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不厌千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 善作不如善改。 古往今来,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 怎样修改新闻稿件?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对新闻事实的核实和修正,二是对新闻稿件中思想观点的修正。 作者力求结合自己的实践,通过一些修改新闻稿件的案例,采取初稿和刊用稿对照的方式,进行评析,这样可以具体地说明为什么可以这样制作标题,而不能那样制作标题;为什么不能这样写,而应该那样写;为什么不能这样运用事实,而应该那样运用事实;为什么不能这样选择角度,而应该那样选择角度。这种对比法由虚变实,可能看起来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可以敏锐地感触到记者编辑的思维方式,可以清晰地看到记者编辑修改稿件的心理路程,或许对大中学生、通讯员、青年记者在新闻实践中有所帮助。
本书主要研究与阐释当代新闻生产流程中专业新闻编辑的理论与规律。新闻编辑主要针对新闻信息采写内容进行宏观和微观的编辑工作,既包括较为宏观的编辑决策与设计,又包括组稿、修订等微观操作,是呈现新闻专业性的重要手段。本书创新之处在于,将现实的新闻实践融入新闻编辑的工作流程中,从编辑选题讨论开始,逐次进入报道方案策划、新闻故事的选择与平衡、文本的审美与把关、信息可视化等流程,并配以60个案例进行详细解析。紧紧围绕互联网信息传播特点,适合高校新闻专业师生以及新闻采编人员阅读。
新时代新形势下,国家在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树立文化自信、重视文化创新等战略决策和要求,对文化出版单位来说,参与这场新时代的文化建设,是骄傲和自豪的事情,也面临着重大考验和挑战。出版单位的核心战斗力是编辑
本书为上海师范大学编辑出版专业的系列教程之一,全书20万余字,系统介绍了杂志的概念、特征、分类,并对中西方杂志的历史进程进行了简单的追溯。作为一本实务教程,全书侧重于对杂志编辑具体操作事务的介绍,包括市场定位、框架布局、选题策划、内容的编辑加工、外观设计、职位、出版流程、市场经营方方面面的具体内容,全书体例完备,论述周详,为高校出版专业专业师生及初涉杂志出版业的从业者提供了指南,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中国新闻奖精品赏析》(三)一书,收入了23—27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共40篇,“赏析”文章共50篇,写作概要及相关文章共14篇,总计104篇。目的在于借以丰富我们的新闻写作基础理论知识,帮助记者(通讯员)、编辑及广大新闻写作爱好者提高新闻采写技能,以便采写出更多的新闻精品来奉献给受众,从而增强新闻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本书将获奖作品及“赏析”文章按体裁分为消息、通讯、评论、综合“赏析”共四大部分:消息部分共30篇;通讯部分共24篇;评论部分共26篇;综合“赏析”部分共10篇;附录与采访写作、新闻工作者修养有关的文章共18篇。按其发表时间由远及近,先原文,后“赏析”文章进行排列。
曲宗生编著的《积智成朗(年鉴编辑的历史智慧)》分为三个篇章:篇为年鉴编辑二十讲,以饶有趣味的问答形式,对年鉴编辑从入门到提高、从能力到技巧、从理念到智慧诸多方面做了具体描述。第二篇为年鉴编辑智慧与理念,收入作者多年来发表的年鉴研究论文,对年鉴编辑出版涉及的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颇具个性化的探讨。第三篇为年鉴编辑实践与情感。
《中国新闻奖精品赏析》(三)一书,收入了23—27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共40篇,“赏析”文章共50篇,写作概要及相关文章共14篇,总计104篇。目的在于借以丰富我们的新闻写作基础理论知识,帮助记者(通讯员)、编辑及广大新闻写作爱好者提高新闻采写技能,以便采写出更多的新闻精品来奉献给受众,从而增强新闻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本书将获奖作品及“赏析”文章按体裁分为消息、通讯、评论、综合“赏析”共四大部分:消息部分共30篇;通讯部分共24篇;评论部分共26篇;综合“赏析”部分共10篇;附录与采访写作、新闻工作者修养有关的文章共18篇。按其发表时间由远及近,先原文,后“赏析”文章进行排列。
《人文学术辑刊:问道(第6辑)(2013)》指出这是一个被夸示为“知识爆炸”的时代,忙不迭的人们在对裂变中的“信息”阼财富折算时正被调动起持续亢奋的攫取欲。在牟利的缰绳把“知识”牵给人、又把人牵给“知识”的当下,我们从良知的渊默处开始“问道”。这里所谓“问道”,即是在中国先哲及西方先哲的启迪下再度返回到人生之原始真切处,探询那对于人说来可以应然相期的虚灵之真际。新的“问道”者的一个执著的信念在于:运思之灵韵犹如艺术之匠心,可认同的精神传承当在永不重复的富于生命个性的创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