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有其独特的认知逻辑和现实基础。元宇宙是新的媒介域和传播场,是人的延伸,也是对人的回归,本质上是精神世界的宇宙。本书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重点讲述了元宇宙的传播结构、传播模式、传播原则,梳理了元宇宙信息传播、教育、游戏和监督社会的功能,并从全新的角度 元宇宙传播经济学解读经济政治维度的元宇宙意义。作者的哲学、传播学和政治学专业背景,使得本书能从哲学、传播、媒介技术和政治经齐学等方面对元宇宙进行全方位的探讨。后,本书对元宇宙的技术风险和伦理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从赛博空间、虚拟社会到网络社会,新媒体用户的属性发生了哪些变化?由“受众”转变为“用户”,哪些方面主动性得到加强,哪些方面变得更为被动?今天的新媒体用户,一毛不拔或一掷千金,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从参与、分享到追求“在场”,怎样理解新媒体用户诉求的变化?自拍意味着“我拍故我在”吗?表情包是社交互动中的面具吗?如何理解网络视频直播这样个人化的媒介事件以及它所代表的群落性亚文化?红包是一种社会资本的互换方式吗?算法使得用户成为数据时代的“囚徒”了吗?人机传播盛行的未来,人还会继续是世界的主宰吗? 欢迎阅读《新媒体用户研究》一书,寻找上述问题的答案。 《新媒体用户研究:节点化、媒介化、赛博格化的人/新闻传播学文库》观照新媒体时代的人,探究人与新媒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在新媒体作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调查报告”似乎只是一种低级的、浅层次的“二流”文体。 抛开实际情况不论,这种“看法”毫无正确性可言! 人类认识世界,认识自身,都要靠调查研究。 读书、阅览、解剖、实验、巡察、采访、考古、勘探,小至“细胞”离析,大至“宇宙”探测,有什么“认识”能离开调查研究呢? 这样看,“调查报告”人类正确认识成果的一种最直接的文字表现其“重要性”就不言自明了。 研究这种“文体”写作的书,少之又少,好的更少。《如何写调查报告》作者在这方面是认真而的。只要看看《如何写调查报告》的章节“目录”,细心的读者自能明辨:它是“有用”的,有参阅“价值”的!
《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第五版)》是一部全面而的大众传播理论专著。也是一部对师生而言因独辟蹊径而值得细读的经典教材。书名虽然叫做“大众传播理论”.却并非我们常见的那种分门别类地介绍各种理论的集合体;而是采取历史视角,关注两大传播理论学派(社会/行为理论和批判/文化理论)的起源和演进的传播理论史。 丰富的名词解释、案例、理论思考、快速入门表格,以及联系实际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话题,使《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第五版)》成为一本教材,被国外多所高校用作传播学学生的读本。
文化是国家发展的基石。社会化媒体为全球各国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构筑了新空间,异质文化的跨国传播更为隐蔽。本书以新浪微博为案例,用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全球化时代境外媒体通过社交媒体传播异质文化的方式、特点和策略。从媒体融合的视角提出维护我国网络文化安全的建议。
马云之身 星云之心,也许可以成为中国下一个五年、下一波潮流的火种或催化剂。希望那时不再是 群氓的时代 ,而是 人类群星闪耀时 。(《100个相信》) 时代迫不及待地需要潜力股、价值股、概念股。时代吞噬你,也豢养你。在你身上,你如何克服这个时代?(《95后,我们可以谈谈吗?》) 创业,能给你带来一种不可思议的生命诱惑,也能给你带来一万种不可名状的死法。(《创业是个什么鬼》) 世界那么大,你想去看看。生活在别处,诗意在远方。(《文青传》) 2015《新周刊》,记录着2015年中国社会的脉动和中国与世界的互动
《2016-2017中国出版发展报告》为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 中国出版蓝皮书 2016~2017年度的研究成果,延续了历年来的研究特点和内容。本书由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出版业大事记等五大部分组成。总报告以 融合创新,协调发展 为主题,全面梳理了2016年中国出版业发展概况,并对中国出版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推进中国出版业发展的建议。分报告对图书、期刊、数字出版和印刷业、出版发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全面分析。专题报告通过出对版业典型事例和发展新动向的研究分析,对我国出版业发展的新亮点、新发展和未来趋势进行了阐述。本书还梳理了港澳台的出版业发展情况,并整理了2016年中国出版业大事记,全面回顾和梳理了2016年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的出版业发展全貌。
《2019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优秀科研成果汇编》一书,收录了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9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中科研报告类的成果。内容涉及我国阅读推广人才培养机制研究、出版征信体系研究、国际标识原则研究、全国少儿图书出版分析研究等内容、2018年度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情况分析与评价研究、印刷企业智能化建设模型及关键技术研究、网络出版内容审校机制研究。这些科研成果主题新颖、立意深刻,内容详实、贴近现实,是出版学术研究的前沿。
《 十二五 时期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全面梳理总结了 十二五时期 中国图书出版业、期刊出版业、报纸出版业、音像电子出版业、数字出版业、印刷业和出版物发行业的基本状况、改革成果、发展特点和趋势,以及对与出版业紧密相连的国民阅读、新闻出版标准化、出版研究、出版人才队伍等问题作了综述,包括对 十二五时期 港澳台地区出版业的发展状况也作了全面总结和分析。
该书稿主要探析了影视与城市形象传播、新媒体与城市形象传播的关系,并对2014年度较为典型的城市形象传播个案如2014年青奥会与南京城市形象传播、2014年山西平遥城市形象传播、符号学视角下的城市形象传播(以河南省开封市为例)等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结论:传媒的传播有助于增强外界对城市的认识和了解,打造城市品牌,进而使城市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和更大发展空间。
都市报已经成为中国报业中*具影响力的报纸。都市报的新闻传播理念不是对传统新闻传播学中的某个方面或局部的延伸、补充,而是开创性地形成了一个新的理论体系,实现了办报理念的革命性变革和经营模式的深刻转型,并且独树一帜,开一代报风。宋亮编著的《当代都市报研究》在阐述都市报新闻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的同时,挖掘都市报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的操作性、实用性价值,揭示都市报的新闻传播规律,为进一步探索都市报新闻理念、掌握都市报新闻业务提供系统的理论和知识。
《传媒观潮》主要围绕传媒观点展开。《传媒观潮》主要分为专题报道、评论·刊首、人物专访、学术研究四部分。《传媒观潮》涉及的这些文章主要有:《论语》出版热启示录;服务能源建设开辟报业蓝海——《中国能源报》创刊三周年发展纪实;农村能源的绿色解决方案;这样的奖,早该叫停了;看新疆这方热土;《财经界》改版致读者;中国出版对外合作步伐正在加快——访新闻出版总署对外交流与合作司巡视员谢爱伟;民族出版任重道远——访中国版协民族出版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毅力特;媒体融合的现状与趋势;手机的“超媒体”之路等。
《主流媒体直播探索的理论诠释与实践解读》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探讨新型主流媒体直播发展的现实图景、话语生产机制及商业运作等,认为主流媒体纸媒直播运营发展不平衡,核心产品特色不够,商业变现能力待突破。研究了综合门户网直播内容生产机制、平台建设的机遇与问题点,发现其盈利模式的获取依然任重道远。设定指标考量了用户对主流媒体直播的满意度,探讨了主流媒体直播的未来发展路径,为充分释放其话语权与影响力提供指导。
《中外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战略研究丛书:国际传播能力研究(国家与媒体案例集)》从国际传播网络、人力资源、技术装备、产品与服务等角度出发,对多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传播能力进行比较,分析这些国家主要国际传播媒体的发展现状与特点,探讨中国国际传媒的优势和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