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无二的作品》出版于阿德尔菲出版社成立50周年之际,它汇集了罗伯托 卡拉索在1975年到2009年之间发表的11篇关于出版业的著作。罗伯托 卡拉索在书中回顾了阿德尔菲出版社半个世纪以来出版的光辉历史。在回顾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阿德尔菲出版社刚起步的时候,卡拉索谈及了他们不同于其他出版社的特点,以及出版一系列具有极高文学价值作品的策略。追忆往昔之余,他还博学地分析了政治、文化对出版业的影响。作者在书中写下了自己对出版行业入木三分的见解 从封面设计的重要性到数字化普及所带来的影响,并对二十世纪文学做出了综合评述。
王志毅著的《文化生意--印刷与出版史札记》主要讨论了商业力量在中西方出版史上的作用,采用了比较的视角,在对国内外已有的出版史研究成果进行综合提炼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国内学者对早期中国出版史的研究更多侧重于图书史本身,对商业化的作用以及图书对思想和文化的影响的讨论相对较少,本书试图对此作一些尝试与探索。
《如何撰写和发表SCI期刊论文(第二版)》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例举大量实例,并结合中国学者撰写SCI论文时常发生的错误和作者自己的写作经验,从如何构思到论文完成后如何投稿以及投稿后如何修改等方面作了详细阐述。特别强调要重视SCI论文的题目、摘要、图表和结论。尽管本书力求全面和详尽,然而,由于各SCI期刊都有其具体要求,因此,要确定在递交您的论文之前通读作者指南,按照预投SCI期刊的要求进行正确的格式化。但愿通过和大家分享我对SCI论文写作的理解和经验,大家会少走一些弯路。相信本书对许许多多亟需认识和掌握SCI论文写作的中国学者有较多的帮助。
王国伟,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出版人。上世 纪八九十年代,先后任职于上海知识出版社、东方出 版中心等,策划编辑出版了《文化苦旅》《郎平自传 》《沉浮:中国经济改革备忘录1989-1997》《荒芜 英雄路》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书籍。近年来,主要研究 方向为媒体产业管理研究、媒体与视觉传播、城市与 艺术互动关系等。 《我经历的22个出版事件》是他的出版生涯回忆 录,记录了他所经历的许多出版事件。
《2012-2013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着力从产业主体、产业行为、产业绩效等方面对数字出版产业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通过对各领域从业企业规模、生产规模、用户规模、运营及盈利状况等方面的大量一手数据的梳理、解析,用图表形式呈现,这正是以往相关报告所缺乏的。同时,《2012-2013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对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环境加以阐析,以求对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脉动进行深刻追溯。这些努力可能会有利于读者较好地把握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现状;同时,也能了解到发展的来龙去脉及其因果联系。
何谓理性:辞典上讲属于判断、推理活动的范畴,或者是指从理智上控制行为的能力。何谓理性认识,在认识论上,是指认识的高级阶段,即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所获得的感觉材料进行思考、分析,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功夫(整理和改造),形成概念、判断、推理和结论。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飞跃,它比感性认识高明的地方就在于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而掌握了事物的本质及内部联系,就可以较好地观察现在,予知未来,就可以较好地得心应手地做事,从容淡定地获取,就可以较好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19世纪以来,中国出版业发生了重大变化,外来 刺激与内在需求相结合,促使中国出版业从传统向近 代转型,现代化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出版史的新视角。 邓咏秋*的《中国出版业现代化研究(1800-1949)》 试图提出认识中国出版业现代化的有益框架,从图书 流通体系、出版技术、出版法律、出版企业制度、出 版业同业组织、编辑出版家等方面讨论中国出版业从 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主要标志,并通过对出版物的分析 统计,揭示了出版业现代化对出版物数量和类目的影 响。
《美国杂志出版个案研究/人民日报学术文库》分为杂志品牌个案研究、杂志出版发行集团个案研究、著名杂志出版人个案研究、杂志出版宏观管理个案研究等。
《优秀编辑的四门必修课(增修纪念版)》特色一:做人家忽略做的;做人家不敢做的;做人家不能做的;做人家已经做而做不好的;*重要的是做我们自己。《优秀编辑的四门必修课(增修纪念版)》特色二:优秀编辑人必定是这样的角色:文字的高手,伟大的沟通者,杰出的推销员,优秀的创新家,勤奋的思想者!《优秀编辑的四门必修课(增修纪念版)》特色三:台湾金石堂20世纪90年代出版风云人物与年轻业者促膝谈;华语出版界重量级人物詹宏志、沈昌文、王荣文等强力推荐!《优秀编辑的四门必修课(增修纪念版)》特色四:开动大脑,多多思考,这是编辑人的日常功课!本书既可作为编辑人员的日常自修读本,也可当作业务培训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