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简单粤语入门》是一本针对零基础粤语学习者的入门书,内容涵盖粤语概况及发音、基础语法和句型、场景分类词语、口语化单句和日常实用会话等5章,结构设置合理,内容循序渐进,符合学习规律。发音部分从声母、韵母、发音方法、声调及难读声母和难读韵母等入手,有针对性地介绍发音技巧。基础语法与句型部分将有规律的语法知识总结成公式。场景分类词语和口语化单句均按照主题进行分类。日常实用会话选取生活中常用主题和当下热门话题,以单句和对话的形式呈现。作者亲自录制发音视频和全书音频,每节一个二维码,随时随地自由学习。
《新上海人学说上海话》主要面向改革开放以来前来上海生活工作的新上海人,对于来上海已久还说不好上海话的人,或者出生在上海但不会说或说不好上海话的人,尽量使大家用*方便*快的方法学好上海话,从而有助于学好标准的上海话,帮你尽快更好地融入上海大都市。 全书以课文的形式,选取日常生活工作中*常见的场景以情景对话为主题,内容实用、简单、易学;同时每课均配有替换练习便于举一反三;配有补充词语和语法要点,有助于深度掌握与拓展。另配有音频朗读,方便自学;附有上海话练习题,便于学习检测。
三里不同调,十里不同音, 南腔北调 的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维系了各民族的历史记忆。本书将大众熟悉的31个趣味话题分成八大版块,解读其内在的语言学原理;又从每一个话题延展开来,阐明同一话题在不同方言的流变,铺陈出一幅幅民族历史文化的画卷。读者在收获语言学知识的同时,更能从各自方言的角度找到共鸣,在方言里发现不一样的中国。
昆明方言属北方方言中云南方言的次方言。由于昆明人口集中,历史悠久,又是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因此昆明方言在云南省的言语交际中颇有影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书对昆明方言词汇进行了注音、释义、考订,是一本较为规范的汉语方言词典,不仅可供想了解、研究昆明方言的读者使用,还可供汉语方言编纂者借鉴。本书为汉语史的研究、现代汉语的研究和方言的研究提供了有用的资料,对于学习普通话、推广普通话以及用地道的普通话正确地描述千姿百态、生动活泼的云南生活和增强民族认同感也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从零开始学广东话这本就够》精心设计的内容,采用图文式自然记忆法,必定能让你的学习轻易而举、如鱼得水。 本书 特色1:针对从零开始的学习者,强调图文式视觉学习。 特色2:角色扮演生动有趣,学习广东话超简单。 特色3: 跟着香港老师录制的MP3学习,掌握发音,反复练习,你就能轻轻松松学会地道广东话。
本书从语言学的角度切入,分别深入探讨了中国的饮食、数字、动物、称谓、地名等方面的文化。一方面,作者从纵向的时间维度,分析语言的发展、演变;另一方面,又从横向的空间维度,探讨不同语言之间的传播、交流。作者借由语言,探索中国人的历史与文化记忆,为我们描绘出一条清晰的、不同民族间的历史发展与文化交流轨迹。
本书主要选取了闽西地区的三个客家方言点,对它们的词汇和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词汇是划分方言的重要依据之一,特殊的词汇不仅能反映当地方言的特色,还能体现当地特有的文化风貌。本文选取长汀、连城和武平作为闽西客方言的代表点,主要进行四方面的研究,将其分别与普通话和其他客方言进行比较;将当地的词汇分为三种,进行民俗语言学的研究;对客家方言中的人名和地名进行社会方言学的研究;以及对闽西客家方言中保留的古汉语词、与其他民族和方言相关的语词等进行汉语史等方面的研究。本书结合语言内部和外部的研究,较全面地反映了方言语词所包含的丰富意义,多角度地呈现方言的特性,同时也给读者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方言材料。
以方言文化为内容且面向广大中小学生和社会读者的乡土教材在全国范围尚不多见,本书努力遵循教材编写要求,在充分考虑专业性的前提下,注重知识性,凸显可读性。适合从小学高段到中学各年级段作为小本教材使用,并适合从青少年到老年各年龄段读者和本地居民、外来人口学习方言文化时阅读。
本书共收录老北京方言口语词条一万多条,50余万字。有一些是读者耳熟能详的,也有一些是比较生僻的。同时本书也收录了不少儿化音的口语。
本书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历代四川方志方言与文化研究》(批准号:13JJD740014)、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研究专项项目(批准号:skqy201319)成果。 本书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对四川方言词语进行专题研究,尤其对其发展演变做了细致、翔实的文献推演,特别注意考察发掘每一词语的源流嬗变,揭示这些词语在历史上与全民族文化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为构建完备的汉语史提供依据,也满足大量对川方言源头感兴趣人群追踪溯源的夙愿,为他们答疑解惑,并提升其语言自豪感,为川方言的保护和延续贡献力量。 前言对本书的意义、体例做了全面论述。正文共计收录词语2700余条,其中包括部分《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失收词语、释义,并有大量词源提前或新书证提供;包括几种四川方言词典失收但如今仍保存在四川某地方言中的词语,还
主要选取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小报上的相关专栏,包括尉迟梦文,陈青如图的《上海新俗语图说》,与汪仲贤先生《上海俗语图说》均一脉相承,为之 续篇 不为过;以及姜太公撰述的《上海闲话新篇》、浅草撰述的《新语林》,仍然保持 俗语图说 特色,这些俗语和漫画展现了当时上海的风土人情和上海民众的人生百态,可谓是一幅上海 浮世绘 ,一定意义上也是早期海派文化的缩影。本次重新整理出版,无疑对于语言、民俗、文化、社会等各界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也有助于真实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与语言文字的变迁,对海派文化传承与研究具有较大意义。
《周昂<新订中州全韵>研究》探讨戏曲用韵的规律,以曲韵为参照体系,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备的曲韵系统,从而规范曲韵。其音系基本是延续《中原音韵》范式而来,以北音系统为基础,但又充分照顾南曲曲韵特点,由于其注重传承,因而又有其滞后性,有存古现象,同时其中亦夹带了部分吴音。
方言是某一地域中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天津方言。天津话常常被形容为 哏 ,哏不但代表了天津话幽默,也说明了天津人一种化解意识和轻松乐观的人生态度。天津话给人的印象是干净利索、语言简练、齿音重,粗野并不计小节。天津话有极为丰富的俚语、土语,生动活泼形象,很难用普通话代替。本套书通过对方言的研究,将方言的特色和趣味逐一呈现,展现方言与文化之间相辅相成的联系,体现方言与文化在历史变迁中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呈现出中国文化的历史性,丰富性。