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1949-2019年间的中外歌曲翻译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翻译史研究的描述性和规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从史料研究入手,收集、整理70年间我国歌曲翻译作品,宏观考察70年间歌曲翻译活动的历程、整体特征、译者构成和社会历史语境,让长期隐身的歌曲翻译作品显身,并加以阐释,彰显其在翻译史上的价值,为翻译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同时,本研究结合翻译学、文学、音乐学、符号学和传播学的相关理论,系统分析歌曲翻译的过程、规律及现象,界定歌曲翻译的本质、内涵与外延,总结国外歌曲在我国的传播轨迹,探索歌曲翻译对我国文化建构的作用与影响,预测歌曲翻译的走势与未来,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歌曲翻译史研究填补空白,为歌曲翻译和说唱文学作品的翻译实践及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从翻译视角建构汉日双语的总体特征,汉日双语间的相似度主要集中在语用上,尤其是在话语组织法上;在语法方面最大的相似点为双语皆为 话题 说明 型语言及修饰语置于被修饰语之前;两者的相似性要远大于差异。二、指出汉日语序的 同 要大于 异 并明确语序与翻译策略的关联。通过实证研究,指出汉日语序上存在着较高的相似度,并认为这是鲁迅等翻译家推崇直译的语学基础亦或理论依据。三、提出汉语流水句在日汉翻译中的策略。找对文体,多用要句,包括NP、VP,控制使用SP和关联词语,就可以使最能体现汉语特点的流水句展现在译文之中。四、从本体论角度厘清与汉日翻译研究相关的一些基本问题,如 语感 与翻译、 直译 与 意译 之争、 逻辑素 与 翻译单位 、 可译 与 不可译 的问题等。五、重新探讨日本翻译传统、翻译思想的独特性问题。如,用 训读法
本书围绕翻译史研究的三大目标展开:第一,考古爬梳百年来我国女性文学翻译的脉络,确立内地/大陆、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女性翻译家及其译事译作的名录;第二,聚焦我国不同时期重要女性翻译家及其译作,考察其翻译动机、思想、策略以及成果和影响;第三,分析论证我国不同地区女性翻译的传统和异同,阐释女性翻译在各自特定社会历史语境中的作用及意义。本书从理论与方法上进行了两个探索:一是我国女性翻译家的实践或研究是否呈现出女性主义的意识形态,或者女性主义理论视角是否适用于对她们的考察;二是翻译风格或质量如何考察,即如何客观、可量化且可验证地对多译本进行对比分析。
本书运用传统方言学系统研究和方言地理学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宁波方言乡镇街道133个点进行密集型田野调查,全面细致地描写和比较了宁波六县市代表点语音、词汇、语法的基本面貌,采用方言地图法展示语音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研制了42幅特色词语地图,阐释了词形的分布模式及其演化路径,并结合非语言因素探讨了宁波方言地理分布格局形成的机制。通过宁海方言三身代词词形的地图展示,揭示了人称代词的演变路线。两条同言线索厘清了甬江片与临绍片、台州片的分界线。比较宁波话和上海话两地300个日常词语,采用计量统计方法论述了两地方言语音词汇的异同及其历史成因。
构筑了计算机辅助翻译学科分支框架,涉猎广泛,理论与实践相融、概念阐释与技能操作兼顾,做到 面面俱到 与 深入显出 相衡。本教材整体逻辑明畅,五大模块环环相扣:绪论、第一章构建整体认知,打稳基础,把握相关概念、背景、现状与趋势;第二、三章围绕术语库和记忆库两大计算机辅助翻译的核心要素,对译前准备工作进行深入讲解;第四、五、六章以业界较为成熟的技术与工具 D j Vu X3、Trados Studio 2021和云译客为例,对计算机辅助翻译过程展开详细探讨;第七章聚焦于编辑与质量保证。
翻译理论经过“作者、文本、读者、解构、文化、生态”等转向之后亦已出现“认知”转向,认知翻译学和体认翻译学应运而生。虽有国外学者提及,但尚未建成系统的、连贯的学科。笔者努力打通语言学与翻译学,后现代哲学
该书系“第二届赣鄱语言学博士论坛”(2015年月在宜春举行,南昌大学与宜春学院共同主办)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由提交研讨会宣读报告的40余篇论文遴选编成,共收录26篇关于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汉语方言和语言应用等方面的语言学专业论文。该书系“第二届赣鄱语言学博士论坛”(2015年月在宜春举行,南昌大学与宜春学院共同主办)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由提交研讨会宣读报告的40余篇论文遴选编成,共收录26篇关于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汉语方言和语言应用等方面的语言学专业论文。该书系“第二届赣鄱语言学博士论坛”(2015年月在宜春举行,南昌大学与宜春学院共同主办)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由提交研讨会宣读报告的40余篇论文遴选编成,共收录26篇关于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汉语方言和语言应用等方面的语言学专业论文。
美国学生阅读技能训练,(美) 珍妮佛·塞拉瓦洛著 著,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新华书店自营店】 作者 (美) 珍妮佛·塞拉瓦洛著 著 原价 ¥168.00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