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五卷,以学术史的形式, 全面系统梳理百年间(1911-2011)我国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科的发展历程,阐述其运作机制和整理研究方式,总结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研究的巨大成就和经验教训,弥补以往学术史的缺失。书中对古籍整理方法和规范的阐述,完善了古籍整理的学术标准,深化了古籍整理的理论建设;对古文献学科发展的历史总结和理论探索,为进一步建构古文献学的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学理支撑。书中深刻阐明了古籍整理与古文献学在当代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为今后古籍事业和古文献学科的发展提出一系列前瞻性科学对策。全书资料翔实,史论并臻,是一项具有原创性和导向性的重大学术成果。
随着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的建设,新闻出版资料的搜集更成为一项重要工作。《上海出版年刊》将收入上海出版界各部门各单位的年度报告,专稿囊括上海书展、上海童书展,中国好看的书等奖项的评选,以及出版行业的其他重大事件,具有档案价值的重要图片,是上海出版的年度大事记、资料库和数据集成。《上海出版年刊(2020)》是上海出版史料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2019年上海出版界之面貌,具有重大社会价值和史料价值。
《蒙古源流》成书于1662年,清朝康熙元年。1766年蒙古喀尔喀部亲衮扎布,将《蒙古源流》的一部抄本进献乾隆皇帝,根据乾隆旨意,将《蒙古源流》译成满文,1790年前后又译成汉文,题书名为《饮定蒙古源流》,并收入大型丛书《四库全书》中。 《蒙古源流》的学术价值,从史学角度概括地说,在于它比较系统的和集中的记述了15-17世纪蒙古社会的概况,是一部明代蒙古的编年史,也是蒙古史著作中较早的一部从古至17世纪中叶的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