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系统讲述出版流程的指导书。从写作到出版,创作者所关心的每一个环节,本书都将为你详细阐明,让你真正快速且高质量地将自己的书出版。 这本书不仅对文字创作者大有用处,对打算涉足出版行业的有识之士来说,也能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帮助。希望大家读完本书后,对出版行业有充分的了解。同时,祝愿所有创作者,都能实现自己的出书梦。
本书为2012年出版的《出版的品质》之增订版。《出版的品质》出版后曾在业内引发诸多关注,更成为国内一些高校新闻传播、编辑出版专业学生的教学参考用书。此次增订在原书基础上做了扩充,一共选取中外出版史上赫赫有名的出版大家三十位,包括中国的张元济、陆费逵、邹韬奋,德国的雷克拉姆,日本的岩波茂雄,美国的珀金斯等。通过当今中国出版人的独特视角,以精简的篇幅,生动地向出版业从业者和广大读者展现各位出版家辉煌的出版功绩、优秀的出版品质和充满趣味的不凡人生。
本书收录著名出版人、资深编辑家聂震宁先生论述精品出版的讲稿50篇。本书以 出版力 为统摄,梳理了中国现当代出版史上200余个经典案例,涉及主题出版、社科出版、文学出版、古籍出版、科技出版、少儿出版等重要领域;兼及精品出版的内涵与外延、源流与演变、特征与规律、逻辑与思维的考察与阐释。 本书既有图书生产逻辑的重新发现,也有精品出版思维的深度探索;既有图书生产规律的理论总结,也有精品出版方法的实际指导,对于出版业的转型和升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新青年》是20世纪中国进入新时代创办的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本杂志。它发起新文化运动,倡导 赛先生 与 德先生 ,并在 五四运动 中发挥重要作用,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本书以《新青年》为线索,对陈独秀从办报到参与建党一路实践其对国家与社会的革新梦想进行了总体概览,记叙了《新青年》是如何举起 文学革命 的大旗,引发并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同时叙述了陈独秀、胡适、蔡元培、钱玄同、鲁迅、周作人、瞿秋白等《新青年》同人相识相交的故事,力图还原他们在国家危难之际所作的人生抉择,展现他们对大时代背景下国家走向、社会进步、个人命运的思考和价值追求。
《马克思早期新闻思想》的主体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首批硕士论文之一《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报刊思想及其历史地位》,该文是研究生院新闻系首届研究生80多篇毕业论文中长的,4章21节,共8万字(正文6万字,页下注释64条1万字,引文注释154条及其他1万字)。这在还没有要求学术研究规范的1981年,是很不容易做到的。由于严谨治学,38年后的现在,该文仍有独立的学术价值。故本次正式发表,保留了1981年论文的原有状态和格式,仅纠正了错别字和错误的标点符号。 关于马克思早期新闻思想的研究,当时发生了一些学术争论。 《马克思早期新闻思想》收入作者1982年发表的论辩文章《关于青年马克思和老年马克思报刊思想的几个问题》,以还原当时的情形。 我国首批新闻学研究生是怎样学习的?作者根据日记,努力还原当时的学习情
2013年7月贝塔斯曼集团与培生集团合并各自旗下的图书出版公司 兰登书屋和企鹅出版集团在全球范围内的业务,企鹅兰登书屋成为全世界的图书出版公司。对于这家拥有悠久历史和卓越业绩的出版航母,我国出版界对其重要活动、重点图书尚缺乏系统的了解,本书讲述了兰登书屋、企鹅出版集团及二者合并后成立至今,近百年来创业、发展、复兴、维持、新生、再创辉煌发展历程中的标志性大事。
李彪的《直击人心:社交媒体时代新闻发布与媒体关系管理》一书对日常的媒体关系管理及危机时的舆情应对进行了针对性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回答了方法论意义的实务操作问题,是作者多年舆情研究的心得体会,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声誉管理与危机应对都具有操作手册式的指导意义。
新闻出版实用知识丛书编委会主编的这本《图书出版》是 新闻出版实用知识丛书 中的一本。按丛书编撰要求,该书以介绍图书出版从业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立足于服务图书出版行业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想了解图书出版知识的读者。内容包括:图书出版基本知识、图书出版管理及附录。全书采用问答式编写,通过对问题的具体回答逐步解读图书出版的方方面面,并配有必要的插图说明,言简意赅,形式活泼,是一本适用性较强的工具书。
本书是研究鲁迅与出版界之作。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出版界呈现出一种繁盛气象。出版业内部派系林立,里面既有商业利益的争夺,也有文化思想的冲突,更有政治宰制下文学的挣扎。鲁迅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一个热情的编辑家和出版家。当然,他的编辑和出版工作,是为新兴的文学艺术事业服务的。为了发展新文学和新艺术,他除了自己写作之外,还组织和参加过许多文学社团,编辑和出版过许多图书杂志。鲁迅所参加的社团,虽然存在时间不长,他所编辑的刊物、丛书,也遭遇重重阻力,但是,他的编辑出版成绩,不可抹杀,他的编辑出版理念,却至今仍值得我们继承、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