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无二的作品》出版于阿德尔菲出版社成立50周年之际,它汇集了罗伯托 卡拉索在1975年到2009年之间发表的11篇关于出版业的著作。罗伯托 卡拉索在书中回顾了阿德尔菲出版社半个世纪以来出版的光辉历史。在回顾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阿德尔菲出版社刚起步的时候,卡拉索谈及了他们不同于其他出版社的特点,以及出版一系列具有极高文学价值作品的策略。追忆往昔之余,他还博学地分析了政治、文化对出版业的影响。作者在书中写下了自己对出版行业入木三分的见解 从封面设计的重要性到数字化普及所带来的影响,并对二十世纪文学做出了综合评述。
王志毅著的《文化生意--印刷与出版史札记》主要讨论了商业力量在中西方出版史上的作用,采用了比较的视角,在对国内外已有的出版史研究成果进行综合提炼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国内学者对早期中国出版史的研究更多侧重于图书史本身,对商业化的作用以及图书对思想和文化的影响的讨论相对较少,本书试图对此作一些尝试与探索。
《如何撰写和发表SCI期刊论文(第二版)》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例举大量实例,并结合中国学者撰写SCI论文时常发生的错误和作者自己的写作经验,从如何构思到论文完成后如何投稿以及投稿后如何修改等方面作了详细阐述。特别强调要重视SCI论文的题目、摘要、图表和结论。尽管本书力求全面和详尽,然而,由于各SCI期刊都有其具体要求,因此,要确定在递交您的论文之前通读作者指南,按照预投SCI期刊的要求进行正确的格式化。但愿通过和大家分享我对SCI论文写作的理解和经验,大家会少走一些弯路。相信本书对许许多多亟需认识和掌握SCI论文写作的中国学者有较多的帮助。
纸书就要消失,在阅读行为巨变的年代中,出版业者能做的难道只剩下祈祷……真的是这样吗?出版家老猫这次要告诉你,事情没那么单纯,我们也不用太悲观!从印刷术发明到科技网路的普及,知识的传递从手抄本一路演进,经历“信息大爆炸”之后,人类取得信启、的方式不断变化,虽然“书”的纸奉形式萎缩了,部分需求由其他形式取代,但老猫统整了二十多年来的观察心得,从阅读行为、产业趋势、文字的未来等方面着眼,精辟深入地分析“知识产业”的核心价值,并预告: ‘‘出版业不再是笼统混一的出版业。在高科技的冲击下,出版业拆散碎成千千万万个市场,这看起来像是个坏消息,可是这千千万万个市场,却正是出版业者可以大展身手的地方。”
本书*章主要回顾了1949年至2015年我国图书编校质量检查工作的历程,把我国图书编校质量检查工作的历程分为萌芽期、探索期、发展期、完善期;第二章系统梳理了我国进行图书编校质量检查的法律依据、法规依据、行业标准、部门规章,分国家、地方、出版单位自身和行业协会四个层面介绍了目前我国从事图书编校质量检查的主体;第三章着重对我国当前开展的图书编校质量检查存在的是非判断失误、计错宽严尺度掌握不准及质检心态偏差进行了评析,既归纳了失误类型,又分析了失误原因;第四章以实际案例的形式展示了图书编校质量检查过程中的申辩环节,例证丰富,论证有力;第五章从十个方面介绍了作者对建立科学的、人文的图书编校质量检查机制进行的实践。本书适合于图书出版单位编辑、校对、质检,各图书编校质量检查工作执行机构工作人员,以
《经典作家谈书与读书》为文选,共选入中外18位经典作家的22篇谈书与读书的文章,论述精辟,风格多样,读之既获教益,又是美文欣赏。所选作家中,外国作家12位,均是历代大师,如:培根、蒙田、叔本华、爱默生等;中国作家6位,皆为近现代名家,如:梁启超、胡适、鲁迅等。 《经典作家谈书与读书》由刘文荣编著。
王国伟,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出版人。上世 纪八九十年代,先后任职于上海知识出版社、东方出 版中心等,策划编辑出版了《文化苦旅》《郎平自传 》《沉浮:中国经济改革备忘录1989-1997》《荒芜 英雄路》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书籍。近年来,主要研究 方向为媒体产业管理研究、媒体与视觉传播、城市与 艺术互动关系等。 《我经历的22个出版事件》是他的出版生涯回忆 录,记录了他所经历的许多出版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