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要阵地。本书用文学史实的手法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建立前后,共产党人和进步文化工作者在上海从事翻译、出版等工作,生动讲述了中共早期出版业的起源。本书记录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的问世,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的《新青年》,李达主编的《共产党月刊》,中共第一份中央机关刊物《向导》,以及《劳动界》《妇女声》《前锋》《先驱》《中国青年》等报刊出版物的创办过程。作者参考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相关研究资料,从出版业入手,深入拓展到陈独秀、鲁迅、李大钊、陈望道、李达、李汉俊、王会悟、蔡和森、瞿秋白等重要革命人物的刻画和描写,把人物、性格、形象、命运和事件、场景融合一起,可读性强。
《数字出版学导论》将数字出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对数字出版概念、产品形态分类进行总结归纳,而且对数字出版产业链中多领域进行了可贵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涉及数字出版发展脉络、现状、内容编辑加工,数字出版传播,数字出版管理,版权保护技术,出版系统组成、标准、运营、教育等多方面内容。阅读《数字出版学导论》将有助于读者对数字出版理论和实践有系统的认识、理解和把握。
《经典作家谈书与读书》为文选,共选入中外18位经典作家的22篇谈书与读书的文章,论述精辟,风格多样,读之既获教益,又是美文欣赏。所选作家中,外国作家12位,均是历代大师,如:培根、蒙田、叔本华、爱默生等;中国作家6位,皆为近现代名家,如:梁启超、胡适、鲁迅等。 《经典作家谈书与读书》由刘文荣编著。
王志毅著的《文化生意--印刷与出版史札记》主要讨论了商业力量在中西方出版史上的作用,采用了比较的视角,在对国内外已有的出版史研究成果进行综合提炼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国内学者对早期中国出版史的研究更多侧重于图书史本身,对商业化的作用以及图书对思想和文化的影响的讨论相对较少,本书试图对此作一些尝试与探索。
本书基于案例调查的数字阅读负面影响实证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出版生态视野下数字阅读负面影响的消解路径研究”揭示数字阅读负面影响实况中问卷与案例“两翼”调查的一翼,进行了调查框架的科学构建、影响维度核心内涵与具体内容的设计与布局,调查了数字阅读在阅读条件、阅读过程、阅读习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精神面貌和是非观念等维度的负面影响案例与数据,揭示了广泛而严重的数字阅读负面影响真实现状,对于数字阅读影响研究和数字阅读问题解决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从创意到书——修改与自我编辑》为你提供了将草稿打磨成完善作品的工具和建议,以使你的作品为代理商和出版人所青睐。阅读本书你将学到: 1.自我编辑技巧,涉及情节、结构、人物、主题、声音等,在你写作的时候运用这些技巧,能够减少后期修改工作量。 2.修改润色草稿的方法,使其成为紧凑、完整的文学作品。 3.最终修改检查清单,指引你一步一步做出修改,不漏掉每一环。 4.第二版的新内容:怎样让作品更有“深度”,从而激发读者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到的兴奋。
《1001种图书营销方法/凤凰出版研究译丛》出版三十年来,不断重印,不断改版,帮助并见证了的诞生,滋养了无数出版界人士的职业生涯。《1001种图书营销方法/凤凰出版研究译丛》揭示了从纸媒时代到互联网时代,图书营销的变与不变,变的是渠道、媒介、策略,不变的是理念:出版也好,营销也好,说到底都是人和人在打交道。
《中国图书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一书,分别以“中医药图书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新中国图书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21世纪中国图书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三篇,梳理了中国在海外产生巨大影响的典型图书、典型传播事例,探讨了这些中国文化、思想获得世界影响的原因与时代背景。其中大量生动鲜活的案例与珍贵的一手史料,都是作者倾注多年心血整理、挖掘而成。迄今为止仍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具有启示与借鉴作用。书中大部分文字曾发表在《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中国图书商报》、《出版广角》等报刊杂志上,并获得广泛的关注。
《如何撰写和发表SCI期刊论文(第二版)》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例举大量实例,并结合中国学者撰写SCI论文时常发生的错误和作者自己的写作经验,从如何构思到论文完成后如何投稿以及投稿后如何修改等方面作了详细阐述。特别强调要重视SCI论文的题目、摘要、图表和结论。尽管本书力求全面和详尽,然而,由于各SCI期刊都有其具体要求,因此,要确定在递交您的论文之前通读作者指南,按照预投SCI期刊的要求进行正确的格式化。但愿通过和大家分享我对SCI论文写作的理解和经验,大家会少走一些弯路。相信本书对许许多多亟需认识和掌握SCI论文写作的中国学者有较多的帮助。
《1001种图书营销方法/凤凰出版研究译丛》出版三十年来,不断重印,不断改版,帮助并见证了的诞生,滋养了无数出版界人士的职业生涯。《1001种图书营销方法/凤凰出版研究译丛》揭示了从纸媒时代到互联网时代,图书营销的变与不变,变的是渠道、媒介、策略,不变的是理念:出版也好,营销也好,说到底都是人和人在打交道。
《新媒体与数字出版》主要对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媒介融合和报刊出版数字化、网络化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新媒体是当今传媒产业的新生力量,它通过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和大数据,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了内容丰富、形态多样、及时生动的信息传播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