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端于荷兰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已经走过半个世纪的历程。《“荷赛”之道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与参赛策略》一书介绍荷赛起源与影响、奖项设置、评选方法、参赛题材、拍摄手段、构图、获奖作品的成功因素,中外获奖作品实例分析、荷赛作品的人文精神探讨等。
《电力新闻摄影实战攻略》从摄影形式、器材选择、构图技巧、图片说明文字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电力新闻摄影的相关基础知识与实战技能,尤其是结合了大量的优秀新闻摄影作品进行了具体分析,对于较快掌握新闻摄影规律与技巧大有裨益。
在传统新闻媒体数字化转型以及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融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为一体的新型传播语境下,新闻图像的视觉冲击力和说服力在现代传播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不仅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而且对社会生产、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即发挥着显著的议程设置作用。宁海林编著的《新闻图像在现代传播中的作用研究》以新闻图像的说服性为切入点,紧紧围绕新闻图像的说服作用这条主线展开论述。通过较为系统、深入地剖析新闻图像在现代传播中的作用,揭示出纷繁复杂的新闻图像传播活动的内涵,形成一种纵横交错的新闻话语研究。研究主要侧重围绕新闻图像文本、生产者(传播者)和接受者(观者)三个大的方面来探讨新闻图像在现代传播中的作用,具体形成两个研究视角——文本视角和语境视角。
本书记录了新华社优秀的摄影记者们的工作状态、摄影作品,乃至人生经历。作者通过对新华社摄影记者个人群像的介绍和描述,也从一个侧面记叙了中国媒体职业摄影队伍成熟、发展、壮大的专业化、职业化过程。书中收录的不少新闻图片都曾是国内外各种专业摄影比赛中的获奖作品,具有很高的新闻史料价值、美学人文价值。 本书为双色图文书。书中穿插200余幅新闻纪实图片,装帧设计典雅大方、新颖别致。
本书的主人公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受上海《大公报》的派遣,以前线通讯记者的身份前往华北抗战前线,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以“小方”为笔名连续发表了多篇前线报道的中国战地记者——方大曾。但不久后他即在前线永久失踪,时年仅25岁。他是“卢沟桥事变”报道人!他是抗日战争中个在前线牺牲的新闻记者!他是中国的罗伯特·卡帕!他是让著名作家余华、著名战地记者唐师曾等人顶礼膜拜的人!本书作者从史料和研究的角度,将方大曾的经历梳理出来, 从初的寻找不知不觉变成了对于一种高尚精神的认同和追随。
本书作者从一个新闻人的独特视角来观察南欧的人文风情,以摄影札记为文字体裁,配上近200幅照片,记录了作者行走在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大地上的所获,以及两次中转途径花都巴黎的见闻。
《新闻照片优劣辨:浙报图片编辑的值班手记》由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中国新闻摄影“金烛奖”获得者、报社资深图片总监张蔚飞撰写。书中收录的100余个图片编辑实例,是其担任报社图片总监时与诸多摄影记者、编辑进行业务交流时的感想、感念和感喟,以生动详实的案例告诉新闻摄影从业人员,新闻摄影是怎么回事,新闻照片应该怎么拍、不应该怎么拍,是一部新闻摄影的实战宝典。本书可供高校新闻专业师生教学参考,是新闻从业人员尤其是新闻摄影记者、图片编辑、版面编辑用以提升技能的读物。
汤姆 普雷特(Tom Plate)是美国资深媒体人、普利策奖获得者和社论专栏作家。他出生于纽约,在阿默斯特学院和普林斯顿大学伍德罗 威尔逊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完成学业。 自20世纪60年代进入《华盛顿邮报》做实习生开始,数十年间纵横美英报坛,在《新闻日报》、《纽约》杂志、《洛杉矶先驱考察者报》、《每日邮报》、《时代》杂志、《家庭周刊》、《洛杉矶时报》等著名媒体担任高级职务。 作为国际新闻记者与亚太问题专家,他曾先后专访里根、克林顿、布莱尔、小泉纯一郎、金大中、李光耀、他信、潘基文等无数名人政要。自1996年以来,他开设了关于亚洲与美国问题的专栏,迄今仍在世界各地多家知名媒体刊载。 他曾获得多项专业大奖的肯定,包括美国报纸编辑协会奖、加州报纸出版人协会奖以及大洛杉矶地区记者俱乐部奖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