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是作者继《民国出版标记大观》《民国出版标记大观续集》之后的又一力作,收录340多家新发现的书店书局、出版社、报社出版部等近400个精彩纷呈、风格迥异的出版标记,以及近1000种各类图书版本,封面、扉页、版权页、目录、题词、插图、插照、广告等,可谓蔚为大观。作者用浅显的语言,娓娓道来。这些鲜活史料从另外一个角度真实还原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一个个侧面,从而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以及版本收藏爱好者又多了一份难得的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年鉴》于1982年由中国社科院新闻所创办,每年出版1卷,自2014年起纳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年鉴 系列。《中国新闻年鉴》的主要内容是记录上一年我国新闻报刊业、广播电视业、网络传播业、新闻宣传与管理界以及新闻与传播研究界的工作实绩、重大事件、重大改革举措、典型经验、典型人物、优秀成果、机构设置、重大人事变动等方面的情况。《中国新闻年鉴 2023》全面系统地记录了2022年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变化情况。
中国是世界上*先有报纸和*先有新闻事业的国家,中国的新闻事业有 1300 年以上的历史。《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上中下)(第二版)》所记述的时间,起始于公元 713 年,即中国*古老的报纸同时也是世界上*古老的报纸 开元杂报 问世的一年,截止于 2016 年,长达 1304 年,纵贯我国从古代近代现代到当代的整个历史时期,所记述的史实涉及新闻事业的各个方面:从报纸、刊物、通讯社、广播、电视、电子报刊到新兴媒体;从新闻摄影、新闻图片、新闻纪录电影、新闻事业经营管理、新闻法、新闻社团、新闻界人物到新闻教育;从编辑、采访、出版、印刷、发行等一般新闻业务活动到新闻传播学研究。兼收并蓄,细大不捐。因为并不完全限于大事,所以不再沿用大事记这一名目,而称之为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 作为一部编年性质的专业史,这部书只为读者提
本书先阐述俄罗斯藏书票的发展历程,然后展示遴选出的50至70位艺术家的若干作品,并附艺术家简历。在俄罗斯艺术史中,藏书票作为小型版画的一个分支,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之路。根据俄罗斯相关学者的论述,俄罗斯藏书票的发展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为节点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又呈现出了几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特点。特别是在第二个阶段,俄罗斯藏书票渐渐获得了世人的普遍喜爱和尊重。俄罗斯藏书票艺术带着自己的风格和思考角度,展现出了多样性的创作解决方案、风格以及场景的精华, 是融合了创造者和订购者的无穷想象力,真正成为书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本书以晚清新型出版业—中间阶层的卓著机构和重要文本—为中心,讲述了这一新兴话语空间的形成、扩大及其重要性。 《时报》作为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改革机构,既是本书的研究对象,又是研究的论据。作为研究晚清社会的进路之一,报纸被视作社会中发生的多种话语和实践的缩影,揭示了新的文化方式的协商路径与传统政治实践的转型。因此,对《时报》的考察,能够帮助我们对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有一个更细致的认知,而这一阶段曾经往往被武断地喻为王朝的衰落,1911 年革命的先声,或者是观念的过渡时期。将清朝统治的几年视作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会使我们重新发现这一阶段社会、政治、文化形态的问题,并且为我们重新反思后续的二十世纪中国开辟新的路径。
《景德传灯录》为北宋真宗朝吴僧道原所作禅宗灯史。其书集录自过去七佛,及历代禅宗诸祖五家五十二世,共一千七百零一人的传灯法系。此书编成之后,道原诣阙奉进,宋真宗命杨亿等人加以刊定,并敕准编入大藏流通,因此《景德传灯录》在宋、元、明各代流行极广,对教界文坛都有很深的影响。但是受近世禅宗研究重前期禅史研究的风气影响,学界对此书的关注有限,很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景德传灯录〉研究》共六章,前为引言,后为附录。引言部分对近世禅宗研究及《景德传灯录》研究的状况进行了回顾,并阐明本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及所持的视角。正文六章对《景德传灯录》的成书背景、《景德传灯录》之前的灯史撰作、《景德传灯录》作者与成书、《景德传灯录》的刻印与版本、《景德传灯录》的注文、《景德传灯录》的文学性研究、《景
《中华文化与文明的整体观》从文化的认知方式、价值诉求、行为方式与学术范式的整体上,揭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奠基与特质,揭示了中华儒学道性文化的根本性质。并与西方的科学理性文化,印度的禅学玄性文化加以比较。本书从文明的制度、法律、习俗与意识形态四个方面,揭示了中华文明的家庭、社会、国家与权力运行的四大文明结构,揭示了中华共和文明的奠基与特质。并与西方、印度的文明加以比较,该书比较了中国乡村文明,印度的丛林文明与西方城市文明的结构特点,为人类文化与文明的共和提供了学理基础。 ? 《教育与圆满人生》整体揭示了心性、道德、知识与技艺教育的四大文化内涵,揭示了教育要形成的完整的“文化人格”,深入探讨了教育的原理、理念、内涵、方法、体制与工具,以及从入胎、胎教、婴幼、中小学、大学、成人、老年
网络传播时代改变了优选意识形态传播的图谱,带来了意识形态传播的形式、叙事方式和话语表达方式的转换,也带来了意识形态传播向日常生活的转向。因此,牢牢掌握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传播的领导权和话语权,不仅可以从学理上进一步地丰富和发展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策略,而且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大众化生活化的时代要求。本书紧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关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论述和自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内,结合传播学、哲学、语言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理论研究成果,实行跨学科研究。
《自信·和谐·共建:中国西部公共图书馆联合会第四届(2017)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收录的93篇论文,内容涵盖了当今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的热门话题,反映了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馆员对于图书馆工作的热爱以及致力于图书馆事业的自觉。而论文作者大多是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一线工作者,他们以工作实践为基础,理论联系实践,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与思索,其中不乏独到见解,既涉及当前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急需解决的问题,也代表了当前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学术研究整体水平,这对干促进今后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工作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曾遂今所著的《音乐传播学理论教程》是继《音乐社会学教程》之后的又一项创新性的教学科研成果,是作者在中国传媒大学近10年的教学工作中与硕士、博士研究生们一起从事科研实践活动和教学讨论的又一探索性的思想总结。内容包括音乐传播的一般现象及其本质,音乐传播的时空关系思考,音乐传播链上所形成的音乐文化产业的“游戏规则”,音乐传播链条上各个环节的产业资源开发埘象,音乐传播媒介的广义解读等。《音乐传播学理论教程》将扩大读者对音乐传播领域中各种现象本质的认识,包括“新媒体”问题、音乐传播媒介问题、音乐表演问题、音乐作品存在方式问题、音乐录音问题、音乐文化创意问题、音乐“粉丝”问题、音乐的著作权问题、音乐传播活动中的“施害”与“受害”问题、音乐艺术的“生命力”问题等等。
本辞典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项目,涵盖目前国内新闻传播学科*研究成果,由全国26 家高校和研究所、近200 名新闻传播学专业人员参与撰写,学科基础知识和学术前沿成果并重,学科框架完整,知识体系完备。索引有词条标题汉语拼音索引和词条外文标题索引,以利读者检索。可作为新闻传播学专业从业人员、教学和研究人员、学生和大众读者的查阅和参考工具。 内容有十四部分,正文分为13部分,包括新闻学理论、传播学理论、新闻伦理与法、新闻传播业务、传播媒介经济学、广告学与公共关系学、新闻传播媒介、新闻传播事件、新闻传播界人物、新闻传播教育、新闻传播管理机构与组织、新闻传播奖项、网络传播技术。共收入词条6811条,计220万字。词条采用分类编排法,按词条内容划分类别,据以编排。 附录有传播学谱系图、世界新闻
《信息社会中的公共图书馆》收录了作者2000年以来发表的有关信息不平等及公共图书馆问题的论文13篇,主要来自作者承担的两个研究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资助的“面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县级图书馆功能设计研究”(06BTQ00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的“信息贫困与脱贫机制的整体性研究”(70673040)。一组论文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综述,展示了信息社会中信息不平等问题的性质、表现形式、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总结了这个跨学科问题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体性信息不平等理论的创新方向;二组论文考察了普遍均等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使命、实现方式及其对公共图书馆建设体制的要求。这两个领域分别构成了作者理论创新和实践参与的平台,在这里,一组论文可以理解为二组论文的理论观照。
《首都图书馆藏绥中吴氏赠书目录》收录范围为首都图书馆所藏绥中吴氏赠书,有刻本、抄本、活字本、铅印本、影印本,包括线装、平装、毛装、精装,以汉文为主,有少量满汉、英汉、日汉对照本,而梵文和孟加拉国文图书因未找到合适的人员进行编目,未能编入。
《中国图书馆年鉴2019》是一部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和国家图书馆联合编写的,反映中国图书馆事业2018年度发展状况的大型资料工具书。本书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联合主办, 由国家图书馆研究院《中国图书馆年鉴》编辑部主持编纂, 由特载、纪事、专文、图书馆事业、学术研究与活动、法律法规与政策性文件、专业文献、统计资料、年度大事记、综合索引等部分构成。
本书由嘉兴市图书馆民国时期传统装帧书籍普查登记目录编委会编。嘉兴市图书馆始建于1904年是我国较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收藏有古籍10万余册。本书编委会由沈秋燕的多位老师组成,各位老师古籍知识扎实,工作态度认真负责,对数据的整理相当专业。
本书系嘉善县图书馆等八家单位民国时期传统装帧书籍普查登记目录,收录嘉善县图书馆、海宁市图书馆、平湖市图书馆等八家单位所藏1912——1949年期间的传统装帧书籍5700余条,著录普查编号、索书号、分类、题名卷数、著者、版本、册数、存卷等多项信息。书后还编制有书名笔画索引,以便读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