利,一是对个人自身的权利,一是对自然资源的权利,而对自然资源的平等权利是公民福利权利或者说国家福利政策的客观事实基础,依据这一观点,作者构建了一个新的社会福利政策框架,并提出了一个新思路,即国家责任除了保障每个人*大且能够彼此相容的自由以外,就是以每个人对自然资源的平等权利为根据,平等地保障每个公民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帮助弱者及因遇到个人无力解决的困难而陷入生活困境的人,则应该通过推动和发展社会慈善事业来实现。《论公民福利权利之基础》对于我国国家福利政策的制定和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
《中国基金会500名录(2013)》是基金会中心网基于自主开发建立的中国基金会数据库而编写的基金会名录产品,共收录500家基金会,分为三个部分:部分为2011年度净资产排名前200名的公募基金会:第二部分为2011年度净资产排名前200名的非公募基金会:第三部分为100家活跃基金会。这些基金会年报比较齐全,机构信息化建设良好,在总体数量变化、净资产规模等方面都具有一定代表性,反映了全国基金会的发展特征。
社会保障绿皮书已出版8辑,此为第9辑。主编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研究员。本辑社会保障绿皮书聚焦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相关内容,紧密结合现实事件,具有前沿性、学术性、原创性,所收录文章皆为社会保障领域中坚学者的论文,学术性、参考性强,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也为政策的制定及实施提供一定依据。
本书在我国残疾人社会融合支持体系的需求调查基础上,分析我国残疾人社会融合支持体系的现状与影响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我国残疾人社会融合与支持的政策措施及实施策略,弘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消除社会对残疾人的各种歧视与排斥;以保障残疾人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
中国在2015年10月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并于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 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 ,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之后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由此健康中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基于这样一个背景,本书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了疾病和健康问题。一方面,回顾和总结了医学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视角,另一方面利用权威的数据集对老年健康和寿命进行实证研究。鉴于疾病和健康问题成为个人、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热门问题,本书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的老年健康的影响因素,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具有重要的政策价值,本书的研究结果可以作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完善的依据。当前,国内相关的书籍还比较少,具有相当的出版价值。
秦中春编著的这本《新养老金经济学》区别于以给付筹资模型为核心的传统养老金经济学,将现代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引入基本养老金管理问题研究,建立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试图从根本上破解主流养老金制度设计中所存在的四大保障悖论。全书从投入回报入手,以政府为承保者,以个人及其用人单位为参保者,以交易为基础,以产权为核心,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探讨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养老救济制度、解决个人老无所养问题的制度设计原理。 全书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对学术界习以为常的一些理论概念从分析隐含假设入手进行了重新解释并建立新的联系,否定多支柱和零支柱养老金的设计理念,引入一系列新观念、新概念和新方法,建立了关于基本养老保险机制和基本养老救济机制的两个系统动力学模型和两个基本制度的整体框架,提
“片区发展”与“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动民族地区快速发展、同步小康建设两项工作的重大举措。本书以湖北省为例,反映地方政府推进两项工作中的成效、问题与困难,并提出相应政策措施、建议。全书由九章构成,包括湖北民族山区区域性贫困及代际传递现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性措施(精准识别、产业扶贫、电子商务扶贫、金融扶贫、健康和教育扶贫)考察,基层减贫政策资源分配、村组带头人建设,以及武陵山片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情况、片区资源配置和片区规划实施情况评估。
随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建立,城乡统筹养老保险体系初步形成,以“扩面”为主要任务的养老保险改革阶段性目标基本实现,养老保险的发展目标正在由“广覆盖、保基本”向“全面覆盖、保障充分”的目标转变。《BR》本书在回顾中国养老保险改革历程及现状的基础上,从覆盖面、恰当性与可持续性三个方面对养老保险的发展进行评价,分析了当前中国养老保险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提出了养老保险发展的总体目标、战略步骤和重点举措,为中国建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养老保障体系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以中国共产党扶贫重心转移作为研究对象,在详细梳理中国共产党扶贫实践历程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共产党扶贫重心转移的背景、路径、内在动因,以及党的扶贫重心转移与中国社会文明进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后,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扶贫及其重心转移的经验教训。
本书采用 横断面 式,分六篇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六个时段社会保障发展的概貌,鲜明地体现了各历史阶段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与之相关的经济社会背景。作者以 讲故事 的叙事风格、史实与史论相结合的方法,记录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沿革、政策演变、机构变更以及学术发展;不仅反映法律规制和行政举措,也反映社会现象;不仅展现宏观样貌,也列举了一些地方案例和典型事件;不仅叙说我国的前行脚步,也穿插了相关国际动向,藉此描绘了一幅中国社会保障发展丰富、生动的多维度全景图。该书的编写为后来者把握社会保障历史脉络,探寻我国社会保障发展规律,提供了多角度的参考。
《中国劳动科学研究报告集(2015年度)》主要内容包括:新型城镇化中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我国大学生职业指导问题研究、北漂的生存状况调查研究、职业技能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问题研究、职业技能实训基地运行效果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研究等。
卢新德*的《构建信息安全保障新体系:全球信息战的新形势与我国的信息安全战略》在简述信息战和信息安全理论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全球信息战的新形势,研究了新形势对我国信息安全的威胁和挑战,设计了新形势下我国制度和实施信息安全的战略、构建信息安全保障新体系的基本框架。
为了帮助养老服务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人员、养老服务行业的管理者和从业人员更好地理解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历程,借鉴有关领导和学者的观点建议,进一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与中国社会保障学会整理了2015-2019年五届“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高层论坛”上的主旨演讲,分为“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医养结合,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倡导人文关怀,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开展志愿服务,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社会环境”五大专题。
贫困是一个重大的社会不公正现象,并且影响深远。作为致力于社会正义的职业的社会工作,必须努力解决贫困问题。本书将聚焦国家视角、发展视角、底层视角、文化视角、生态视角等梳理国内外反贫困社会工作的实践模式。本书不仅适合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师、学生开展学术研究,广大的实务工作者也是重要的读者,相信本书的出版将引起热烈的反响。本书的出版,将适用于社会工作、反贫困领域的学者、研究者等学习研读,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