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著名欧洲文化史家罗伯特 达恩顿的代表作之一。它以纳沙泰尔公司的数万份档案材料为基础,详细研究论述了18世纪后半期历版《百科全书》的出版发行过程与当时社会状况的密切关联,细致勾勒出《百科全书》的 生平 ,囊括了造书、传播、盗版等方方面面,展示出启蒙运动的撰稿人、出版商、印刷商、印刷工人以及读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揭示出作为一场伟大思想解放运动的启蒙运动,何以成为了一门生意。
《新中国新闻出版业70年》是从 图书出版 报业出版 期刊出版 印刷业 出版物发行业 出版技术和出版形态的变革和发展 出版公共服务 出版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出版科研 出版人才队伍建设 出版对外交流合作 等方面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新闻出版业不平凡的历程,充分体现了新闻出版业几十年的繁荣发展。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是各个阶层和领域的抗战,不仅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而且也表现在文化领域。本书遴选国家图书馆珍藏的抗日战争时期创刊或复刊的文艺期刊289种,按现行行政区划分类排列,涵盖了北京、重庆、广东、广西、湖北、江苏、上海、四川、香港、云南、浙江、中国其他地区、海外等十二个地域。本书主体以图录的形式编排,辅之以相应的期刊信息简介。每种期刊选取1-3帧图片,以封面、版权页或目录页为主,旨在使读者对期刊有更为直观的认识。期刊简介信息则分别著录其序号、期刊名、国家图书馆索取号、出版地、出版者、起止年代、刊期等信息。 这些抗战文艺期刊图录的出版,一方面重新勾勒出抗战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状况,对于研究文化发展规律、书写文学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学术价值。另一方面,这些
1927-1928年戈公振自费出国考察,这次考察活动行程数万公里,途径欧、亚、北美三大洲。通过此次考察活动,戈公振搜集大量新闻史资,实地感受了世界新闻发展的潮流并对中外报业进行了深入思考。回国后,戈氏曾将考察期间收集的各类资料进行系统整理纂成《世界报业考察记》一书,拟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但上海一 二八抗战期间,该书书稿及印版全部毁于战火,这段重要学术活动遂成为尘封往事,至今仍是中国新闻史上一桩憾事。所幸的是,上世纪50年代戈氏后人将其藏书和手稿捐给了上海图书馆,近日该馆研究人员在整理手稿过程中发现了该书的手稿,并附图数十幅,手稿中还有当年商务印书馆寄给作者的排版校样,以及编辑和作者对于版式的批注说明。此次整理出版该书,除影印手稿原件外,亦将书稿整理排印,供读者参阅。
本书是史久芸 1943年至1961年的日记,记录了他每天工作和生活的大要,主要是其在商务印书馆工作的情况,也是大时代下个人生活的记录,因此不仅是研究商务印书馆历史的重要资料,也是从个体角度反应历史和时代的极好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